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作者簡介】:駱洪賓,男,江蘇省淮安市人,1955年出生,初中學歷,中共黨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散文學會會員,《市場信息報.城市觀察》週刊通訊員,淮安市淮安區作家協會會員,淮安市淮安區政協特邀文史委員。散文、詩歌作品散見於《淮安區報》、《淮海晚報》、《新華日報》、《揚子晚報網》、《光明網》、《中國散文家》、《豐碑雜誌》、《建湖日報》以及眾多的網絡公眾號平臺。詩歌《淺秋中的河下古鎮》,獲淮安區第二屆袁鷹文學獎。

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兒時,臘八節一過,淮安古城裡的百姓人家就開始忙碌了起來。除晾曬鹹肉、鹹魚、拆洗被褥、掃塵、請人書寫對聯外,準備或製作過年時的各種食物,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從此時起,年越來越近,各種菜餚的鮮美味道就會在大街小巷中瀰漫。

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什錦菜,是外地人的叫法,淮安城裡人俗稱“十香菜”。過年時,這是家家戶戶必做的一道菜。做“十香菜”的食材不能少於十種,有紅黃胡蘿蔔、黃花菜、卜頁、黃豆、花生米、木耳、香茹、生薑、大蔥、麻油、鹽、醬油、糖等。製作時的工序複雜費時,尤其是胡蘿蔔的處理。先洗淨,後刨成細長絲,再晾曬幾日去水份。卜頁、木耳、香茹等也切成細絲,黃豆和花生米炒熟。食材全部齊全後,分層次地一一倒入大鐵鍋中翻炒成熟,盛出裝入大瓦盆中。十餘種食材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各顯其香,異彩紛呈。既是一種色香味俱全的佳餚,又蘊含著喜慶團聚的寓意。一戶人家的“十香菜”炒好後,會給還沒有炒的左鄰右舍送去一碗,讓人家嚐嚐自家的味道。別人家炒好後,也會回敬一碗,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年俗。“十香菜”是一道素菜,也是年夜飯桌上的必備菜。春節後,家裡來客人喝酒吃飯時盛上一盤,方便而快捷。

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年前,辣豆子是必須做的,它是葷素搭配的一道辣菜。辣豆子的主要食材是黃豆、花生米、五香茶幹、豬肉皮和辣椒醬,輔助食材有蔥、姜、桂皮、八角、鹽、醬油等。為了做辣豆子,每戶人家在平時吃豬肉時,會把肉皮留下來備用。黃豆、花生米洗淨,下鐵鍋炒熟炒香,五香茶幹切丁,豬肉皮煮熟後也切丁。熱鍋冷油,下輔料爆香,倒入主食材翻炒拌勻,加水小火慢煮,待黃豆、花生米軟熟後盛入盆中。辣豆子由於豬肉皮的作用,湯汁冷卻後會凝成塊。吃時,從盆中一挖一大塊。吃在嘴裡,黃豆、花生米、五香茶幹、豬肉皮丁的香氣融合一體,加上辣乎乎的味道,讓人唇齒留香。童年的記憶中,那時吃肉難。於是,我們兄妹專挑豬肉皮丁吃。辣豆子,是爺爺和父親年前年後的一道下酒菜。

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辭灶”的日子。此後的三五日裡,是蒸包子的最好時間。從發麵、洗菜、剁肉糊開始,到包包子、蒸包子一氣呵成。在這期間,家家戶戶熱氣騰騰,包子飄香。包子的種類,有菜餡包子、豬肉餡包子。菜餡包子中,大多數人家會把平時積攢下來的豬油渣子剁碎後放進去,一是增加油性,二是增加香味。家境好的人家,也會包一些豆沙的、糖的包子。每戶人家的包子數量不等,普遍的有近兩百隻,葷素各半。包子蒸好後,每天都可以當主食帶著吃,不必等到過年。年後,家裡的包子如結存多,利用冬陽可曬成包乾子,慢慢地享受。那時,天氣寒冷不會壞掉。家裡來親戚或朋友,青菜鍋裡打一個雞蛋癟子,放一個肉包子煮一下,一大碗端上桌子,就是一頓不錯的“接晌”。

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大年初一的早上吃湯圓,是真正而實在的年味。年前,家家戶戶門前用竹匾曬“圓子面”,匾中放上一張巴掌大的大紅紙。金黃色的竹匾、雪白的麵粉、大紅的紙張相互映襯,成為古城裡一道亮麗的風景。那時,是計劃經濟的年代。春節前,人均定量供應兩斤糥米,憑戶口本去糧站購買。鄉下如有富裕一點的親戚,過年前也會送給少許糥米。過年的菜餚多少無所謂,湯圓是必不可少的。糥米淘洗乾淨後,放在竹匾裡晾乾。去有石碓的人家裡排隊,將糥米用石碓加工成麵粉後曬乾。年夜飯後,母親開始包湯圓。湯圓有兩種,一是實心的,一是有餡的。實心的圓,有豬板油餡的長。大年初一,我們兄妹起床後,母親已把一大鍋的湯圓煮好了。放鞭炮、燒松枝、向祖宗牌位供湯圓子、上香、磕頭、給父母及爺爺奶奶拜年,等這些形式一一做完,才能吃到湯圓。吃湯圓,是新年開始最幸福和快樂的時光。

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如今,這些年味已越來越少,有的已經消失,大多數年輕人已不知道為何物?但是,記憶中的淮安年味,對於歲數大的人來說,還縈繞於心!

駱洪賓 丨記憶中的淮安年味  主播:望穿秋水

【朗誦主播簡介】:謝娜,網名望穿秋水,幼兒老師 ,愛好毛筆字和誦讀,【運河槳聲】文學公眾平臺特約朗誦嘉賓,希望用聲音讓美妙的文字插翅翱翔,溫暖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