學習顏體楷書,民國這位大師總結了三點經驗

說起民國時期的書法家,人們一定會說是于右任,這個沒錯,于右任的確是近現代著名的書法大家,他的於體草書影響了後世書法的學習和發展。但是,儘管民國時期多災多難,並沒有阻礙書法向前發展的腳步,同一個時期也出現了譚延闓(楷書)、胡漢民(隸書)、吳稚暉(篆書)等書法大家,他們被譽為民國四大書法家。

學習顏體楷書,民國這位大師總結了三點經驗

譚延闓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他曾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在書法方面,譚延闓一生以顏體楷書示人,寫下了很多書法作品,因此被後世譽為“民國至今,學顏者無出其右”。于右任先生每論時人書法時必曰:“譚組庵是有真本領的。”

學習顏體楷書,民國這位大師總結了三點經驗

譚延闓出生在書香門第,自5歲起就學文寫字,他的父親要求他每天要寫一篇作文,五天寫一首詩,還要寫上幾張毛筆字,因此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稱之為“奇才”。翁同龢給譚延闓的父親誇讚他:“三令郎偉器也,筆力殆可扛鼎。”果不其然,譚延闓後來連連中了舉人和進士,被任用為任省“諮議局”議長,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學習顏體楷書,民國這位大師總結了三點經驗

從書法史的角度來考察,元明清至民國的書法,並不如從前,尤其是在楷書方面,在米芾對顏真卿書法的貶低之後,學顏楷者寥寥無幾。而譚延闓卻選擇了對顏體楷書的學習,這也許是一個繼承,也許是一個振興的想法。為了學習書法,真正弄清顏體楷書的背後秘密,譚延闓閱盡書法史,學遍歷史名帖,其最終還是要靠近顏體楷書,而最後成名也是在顏體楷書之上的。

學習顏體楷書,民國這位大師總結了三點經驗

先看看譚延闓的學書路徑:他在18歲以前都是學習趙孟頫的楷書,在此奠定了楷書學習的堅實基礎,30歲以後,便專心學顏楷,以《麻姑仙壇記》為日課,堅持臨池不輟,有資料記載他曾在上海養病期間每天習字,僅將《麻姑仙壇記》就臨摹了203遍之多。他還師法魏晉,臨習章草,取法漢隸,尋找用筆之法。

從譚延闓所取得的書法成就來看,尤其是他在學習顏體楷書方面的成就應當為當代喜愛顏楷書法愛好者提供借鑑之處。

學習顏體楷書,民國這位大師總結了三點經驗

一是選擇了正確的方向。人們常說:“字如其人”,誰寫的字就像誰,說的是字的背後所表現出來的風格、氣質等,顏真卿是唐代傑出的書法家和官員,他為人正直,有高尚的情操和寬闊的胸懷,因此他的楷書作品就有寬博、沉著、堅定、雄渾之氣。而譚延闓作為一代三軍統帥和政府要員,以民族興旺為己任,在多次關鍵時刻勇挑重擔,沉著應對,揹負民族希望為振興國家而努力,他選擇了顏真卿楷書,也是選擇了與自己品性氣質相一致的正確方向。

學習顏體楷書,民國這位大師總結了三點經驗

二是精準選帖,臨池不輟。譚延闓在30歲以後才選擇了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作為臨摹範本,我們知道,顏真卿的楷書共分為三個階段來考察,一是青年時期的作品,雖好但火氣剛烈,二是60歲以前的,書風具備但未定型,而60歲以後的作品諸如《麻姑仙壇記》則是他人生的得意代表表,爐火純青,人書俱老。譚延闓以《麻姑仙壇記》為臨摹對象,說明他已經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書法取向,是一種喜愛,更是一種定位。

學習顏體楷書,民國這位大師總結了三點經驗

三是筆法的加強不僅從臨摹中來,更是從人生中獲取。譚延闓楷書楷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起筆沉著穩重,頓挫有力,使人感到貌豐骨勁,味厚神藏。這些都是筆法上的實現方法所產生的藝術性,也是人的思想境界和所見所識帶來的影響。譚延闓楷書深得顏真卿楷書之神髓,又不乏個性面目,難怪馬宗霍教授評其書法“骨力雄厚,可謂健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