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供应链管理是管哪些?


供应链管理是对从供应商到客户之间的商业流程的集成管理,以给客户更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最简单的供应链是一层关系:一个客户和一个供应商。复杂的供应链则可能有多重客户和多级供应商关系,形成供应网。

[SCF]供应链管理是管哪些?


从上面的供应链中可以看出产品是从供应商的供应商流向客户的客户,资金按照相反方向流动,而信息则双向流动。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对产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综合管理。

[SCF]供应链管理是管哪些?


1

产品流

产品流是产品的物理流动,涉及采购、生产、仓储、运输等。其管理重点是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采购、制造、运输和销售产品。

如果你要开一家超市,在什么地开店、设置一级配货中心、二级配货中心、选择供应商等都要考虑销售、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的综合成本。产品流是供应链存在的基础。

从广义上看,物流是产品流的重要部分,但又不是产品流的全部。物流说到底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本身并不对产品增值

比如,同一台电脑不管是放在放在北美还是大陆,它不会因为地理位置的改变就增加功能或性能更优,增加库存时间、库存地点也是一样。

而产品流包括增值的生产过程,例如在生产企业内,设备布局、工艺流程等都属产品流的范畴。

反之,产品流也不是物流的全部。物流不但包括产品的流动、存储,也包括与之而来的信息流等。产品流和物流在字面上容易混淆,但从英文释义中就很好理解。产品流的英文是“product flow”;物流的英文是“logistics”,这个单词又被译做后勤、组织工作。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产品流与后勤不是一回事,而产品流和物流也不能等同使用。

2

信息流

信息流是供应链的神经系统,支配产品流和资金流的运作。

比如你想要寄一个包裹,你填写的表格就是信息。包裹的流动形成产品流,表格的流动形成信息流,表格支配着包裹的流动。对一个多重、复杂的供应链,信息的有效流动非常重要,但往往也比产品流更难管理。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会把信息流的问题等同于信息技术的问题。其实信息流不畅通有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比如,绝大部分的公司都采用电子邮件,而唯独这家公司还采用邮寄信件的形式,这就是个典型的技术问题。但即使采用了电子邮件,公司各部门之间还是不共享信息则是人为壁垒问题。

在供应链里,出于种种商业考量,公司之间并不愿意分享信息,这也是造成供应链低效的一大原因。

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成本,减小传递时的信息失真,但没法克服供求各方的人为壁垒(即商业问题),商业问题需要商业解决方案。依赖信息技术只能是缘木求鱼,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ERP刚传入中国时,一些大型企业希望通过导入ERP来解决公司的各种问题。但因为业务流程不清楚、部门关系不顺畅,这些ERP实施大都以失败告终。

商品流的最大挑战不是生产、运输或仓储,而是供应链的透明度。即在供应链中,产品具体处在哪个环节,数量的多少等都是个信息流问题。不管是条形码还是RFID,目标都是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通过优化信息流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3

资金流

资金流看上去没有商品流和信息流重要,但却是盘活供应链的关键。

相信有些人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角债”还记忆犹新:公司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欠甲的钱,形成一个死循环。这其实就是供应链的资金流出现了问题,资金流中断导致很多行业整体陷入困境。

资金流是公司和供应链的血液。造成公司倒闭的第一个原因不是资不抵债,也不是亏本,而是资金周转不灵。亏本是慢性病,就如吃不饱饭,饿是饿着,但不会当即饿死。而资金周转不灵则如脑中风,用不了多久就会死人。假如一个公司没有资金支付供货商的货款、发放员工工资、支付水电煤气费,它还能撑多久?

许多情况下,资金流问题与库存问题是并存的,而库存则与信息流息息相关。例如“牛鞭效应”中需求预测信息延供应链传递时失真、放大,致使整条供应链过量出产、过度扩张、库存积压。

所以资金流问题往往取决于信息流的处理方案。

“拿信息换库存”也是“拿信息换现金”,即经过鼓舞供应链伙伴及时、精确地共享信息来减小“牛鞭效应”带来的影响,减小库存和资金积压,盘活整个供应链。

无论是产品流、信息流还是资金流,都有必要从供应链的整体来看待,要处理供应链的系统问题也得从这三流体系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