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供應鏈管理是管哪些?


供應鏈管理是對從供應商到客戶之間的商業流程的集成管理,以給客戶更具價值的產品、服務和信息。最簡單的供應鏈是一層關係:一個客戶和一個供應商。複雜的供應鏈則可能有多重客戶和多級供應商關係,形成供應網。

[SCF]供應鏈管理是管哪些?


從上面的供應鏈中可以看出產品是從供應商的供應商流向客戶的客戶,資金按照相反方向流動,而信息則雙向流動。供應鏈管理實質上是對產品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綜合管理。

[SCF]供應鏈管理是管哪些?


1

產品流

產品流是產品的物理流動,涉及採購、生產、倉儲、運輸等。其管理重點是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採購、製造、運輸和銷售產品。

如果你要開一家超市,在什麼地開店、設置一級配貨中心、二級配貨中心、選擇供應商等都要考慮銷售、生產、運輸、倉儲、銷售的綜合成本。產品流是供應鏈存在的基礎。

從廣義上看,物流是產品流的重要部分,但又不是產品流的全部。物流說到底是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本身並不對產品增值

比如,同一臺電腦不管是放在放在北美還是大陸,它不會因為地理位置的改變就增加功能或性能更優,增加庫存時間、庫存地點也是一樣。

而產品流包括增值的生產過程,例如在生產企業內,設備佈局、工藝流程等都屬產品流的範疇。

反之,產品流也不是物流的全部。物流不但包括產品的流動、存儲,也包括與之而來的信息流等。產品流和物流在字面上容易混淆,但從英文釋義中就很好理解。產品流的英文是“product flow”;物流的英文是“logistics”,這個單詞又被譯做後勤、組織工作。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產品流與後勤不是一回事,而產品流和物流也不能等同使用。

2

信息流

信息流是供應鏈的神經系統,支配產品流和資金流的運作。

比如你想要寄一個包裹,你填寫的表格就是信息。包裹的流動形成產品流,表格的流動形成信息流,表格支配著包裹的流動。對一個多重、複雜的供應鏈,信息的有效流動非常重要,但往往也比產品流更難管理。

長期以來,人們常常會把信息流的問題等同於信息技術的問題。其實信息流不暢通有信息技術方面的問題,但更多的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比如,絕大部分的公司都採用電子郵件,而唯獨這家公司還採用郵寄信件的形式,這就是個典型的技術問題。但即使採用了電子郵件,公司各部門之間還是不共享信息則是人為壁壘問題。

在供應鏈裡,出於種種商業考量,公司之間並不願意分享信息,這也是造成供應鏈低效的一大原因。

信息技術可以降低信息處理和傳遞的成本,減小傳遞時的信息失真,但沒法克服供求各方的人為壁壘(即商業問題),商業問題需要商業解決方案。依賴信息技術只能是緣木求魚,比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ERP剛傳入中國時,一些大型企業希望通過導入ERP來解決公司的各種問題。但因為業務流程不清楚、部門關係不順暢,這些ERP實施大都以失敗告終。

商品流的最大挑戰不是生產、運輸或倉儲,而是供應鏈的透明度。即在供應鏈中,產品具體處在哪個環節,數量的多少等都是個信息流問題。不管是條形碼還是RFID,目標都是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通過優化信息流來提高供應鏈的效率。

3

資金流

資金流看上去沒有商品流和信息流重要,但卻是盤活供應鏈的關鍵。

相信有些人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三角債”還記憶猶新:公司甲欠乙的錢,乙欠丙的錢,丙欠甲的錢,形成一個死循環。這其實就是供應鏈的資金流出現了問題,資金流中斷導致很多行業整體陷入困境。

資金流是公司和供應鏈的血液。造成公司倒閉的第一個原因不是資不抵債,也不是虧本,而是資金週轉不靈。虧本是慢性病,就如吃不飽飯,餓是餓著,但不會當即餓死。而資金週轉不靈則如腦中風,用不了多久就會死人。假如一個公司沒有資金支付供貨商的貨款、發放員工工資、支付水電煤氣費,它還能撐多久?

許多情況下,資金流問題與庫存問題是並存的,而庫存則與信息流息息相關。例如“牛鞭效應”中需求預測信息延供應鏈傳遞時失真、放大,致使整條供應鏈過量出產、過度擴張、庫存積壓。

所以資金流問題往往取決於信息流的處理方案。

“拿信息換庫存”也是“拿信息換現金”,即經過鼓舞供應鏈夥伴及時、精確地共享信息來減小“牛鞭效應”帶來的影響,減小庫存和資金積壓,盤活整個供應鏈。

無論是產品流、信息流還是資金流,都有必要從供應鏈的整體來看待,要處理供應鏈的系統問題也得從這三流體系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