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關於後疫情時代學校教學的幾點建議

「教學反思」關於後疫情時代學校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場新冠疫情,讓廣大中小學生有了一個超長的"寒假",為嚴格落實教育行政部門"聽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的總體要求,各中小學紛紛推出了自己的"線上教學"計劃。

目前疫情的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時刻,各中小學一再推遲開學日期,"線上教學"依然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筆者作為一名一線高中教師,也一直在開展"線上教學"。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踐,談談目前"線上教學"存在的幾點問題,以及在"後疫情時代"學校教學應該採取的相應策略。

一、問題彙總

1.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參差不齊

雖然每年各地方都會開展"省-市-縣"不同層次各種形式的"信息化技術教學"培訓,但是培訓的實效性幾乎為0,形式化比較明顯,真正轉化為"信息化教學實踐力"的不多。這一問題在縣級層次的學校普遍存在。

從主觀原因來說,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依然存在"會播放PPT就是信息化教學"的思想誤區,缺少一種主動學習的激情和後勁。從客觀原因來說,學校的信息化硬件支撐不足、缺乏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評價、偏面重注抓教學成績也讓很多老師開展信息化教學"有心無力",導致不少老師與其花時間去研究"信息化教學",不如"踏實的去備好課"、"多抓好應試成績爭取一個好的考核結果從而早日實現職稱晉級"更實惠,這樣導致學校層面缺少了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整體氛圍"。

2.大部分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習慣幾乎沒有。

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高中生在校學習的節湊可以說是"無縫銜接",每天(包括週末)的學習都是在學科老師的安排下度過,很多學生即使有點空閒時間那也是"手捧手機",開展遊戲、自拍等"線上娛樂活動",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也再所難免。

而線上學習主要有在線直播授課,在線提交作業,在線答疑等形式開展,而開展線上學習最需要學生本人具備高度的學習自主性。試想一下,大部分學生的線下學習自主性幾乎都沒有,更何況是線上學習呢。所以一旦開展"線上學習",能按時打卡進入"空中課堂"的算是積極的了。真正利用"線上學習平臺"開展學習的學生真是"鳳毛麟角",因為還有更大的誘惑在等著很多學生,那就是"網遊"等娛樂活動。

3.學習資源"太多",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

"停課不停學"政策一出,各種"免費"的直播課堂、網課資源迅速集結,鋪天蓋地的大肆"自我表揚推薦"。而廣大中小學生本身的信息接受能力、處理能力以及甄別能力存在著差異,面對"良莠不齊"的各種網絡學習資源,真的是有種"幸福來的太突然"的"幸福煩惱"。這樣一來,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讓不少學生出現"學習太難了"的焦慮。

4.教師在線教學和對學生學習的及時評價反饋不能很好兼顧。

現在"線上教學"普遍的問題是:師"聲情並茂"的"講",學生"洗耳恭聽"的聽,師生之間的"友好互動"大打折扣,而對於學生存在問題的答疑,提交作業的及時批閱也讓很多老師"苦惱"。

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就是高三的模擬考試。目前很多學校的做法是將電子版的試卷發給學生,開啟無人監考模式,試卷做完以後再拍照傳給老師。且不說這樣的考試成績的真實性,單單閱卷這一件事,就給老師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線下閱卷,老師們可以流水批閱,而線上呢?又沒有統一的網上閱卷系統,只能是老師自己閱自己班的,一般情況下第二卷的題量在四個大題,每個班至少也得40名同學,想要在規定時間閱完,還要出統計出成績,統計出錯題,還要準備第二天的在線試卷講評,真是"太難了"!沒有辦法,只能"熬夜加班"。

二、後疫情時代學校教學的幾點建議

1 .加強學校層面的頂層設計,提升學校領導層的信息化素養。

衡量一所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水平高低,關鍵並不是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先進的多媒體硬件設備。要想讓這些設備真正利用起來而不成為"多餘的媒體",首先是學校領導層面的眼界和格局能否叩響信息化時代的大門。如果領導自身都不重視落實,那麼提升老師的信息化素養依然只是句口號。

互聯網線上教學應該是解放教師身心的,而不是束縛老師手腳的。試想一下,如果一名教師可以同時對幾個班的學生同時授課,絕對會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

雖然有很多實際困難需要解決,相信只要領導尤其是一把手真想改變現狀,總會有好辦法的。

2.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各學校要摒棄教育中"唯分數論"的錯誤教育理念,學生的能力培養始終高於分數的提高。

只有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表達,用包容的心態接受學生的不完美,他們才會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其次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學習。

3.注重在線課程資源的建設,構建學校優質課程資源庫。

在此次疫情刺激下,不少在線教育平臺和教育行政部門均開放了眾多免費在線課程資源。這一助學舉措無可厚非。但是眾多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並且存在很多重複,缺少優質的教學資源。

對於一所學校而言,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構建自己的優質課程資源庫。

①一是可以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購買優質課程資源服務,並不斷更新。

②二是積極發動本校教師,開發特色校本課程資源,對入選校本課程資源的作品給予適當的績效獎勵,提高教師創作的積極性。本校教師能準確把脈自己學生的學情,網絡優質的課程資源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完全取代學校教師所發揮的作用。


陽春三月,春暖花已開,

願每位老師同學,

在新學期都能,

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教學反思」關於後疫情時代學校教學的幾點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