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兵的人,為什麼退伍很久了有些人還是改不了在部隊的生活習慣呢?

A寶和鏟屎官


進取、頑強、擔當,

團結、守紀、奉獻。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座大熔爐裡煅煉出的軍人氣質氣場強大,焙入了每一位戰士的靈魂。





薩拉熱窩75019459


當過兵的人為什麼退伍後還改不了部隊的習慣?這個問題我是有發言權的,因為我就是一名退伍兵,而且一直保持著很多部隊時的生活習慣。

可以這麼說吧!當過兵的人和沒當過兵的人是有很大區別的,單從走路就大不相同。有一年,我回雲南探親,那時候我已經退伍工作五年了,穿著一身西裝,在縣城招待所住宿時,服務員一眼就看出我當過兵,他說,你當過兵吧!我問她怎麼知道,她說當兵人走路跟一般人不一樣。是的,當過兵的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步伐穩健,而沒當過兵的人走路要麼勾腰駝背,要麼左右搖晃,而且步伐凌亂。這是軍人在部隊進行隊列訓練形成的走路習慣,跟普通人隨意的行走有實質上的區別。

當兵人最好的習慣就是作息有規律,集體主義思想濃厚,有正義感,做事雷厲風行,見不得歪風邪氣和辦事拖拖拉拉,因此,在社會上出現的很多見義勇為的事蹟多為退伍兵所為。究其原因,就是部隊不光對人外在形體作風的訓練,而且在思想上也進行了教育。因此,當過兵的人無論從外在行為還是內在思想上都比普通人更勝一籌,總體素質要高於普通人。

我已經退伍三十幾年了,每當聽到附近部隊的軍號聲,都會讓自己懷念曾經的部隊生活。最近,本市退伍兵組成了一個徒步團,每晚飯後徒步一小時,按部隊齊步走的隊列標準,讓我這個老兵又找回了在部隊的感覺。我的理解是,當兵三四年,受益一輩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24e1dea85b44881b7ff75ce0252b62e\

若愚趣談


你幸虧只問了生活習慣,也就是部隊的24小時生活制度,若要問部隊的制度,我很坦率地告訴你,一部大百科全書,恐怕也寫不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典訓原由。

我是78年兵,在部隊呆了兩年;是尋常普通的陸軍步兵分隊戰士。

退伍後很長一段時間,距我家直線距離一公里的軍政院校的作息號聲,常常會讓我沉吟默默;

悠長的起床號,……

平和的開飯號,……

綿綿的熄滅號,……

短促的集合號,……

號令如同命令,反射似的下意識頓住,才想起退伍好久。

部隊有句口頭禪:好習慣都是養成的;壞毛病都是人慣的。說孬兵——你毛病多!

說兵孬——毛病一圈圈的!

結論:孬兵腦子孬。

我認真地回想了當兵的日子,有一個領悟說給大家:當兵是意識決定存在的社會精典例證。

參加過閱兵和見識過閱兵的人有一個體會,無不歎為觀止;——讓一群機器人在同一時間以同一姿式顯現同一動作很容易,因為是一個範式(同種材料)的同一制式標準精準複製而成;讓一群人以讀秒定長同律軍姿走過檢閱臺,老兵都至少6個月的強化訓練;這個過程中,以意識的意志和意志的意念所形成的條例規定動作達成,至少重複NN遍,反反覆覆直到達標。

訓練,實際是個“唯心”過程;

很尋常的心理學原理之一“條件反射”是訓練的基本方式;但條件反射不是訓練的目的,訓練是讓條件反射機制成為士兵的本能性反應、和對口令動作無間隙的精準;這種訓練在士兵的心理機制中不斷強化以至固化,成為24小時生活制度刻板和標準的精神意識狀態。

用智能的方式表述:信號(口令)•傳遞•反應;簡單直接的行為模式一旦形成,要改變須變更內存的邏輯;人腦的神經系統變更要遲緩得多。

這就是為什麼當過兵的人很久還改不了部隊生活習慣的原因;在現實生活中,習慣並不與生活衝突;有的習慣更較沒有當過兵的具有優勢;而且好的習慣也無須改;例如本人退伍40年了,昂首挺胸的單兵站姿一直保持。

其實,對一個兵不只是生活習慣的形成;一個軍人的精神境界和心理極限,在稱之為信仰的培養和導引下的精氣神煥然一新,是“為人民服務”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真正本色和奧妙;要解讀,更深層次的“人性”追求會詮釋這支隊伍的長勝秘訣。


胡湘閩


在部隊時討厭紀律約束,脫下軍裝之後多少又會懷念軍營的條令條例,正是由於軍隊嚴格的條令條例才讓戰友們養成了好的生活習慣,在回到地方社會之後依然努力的而堅持這些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

回憶軍營,回憶過去在這個回憶的過程我們不斷用當年在訓練場上摸爬滾打的吃苦精神激勵著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創業道路上,軍旅生涯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之一和精神食糧。

戰友是很多參過軍當過兵人們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口頭禪,無論是走到哪裡嘴上都不會忘記對身邊的人說上一句,我在這裡有戰友,我戰友家是這裡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還有很多。

當兵的人很少會逃避問題,軍人向來喜歡迎難而上,同時也喜歡向困難發起挑戰,軍隊的責任就是向困難任務發起應有的擔當,勇於擔當是每一位現役和退役軍人的基本素質。

退伍軍人之間戰友情靠什麼更好無私的而延續,更多的其實就是一種奉獻精神,不去當兵永遠不會知道什麼叫做,奉獻精神,在部隊期間總是流行一句話一人犯錯眾人受罰,當時很多人會不理解,其實這就是軍隊的特別之處,軍營不論哪個單位都是一個共同體,在戰時都是一個作戰單元,因此團結一致,才可以更好的克服困難,一人犯錯眾人受罰,罰的是凝聚力,罰的是隻有之間的無私奉獻。

當兵的記憶和經歷讓很多年輕人有青澀變得越加成熟,很多老兵在回憶過出去的時候,不是對當下的不滿,而當兵的經歷能夠使我們自己在心裡回到了青春歲月,軍營給青春增添了無盡的色彩,時常懷念是因為那是我們一生的記憶。






老農民123


我退伍有近四十年了。退伍多年後,遇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都會條件反射的答:到!每天起床後跑幾公里路,離學校近,去那裡練單雙槓。一天刷兩次牙。在公共場所不吸菸,不大聲喧譁。每當開會時,都是正襟而坐。現在由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不能跑步了,其他的習慣還是保持著。用句時髦的話說:退伍不退色。


海納百川79年兵


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從軍經歷的老兵,我只能告訴你:習慣成自然!

在大街上,如果你看到一位走路昂首挺胸、理著“寸頭”的人,十有八九是解放軍戰士,或者是退伍老兵。沒辦法,這是多年至少兩年形成的習慣,很難改變。

退伍軍人是國家安全穩定的基石,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天馬行空的老兵


這很正常,部隊是非常有紀律的、集體生活戰鬥的地方,一個人在青春歲月經過這樣非常有規律,有規則的生活,必然養成很強的生活習慣,而且這還是好習慣,如果這個人堅持而不懶散的話,保持這樣的好習慣是很自然的。

比如說,當過兵的人一般都有很強的作息規律,對於沒有當過兵的人,很容易熬夜、睡懶覺,用餐時間隨意,零食不斷,但當過兵的人,是被好幾年的起床號、熄燈號規律作息的,而吃飯也是準時準點,非常規律。

更重要的是,部隊更是鍛造人靈魂的大學校,這裡養成積極進取、拼搏頑強的精神,膽大心細、無懼無畏的膽識,對人可以說是一次精加工,對今後工作生活都有極大的益處。還有諸如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集體主義精神,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等等,對自己和對身邊人都是正向影響,非常容易帶動別人,而影響他卻不容易。L


聯合防務


“部隊是座大熔爐,進來一身鐵,出去滿身鋼。”這說明軍隊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學校,進了這所學校學習,真的將影響一輩子。在這所學校裡可以學到很多大學裡學不到的東西,養成大量好習慣,而這些對一個人未來的人生旅程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人自從來到部隊,每天都會經受錘鍊打磨,淬火鍊鋼,每一天都會成長進步,只要進了部隊就不怕不成鋼。新兵一入營,就要熔鍊能打仗、打勝仗的本領。軍人的使命是保家衛國,保家衛國要有過硬的本領,駕駛、射擊、保障、擒拿、格鬥、指揮、後勤等等。每個軍人在不同的崗位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為祖國的強軍夢奉獻力量。

在部隊可以鍛煉出令行禁止的好作風。服從命令,忠於職守,嚴守紀律,保守秘密是軍人的優良習慣。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令行禁止是對軍人的基本要求,必須堅決服從,努力完成,到了地方參加了工作這些好習慣也是非常有益處的。

在部隊還能養成勤勞、堅強、吃苦的良好習慣。在部隊每天都要疊被子,打掃衛生,而且有很高的標準,這些習慣到了退伍回家後也非常有用。軍人能吃苦、 敢吃苦的精神,成為退役軍人身上的一大特色。

還有就是在部隊養成了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這更是當過兵的人最受益的一種好習慣,能夠不間斷鍛鍊身體,始終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這是退伍後走向成功的首要條件。


聆聽鳥語


題主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當過兵的戰友,無論是走在大街上,還是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都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覺得很舒服,很穩重,並且更願意靠近他。這就是在部隊長期強制性自律所養成的習慣,當過兵的有著不同的行事風格,有著更異於常人的魅力。

部隊是一個高度集中且強制的集體,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要以服從命令為第一準則,長此以往,就養成了每天習慣性的早睡早起,吃飯快,行事雷厲風行等習慣,這種習慣雖是後天養成,但正因為大部分戰士入伍時都是十七八歲,才更容易將這種習慣深入骨髓和血液。軍人的一舉一動都有其定式,即使以後退伍了,有的戰友也會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高度的自律能將一個良好的習慣保持很久,但現實中很少有人能做到高度自律,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監督。而我們的戰友在部隊時所養成的一些生活習慣,恰恰是對人最有益處的,有的戰友深知離開部隊就很難再過上那種火熱的集體生活,所以會要求自己堅持標準,絕不放鬆,這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信仰。

有信仰才會有力量,有力量才能將想法付諸於行動,不要小看生活中的習慣,他能培養一個人良好的道德素養,只有具備良好道德素養的人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戰友們,千萬不要丟掉部隊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另本人在部隊服役十二年,對部隊有一定的瞭解。歡迎各位家長和戰友關注諮詢當兵入伍,考學轉士官和士官轉業等問題。


路漫漫吾求兮


有些習慣是自己先天性加之部隊要求而潛移默化形成的。比如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愛乾淨的人,同時部隊的居住環境和營區環境也要求乾淨,在這方面形成了高度的契合,就逐漸養成了愛乾淨的喜歡,在部隊這樣乾淨的環境久了,回到家裡看到哪裡亂就渾身不舒服,被子要疊好,衣服要整潔,頭髮長了就難受,指甲蓋長了也難受,必須按照部隊的軍容風紀標準來。再比如早起,運動等,這是跟自己天性加部隊培養是有很大關係的。




有些習慣是部隊後天培養的。比如紀律性,服從性以及集體榮譽感!這些可以說是刻到軍人的骨子裡的,這些嚴格來講不應該是習慣,而是本能!這些習慣對退伍軍人來說是非常好的,回到地方參加工作,一些公司非常看中退伍軍人的這些品質。


還有一些就是環境薰陶!對於軍人來說長期生活在一個非常熱血的環境中,無論是價值觀還是世界觀都隨著自己所在的環境而慢慢的改變,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我們逐漸變得有擔當,逐漸變得有責任感,逐漸變得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戰勝困難!

總之,從部隊中走出來的人,無論歲月怎麼變遷,總會有部隊的印記在他身上顯現,只不過是多少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