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善為至寶,

一生用之不盡。

心作良田,

百世耕耘有餘。

茶不是隻有風花雪月。

一元茶館

凌晨四點,

天矇矇亮。

水汽氤氳中,

只有一兩家燈火。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時值初秋。

走在荻港村的小河邊,

已能感到,

明顯的涼意。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冷清的石板路上,

零星幾個趕早的漁人,

匆匆而過,

腳步輕輕。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過了積善橋,

有家鋪子,

半掩著門,亮著燈。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推門進去,

眼鏡花了,

寒意也頓時消了大半。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老式煤餅爐上,

坐著幾隻上了年頭的茶壺,

大汗淋漓地,

“嗤嗤”喘著熱氣。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發黑的白熾燈泡下,

75歲的潘平福,

埋著頭,弓著身子,

不聲不響地忙碌著。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燒好足夠的水,

備好足夠的茶,

擦乾淨桌子凳子,

擺好塑料暖瓶、搪瓷杯子···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還有一個小時,

茶客們就要來了。

他必須趕在五點之前,

料理好所有的事。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這間小小的茶館,

叫聚華園茶館。

從民國初年開門到現在,

已經有上百年曆史。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潘平福40年多年前,

接下這個茶館。

陪它一起變老的,

不僅是老潘,

還有荻港村的茶客們。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茶客,

大都是村子裡的老人,

年紀最大的已經97歲。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75歲的張妙根,

總愛第一個來。

一份報紙,一杯茶,

一喝就是40年。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78歲的楊錦富,

22歲就在這邊喝茶,

56多年過去了,

茶缸子都換了好幾茬。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茶在家裡也能喝,

但是孤單單的,

在這裡能跟人聊聊天。”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吃完早飯,

喝口熱茶,聊聊家常。

荻港村老人們的一天,

才算真正開始。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茶來嘍!”

六點多鐘,

潘平福的茶館裡,

就已經人聲鼎沸。

屋頂木槓的大鐵鉤子上,

掛滿了茶客們的籮筐或是鳥籠:

拿來的傢伙事兒,

掛在上面不佔地兒。

一組黑色的照片茶館的群英會

記錄了3236歲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你租給人家地多少錢啊?”

“你們那邊魚賣得怎麼樣?”

村北邊的事兒,

不到一盞茶的時間,

村南邊的人就知道了。

家長裡短,茶香漫散。

幾十年來,

茶館成了荻港村的老人們,

與世界連接的唯一小站。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因為茶客大都是老人,

潘平福的一杯茶,

只收5毛錢,

可以喝一天。

七百元一個月的房租,

一天用掉40多個煤球,

一天泡三十四杯茶,

除去成本,

明擺著的虧本買賣。

他卻從沒想過不幹了。

“開了這麼久,

已經撇不下了。

老人們有個好去處,

我才開心。”

不忘善恩,

齊心向善。

2011年,在茶客們的一再堅持下,

潘平福的茶水第一次漲價:

一杯一塊錢。

2014年,

茶客們甚至還提出,

要自己帶茶葉,

只需老潘提供一元熱水。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潘平福與茶客們謙讓友愛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一位書法家深受觸動,大筆一揮,贈了一幅匾額:一元茶館。

這家百年茶館,一塊錢,坐一天,43位會員有323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