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幫壟斷鴉片生意,幫會眼熱也只能乾瞪眼,只因他們有皇家執照


潮州幫壟斷鴉片生意,幫會眼熱也只能乾瞪眼,只因他們有皇家執照

1860年,戰敗的清政府和英法聯軍簽訂了《北京條約》。自此,在英法等發達國家為嚴禁品的鴉片堂而皇之、大搖大擺地進入了中國境內。據統計,該條約簽訂後的10年裡,平均每天有83000擔鴉片輸入中國,在中國的進口商品數量中,鴉片是最大宗的一項,佔1/5以上。

作為遠東第一良港的上海,就是當時最大的鴉片集散地。上海幾乎所有貿易都和鴉片沾邊,控制了鴉片就相當於控制了上海的經濟。這麼旺盛的鴉片生意首先要“歸功”於四大洋行:老沙遜洋行、新沙遜洋行、新合洋行和臺維洋行。它們負責鴉片的進口,而在批發和零售方面的主力軍則是一支有 著悠久歷史的商幫一潮州幫 。

潮州幫壟斷鴉片生意,幫會眼熱也只能乾瞪眼,只因他們有皇家執照

潮州幫在明清時候就活躍在中國商界,太平天國時期,潮州幫商人為剿滅太平軍出了一臂之力,於是,清政府把在上海經營鴉片的特許權給了潮州幫。領了“皇家執照”的潮州幫鴉片商們和外國鴉片販子通力合作,基本上壟斷了上海灘的鴉片生意。在他們的操縱下,上海的鴉片價格曾經達到過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是同等重量白銀的7倍。

中外鴉片商們成為了上海灘最富有而且最招搖的一群人,他們做著一本萬利的鴉片生意,穿華服、住豪宅,生活比清廷的王公大臣還要舒坦。這讓許多在上海討生活的人看不過去,特別是幫會中人,可又能怎麼辦呢?潮州幫有著朝廷撐腰,這些江湖老大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一直到 1906年,清政府宣佈禁菸,決心以十年為期,在全國杜絕鴉片的種植、進口和銷售。而它開刀的第一個對象,就是上海。這讓眾幫會分子心裡樂開了花。

潮州幫壟斷鴉片生意,幫會眼熱也只能乾瞪眼,只因他們有皇家執照

面對高額利潤,鴉片商們把鴉片生意從公開轉入了地下,也就是走私。一直眼熱鴉片生意的幫會分子的機會來了。鴉片商們失去了“皇家執照”,也沒有荷槍實彈的官方武裝給護衛了,反正走私是非法的,搶了你也白槍,你也不敢去告官。這樣,在上海就誕生了一個紅紅火火的地下產業:搶土。

搶土者常用的高招有,一,撓鉤:鴉片運來後,為了逃避軍警檢查, 鴉片商們把裝鴉片的麻袋都一隻只拋進江裡, 當然他們不是瞎拋,而是算準漲潮的時候,然後等潮水退的時候再用舢板或在江邊用撓鉤把麻袋一隻只勾上來。一開始他們還幹得挺順當, 但是後來常在他們正埋頭幹活的時候,闖來幾個不請自來的傢伙,手腳極其麻利的幫他們勾貨,到手後立刻就跑。不要說,這就是那些搶土的人。

潮州幫壟斷鴉片生意,幫會眼熱也只能乾瞪眼,只因他們有皇家執照

第二個招式叫作套箱,難度係數比較大,必須做到“狠、準、穩”才可以。為了掩人耳目,鴉片商運貨時把鴉片裝在煤油廂裡,搬貨運貨的時候,搶土的人就趕著馬車藏在旁邊來回轉悠,車內裝著套煤油廂的木匣,等看準時機,他們就猛衝過去,把木匣套在煤油廂上,搬上馬車就跑。身法之快、動作之敏捷讓人都來不及反應。另外還有一種,技術含量不高,但是更需要膽量,叫作硬爬。顧名思義,就是動用武力,不講任何客氣,不再迂迴曲折,硬生去搶。在上海灘,搶土隊伍中有著一群出類拔萃的人物,號稱“八股黨”,甚至後來叱吒風雲的杜月笙,也是靠著鴉片生意才真正發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