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900萬武漢人,就有900萬種不同的形態,即使他們被關在了這座修羅場:有的人是受害者,有的人是倖存者……還有其他的人在幫助別人和自己努力活下去。黃佳麗的鏡頭裡面沒有慘烈的生死離別,但是對普通人這些平淡的記錄反而更襯托出潛伏在下面的殘酷巨渦,這是一份最真實的記錄,她也好,其他記錄者也好,這些涓涓細流,或許有一天,終將勾勒出來歷史的真相。P.S.文章閱讀結束不要忘記點擊文末的3分鐘視頻《武漢圍城的日和夜》.


3月11號,武漢封城的第49天,黃佳麗用視頻記錄封城後志願者生活的第20天。這二十天裡面,她手機拍攝的照片和視頻那個文件夾,已經有2500多個文件了。

作為志願者,她參與過對接國外醫療物資、接送醫護人員、運送物資、去菜地挖菜、給狗送狗糧、為社區老人送菜等等。從美國讀書之後回到家鄉的這一年多,她原本焦躁、不安,經常因為生活方式的不習慣而和人發生口角,這一次疫情發生之後,她突然看到了武漢城不一樣的地方:“感覺和這座城市有了某種羈絆。”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讓黃佳麗找找做志願者服務狀態的照片,她只翻到這張和醫生的合影(右一為黃佳麗),這也是這次疫情的遺憾之一:認識了很多朋友,但都不知道將來有一天在路上遇見還能不能認出來(脫了口罩後)


1、“想為他們做點事情”

黃佳麗是學藝術的,此前在達拉斯一所大學讀書,更早之前她曾在一個藝術家工作室工作過,也曾經參與過《南方車站的聚會》美術組工作。

說到底,她覺得自己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除了爸爸媽媽、弟弟,以及其他親人們,她在這座城市幾乎沒有什麼朋友。

直到1月23號封城那天,她都沒覺得有那麼嚴重,雖然早就從網絡上了解了若干信息,但是“周圍的人太平靜了,也就被感染得沒什麼感覺,甚至還在想,封城是不是有點誇張了呢?”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1月23號,武漢封城第一天,早上八九點的路口,並沒有特別恐慌的感覺,那時候看上去車還不少。


在此之前,她已經開始零碎地記錄下來身邊的事、物。除夕那天,她和弟弟出門轉悠,“整個武漢城都沒有聲音,所有的店鋪都關了門,只有花店的門開著,但是門口擺的全是菊花。天天關在家裡,樓上15樓已經有鄰居確診,每天都被焦慮所包圍,同一個小區聽說還有兩個人跳樓自殺,因為太抑鬱了,所有人都在擔憂一個問題:病毒的傳播途徑到底是什麼?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除夕夜,武漢的街道只有花店開著,堆滿了獻給逝者的那種菊花。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除夕夜,路過武昌站,黃佳麗沒敢下車,平時人滿為患的車站此時充溢著一種空寂的恐怖。


2月21號因為有個群招志願者去機場接來馳援的醫療隊,那是黃佳麗隔離很多天以來第一次出門。她穿上雨衣、戴上口罩,還有手套,其實腦子都是木的,一個比較有經驗的志願者對她們說過,“如果你們不是單身的,獨自一個人居住的,也不是身體條件比較好的,就不要來做志願者了,風險還是很大的。”

她負責接送的是河北醫療隊,去之前看了一下名單,85後的佔多數。有個很年輕的醫護人員問她:“現在情況怎麼樣了?”根據志願者接機要求,志願者不方便回答太多關於武漢疫情的情況,以免引起醫護人員的恐慌,她說:“醫院內部的情況我不是很瞭解。”在機場去酒店的路上,她儘量給大家介紹武漢的沿途風景放鬆心情。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接到了醫護人員,他們基本都是統一的服裝,有人一到酒店就問,“哪裡有剃頭的地方嗎?”莫名地心疼他們。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正在理髮的醫護人員,一隻手還不忘記扶著口罩


“其實剛封城的幾天,武漢感覺是一種無政府狀態,誰都沒準備好去面對一個鬧不清的局面”,黃佳麗說,“那段時間城市的運轉大多數是靠志願者,就連關卡都是民兵在守。”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志願者們去菜地收菜,送給那些需要的人,比如小區裡行動不便的老人


從那天開始,直到今天,她參與了無數個志願者團隊,每天都在城市裡面穿梭。不管走到哪裡,她都堅持用手機記錄下來身邊的一切。

她還記得一個護士朋友告訴她,有天去某個醫院,發現有四具屍體停在那裡,有一具屍體都流水了,看樣子肯定超過了20個小時。而沒有經過消毒處理的屍體是不能送去殯儀館的,但是沒辦法,在最初那些混亂的日子裡,醫院裡所有的清潔工、臨時工都辭職了。醫務工作者們每天下班後還要自己打掃科室衛生。

她說自己沒怎麼想過為什麼要做志願者,就是覺得不能坐以待斃,“如果一線的醫護人員這道防線倒下,那該怎麼辦呢?也很心疼那些醫護人員,希望為他們做些事情,但是又很無力。”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志願者們給醫護人員送去了熱乾麵


2、“我難過是因為李文亮也是個普通人”

在人生的前幾十年,黃佳麗都過得比較順,在美國遇到了一些事情,回到武漢,想在這裡休整一下。突發的疫情讓她對很多事情的認識在慢慢改變。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2月14日,武漢狂風暴雨,路邊的樹都被連根拔起。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2月15日,武漢2020年的第一場降雪,紅綠燈是此時這座城市唯一剩下的顏色。


比如她一直覺得武漢是個“沒有顏色”的城市,她拍下來的凌波門、無人的路口,都呈現煙雨濛濛的灰色質。她覺得任何顏色都炸眼,她喜歡看小眾的法國電影,原本打算春節過後去北京工作。

每天奔波忙碌,3月10號,她去了凌波門,以前那是個很熱鬧的地方,新人們喜歡在那裡拍婚紗照,現在滿眼看去,一片荒涼。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武漢大學的凌波門,旁邊就是東湖,平日很多新人拍婚紗照會在這裡取景。3月10日,這裡空無一人。


但是有趣的是,她發現身邊的小動物多了起來:空曠的街道,鳥叫聲越來越響亮,湖上居然有很多魚在月光下跳來跳去,就像充滿了神性。

也就是這一天,聽說同一個車隊有志願者確診了,因為不知道具體是誰,大家都在猜。回家的路上覺得本著通風的原則呢,應該把窗戶打開,可是又不願意浪費聊天的機會,因為車開快了,窗戶開著風聲又大,於是糾結中窗戶開了又關,關了又開。

她吃素,原本並不渴望什麼美食,但是這天的志願服務結束之後,她們點了一份餃子,“天啦,這是這麼長時間以來我第一次點到外賣。”她特別歡欣雀躍,也就是這個時候,我才從她那些略微沉重的照片裡想起來,她還只是個花樣年華的女孩嘛。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黃佳麗生活照


她曾經在美國遇到過危險,好朋友送了她一個哨子,讓她用來保護自己。李文亮醫生去世那天,她在家大哭,然後錄下了一段吹響哨子的視頻。

這是疫情期間令她最難過的事情。

“我難過不是因為他是個醫生,而是因為他是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3、“每一個普通人都令人動容”

僅僅拍攝了幾天之後,這些照片開始有了一個模糊的主題方向:她的鏡頭裡面開始出現大量的普通人,各行各業在武漢的人。

比如一個清潔工,穿著防護服在疊一張席子,不知道為什麼,她突然就很著迷:“我站在那裡一直看他,拍了整整四分鐘。”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有一個給醫院做了三千杯奶茶的志願者,不好意思面對她的拍攝,總是很羞澀地低下頭,黃佳麗說:“我抓拍了好多這樣的普通人,都不是正臉,也不是擺拍,但我很喜歡。”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做奶茶的志願者,被拍時不是把臉側過去,就是用手擋住臉,是那種樸實無華的年輕人


有一個鏡頭記錄了小區裡看上去特別平淡的一對老年人,一個老爺爺在遛狗,旁邊還有一個老太太,那天之後,黃佳麗再也沒有見過他們,“聽說他倆中有一個後來跳樓了,可當時拍下來的,是多麼安逸靜謐的畫面啊……”

她很難忘記一個貨車司機,那是個河南人,每次都會一遍遍追問他們:裝好了沒有,不會出問題吧?我可要負責的哦。“大多數的貨車司機只負責裝貨,他每次都幫忙,特別難得。”黃佳麗說,司機也告訴她說,有一次就是他接了出城的貨。結果後來出了武漢,進不來了,就一直在車上凍了一晚上。他的車特別破,但是他人特別溫暖。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熱心負責的貨車司機


她還注意到了坐在地上的一個大叔,他當時來武漢,是打算從武漢中轉去海南的。結果經過武漢就要中轉的時候,武漢封城了,他哪也去不了,也沒有人管他,他突然就變成了一個流浪街頭的人。“那天我出去拍的時候碰到他,然後我就給他留了些吃的。不過聽說從3月1號開始,政府已經在收留這樣的人了,像他這種情況的應該是能拿到十天3000塊錢的補助,或者是每天包吃包住,一直到封城結束。”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被迫流浪在武漢的人


我追問過她的政治傾向,她說對這些不感冒,但她覺得,和集體的宏大敘事相比,她更看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從個體身上才能讀到時代的命運。”

所以她不想看到更多對犧牲的讚美,“感動這種詞有時候顯得太塑料了,它是個很沒用的詞,背後有太多悲情的東西。我不認為集體是力量的來源,我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志願者們在搬運物資,一天搬了四百多箱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因為大家都不能出行,這位司機就在小區門口等著需要的人叫他,他會幫人買藥、送人去醫院等等。


當然也有過小插曲,有一天她經過華南海鮮市場,想去拍幾張今時今日,結果發現市場已經被封了,有人在大聲呵斥:“拍什麼拍?你是哪個國家派來的間諜?”

這件事以後她變得謹慎了一些,不敢告訴別人自己在國外讀過書,但轉念一想,自己又沒有做錯過什麼。

那就繼續拍吧,用保鮮膜當作護目鏡的售貨員、水果店的老闆娘、蹲在地上吃飯的志願者……有的時候用專業一點的相機,大多數時候還是靠手機完成。她不做剪輯,只為記錄。包括拍下了一個公車司機說的一段話,大意是說,“我們現在都應該是過命的交情了,尤其是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公交司機:“我們現在都應該是過命的交情了”。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超市裡賣魚的婆婆沒有護目鏡,就拿保鮮膜保護眼睛。當時,超市雖然播著清潑的音樂,但是一點新年氣氛沒有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蹲在路邊吃飯的志願者


只是,她自己大概也沒有察覺到,她的鏡頭不知不覺呈現了灰色調之外的顏色,通過這些視頻,原本“疏離”的她已經與所有的這些普通人建立了聯繫。

黃佳麗說:“這次讓我覺得比較動容的就是,每一個普通人都非常了不起。其實並沒有大英雄,都是普通人,但他們都是特別了不起的力量。”


攝像:黃佳麗;剪輯:餘一;出品:騷客文藝

文章所有照片由黃佳麗提供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武漢女孩上千條視頻記錄封城生活:保鮮膜當護目鏡,旅客流浪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