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的孩子有必要考滿分嗎?孩子有必要每次都考滿分嗎?

俸添夢話



謝謝你的問題。我作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和家長來回答這個問題。


答案是肯定:沒有必要每次都考滿分。偶爾考個滿分家長要淡定,不驚不喜,實屬正常;考個八九十分一樣地淡定,不必擔心焦慮,也屬正常。

懂得點教育的家長應該如此。因為一個人的成長是需要不斷進步、不斷成長,不是看一時半會的成績,或一個階段的分數。大家知道一棵參天大樹需要從小樹苗開始生長,經過數年人們的整枝修剪,陽光雨露的滋潤和沐浴,最後成為了價值不菲的大樹。我們培養孩子莫不如此。

我先談點做家長的做法。我培養孩子的時候,小學從來不看他的分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他回來給我們講,為什麼班裡其它父母要求他們考到多少分後有50元和100元的獎勵,我回答我不看你的分數,只要你平時掌握就行了,考試你自由發揮就行了。一直這樣到高中。通過去年我大致地對比分析,一些小學、中學甚至高中比他成績好的反而高考時考得並不理想。而他考上了重本。(當然我經常教育他,人生是一條長跑線,需要不斷地奮鬥。)(其實,我做班主任,經常對學生也是這樣講。)

通過這個例子我是想說明孩子小學低段(或者說整個小學)沒有那麼必要在乎考滿百分。

首先我們知道一二年級的孩子在學校裡的課本學習不外乎兩門課程:語文和數學。

每天教師教學內容完成後,需要一二節課的作業和訓練,讓學生在課堂內記住和掌握,作業完成後,如果問題多有共性老師會再講一遍,直至學生弄懂為止。大多數時間都是把知識重複地機械訓練,學生並沒有理解和推理之類。故,通過時間堆積,反覆地訓練,學生考個滿分也是屬於很正常的,如果沒有考滿分也是屬於正常的。


其次,孩子考滿分和八九十分沒有區別。

從知識掌握的層面來說,他們都已經掌握了老師所教學的知識。所以,家長朋友別擔心自己孩子沒有學懂,或沒掌握老師教學的內容。考個滿分不需要多少能力和推理。或許考滿分的學生要認真些、踏實些;而考八九十分的學生要貪玩些、馬虎些,並不說明他們差些。二者差距在什麼地方?差距在學習習慣。特別提醒的是:考滿分的學生裡唯有一些優秀的品質和習慣值得借鑑和學習:譬如書寫認真、規矩、清潔、整齊等,二是做題仔細、不馬虎,做完後知道自己認真檢查一遍。

所以,家長不要只僅僅看到紙上那個數字分數。

分數是表面的、膚淺的。低年級的孩子最重要不是看紙上那個表面的分數。作為小學低段,或者中段的孩子平時能考個八九十分屬於正常,家長們應該高興,而不必苦苦要求孩子每次都要考個滿百分,當然順理成章地考個滿分也是可以,但沒有必要炫耀或者誇大其詞。

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孩子的學習習慣

(天才的孩子畢竟是少之又少,那是天賦所決定,我們沒有辦法控制和掌握)。最重要的是家長在小學階段一定要培養好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要使自己的孩子在中學、大學一直成績穩定的話,小學階段這些習慣需要培養:閱讀習慣(廣泛閱讀課外書)、書寫習慣(字跡規矩、工整,堅持記日記)、自覺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完成後自覺檢查一遍)、按時作息的習慣、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等。才開始有一定艱難,需要家長引導和陪伴,甚至督促。一旦養成習慣後,家長省心省力,孩子(成績不好都不行!)不成才都不行!

家長朋友們,人生是條長跑線。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長期陪伴。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把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好了,不愁孩子成績不好,甚至未來的一切不佳!


•歡迎在評論區中留下你的腳印。我是鄉村教育人王福明,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和點贊!


教育人王福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見過的天才多了,一二年級考滿分的真是普遍現象

我目前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被家長聽為“天才集中營”的地方,這裡的孩子不用說一二年級考滿分,就是做5年級的題目,考滿分的也不是沒有。因為在中國,一二年級是小學的起初階段,而只要上課用心聽講,考個高分沒什麼問題,只要不粗心,考個100分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如果小孩子沒有在一二年級考滿分,那麼要不是因為上課沒有用心聽講,要不就是粗心大意。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二年級的孩子必須考滿分

上面說到一二年級的題目相對簡單,只要認真聽講,考試不粗心就可以考個高分,但是並不是題目中說的必須考滿分。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剛開始接觸正規化的教育,他們對一切事物都比較感興趣,而如果單純的拿分數來判斷孩子的智商或者能力,是顯然不正確的。

你可以看到一個考90分的孩子,要比100分的孩子懂得更多。只是他關注的點,並不是在學習或者是考滿分上,可能他對昆蟲感興趣,可能他人際關係比較好,可能是因為他考試狀態不對,沒有考好。

總之,千萬不要單獨的考試成績來判斷孩子的能力,所以也沒有題目中說的必須考滿分的理論了。

怎麼在一二年級考滿分?

那麼,針對一二年級的孩子,怎麼樣快速考滿分呢?

  1.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一定要舉手,但是要獨立思考

  2. 作業要努力完成,不要偷懶,不要被其他事物分心

  3. 千萬不要粗心,題目在簡單也要全力以赴

總結:一二年級不要太在意是否滿分,只要孩子一直抱有對事物的興趣,培養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差個幾分在我看來,也沒什麼關係。

我是知高,每天分享教育相關內容,如果您需要,可以【關注】我!

知高出品,必是精品!


知高


能考100分自然是好,但不能強求,可以把100當成目標去努力,都得不了100分也不是啥大事兒。

一二年級的考試大人看來很簡單,考的知識點也不復雜,很多時候孩子考不了100分,也不是因為知識不會,而是粗心大意,審題不仔細等。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考100分的都是女生,但她們的成績到五六年級就不行了。有個考了好幾次第一名的女生,連高中都沒考上,現在是我媽跳廣場舞的隊友。

考試成績能代表什麼?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習水平的高低,但並不能代表所有。考試就是從很多的知識點中摘一些弄份試卷,用試卷的分數作為這一段時間學習的總結。

考試的意義,是檢測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考試很難完全實現這一功能。分數高,可能是掌握了全部知識,也可能是運氣好,考的都會,不會的都沒考。

而且考試成績的好壞,也跟很多因素有關:孩子的情緒,考試的狀態,知識的掌握程度等,用分數代表一切似乎有點太簡單粗暴了,也沒有發揮考試的全部意義。

在我看來,考不考100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孩子知道考試的意義,正確面對成敗得失。


媽媽充電屋


沒必要,真的沒必要。

很多孩子一二年級都是滿分,如果到五六年級,甚至初中高中,這些滿分的孩子學習好的還有多少個呢?

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很羨慕我們班裡考雙百的同學,當時我最多隻能考90多分但是等我五六年級可以考100分的時候,他們已經泯然眾人了,更別說初中高中了。

我侄子,考高中是免費生(在我們縣城來說真的是很不錯了,因為競爭太激烈了),但是到考大學的時候只勉強去了一個合辦的大學,到期後還不知道能拿到的是本科畢業證還是專科畢業證呢。

一二年級考的是家長,只要家長好好教或者孩子好好學考百分真的不難。但是這些對女孩子來說容易一些,因為性別原因女生更細心更有耐心,所以得滿分幾率更高。或者有些比較文靜的男孩子,也比較聽父母話的孩子更容易得高分。

到了五六年級,甚至初中、高中,有的孩子意識到要學習了,就像開了掛一樣,所以逆襲學生也不在少數。

對一二年級真的別太介意,只要孩子的成績中上等就已經不錯,重要的是有後續的爆發力,可別把孩子學習勁頭在低年級就用光了。


喜洋洋的小秘密


任何時候,考滿分都有必要。

考99分和考100分,表面上可能只有一分的差距。但一個經常考99分和一個經常考100分的孩子,背後的實力差距可能遠比這一分要大。

因為考99分的孩子,他只能考99分。一個考100分的孩子,他只能考100分,因為卷面沒有再多的分數可拿了。

經常考100分的孩子,有可能能夠考出150分甚至200分。

一二年級的孩子,往往語數成績都能夠考滿分。像有些學校一二年級的學生,考滿分是常態。從大數據上來看,這部分學生年級越高,潛力發展就會越大,和只能考99分的學生,差距還會拉大。

這並不是追求十全十美,而是要正視在學習當中孩子存在的客觀差距。當然並不是說考了99分的孩子就要批評他。

如何正確對待考99分後考100分的孩子,無論是獎賞還是批評,都需要合理化應用,因材施教。

在學習上,任何時候,1分或者兩分,都是有意義的。


傾聽花開


我是小謝老師,專職輔導一年級,常年和小學生打交道,下面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必須強調一點:一二年級偶爾考滿分不奇怪,但每次都考滿分,絕對是不正常的。


一二年級的滿分和學習能力沒有必然關係

眾所皆知,由於公立私立幼兒園對待提前教育態度不同,家長之間對提前教育重視程度不同。

所以在剛上小學時,孩子們並不處於同一起跑線。

有的孩子是零基礎,有的識字數千、奧數也開始學了。

零基礎的孩子,學得好也未必能考滿分;提前學習過的孩子,不學也容易滿分。

所以滿分並不能代表孩子的學習能力。


一二年級的滿分和考試態度有直接關係

每次公佈成績之後,總有家長會說 :“這些題孩子平時都會的,不知道考試咋回事就錯了。”

一二年級的知識點和題目相對簡單,坦白說,要拿滿分也不難,但就是有那麼一群孩子,平時挺聰明,學得挺好,一到考試,就總是得扣個一分半分。

說白了,就是考試態度不端正。

我平時在輔導孩子時,發現很多孩子做作業存在著間歇性走神的情況。

有的孩子由於父母的提醒或是自身的原因,對考試十分重視,所以間歇性走神被遏制住,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平時的學習水平。

有的孩子雖然平時學得好,但對考試漫不經心,一不小心題看錯了、字寫錯了。滿分也就沒有了。

值得注意的是:考試態度≠學習態度。需不需要矯正,也是因孩子而異。


三、要求孩子每次都考滿分,是強娃所難

雖然一二年級滿分一抓一大把,但根據六七歲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發展特點,每次考滿分是不現實的。

六七歲孩子自主意識不強,考試時很難自發高度集中注意力(父母考前有要求效果會好一點);

六七歲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考試過程出現走神是正常情況;

六七歲孩子視覺追蹤能力不穩定,考試時看錯字、看漏字、看錯符號是正常現象。

所以不能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各項能力還處於發展階段的孩子!


以小謝老師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待分數,既不能過分強調,也不能掉以輕心。透過分數看到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才是關鍵啊。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我是唐老師,想用三句話來說明。

一、所有的會做而做錯的問題均可列為學習能力不足。如果用馬虎、或不認真來解釋,其實是找藉口,實質自欺欺人。

二、如果今天的遺憾寄託明天會出現奇蹟,即使有,充其量也是個案。學習的過程也是知識與能力積累的過程,所謂“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就是這個道理。

三、追求滿分的過程看似很辛苦,如果這種辛苦能換來次次滿分也是值得的,至少用結果證明孩子可以做到,“優秀是一種習慣”講的同樣是這個道理。






豫見鄉土教育


在小學家長和老師的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對於小學生來說,在一二年的時候成績的差別不會很大,這是由學習知識與考試內容所決定的。所以,在小學一二年級考試的時候,經常高分甚至滿分遍地跑,學生的考試分數比較集中,學生之間的差別不明顯。

到了三年級的時候會出現“三年級現象”,這一是由於學習的知識難度突然提升,而且學習的知識量也會突然增加,就會造成學生開始出現成績拉開的現象。還有一點原因是由於幼兒園小學化,已經提前在幼兒園階段就把部分一二年級的內容交給了學生,學生在一二年紀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可以學習知識。但是到了三年級隨著知識的量與難度的增加,這一點就不適用了,所以就會出現斷層的現象。

小學特別是低年級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學習的不僅是最基礎的知識,學習的方式也還是與幼兒園有點相似,更多的是以直觀展示為主,抽象思維的內容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至於孩子能不能考滿分不是非常的重要,只要孩子能夠保持在正常水平就可以。


學趣樂園


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

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在孩子心中也挺在意100分的,能得到老師的點名表揚,同學的認可羨慕,爸爸媽媽的稱讚獎勵,外界的認可對於孩子成長相當重要。滿分能帶來的還有自信心的爆棚和自我認可,但無形中也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低年級採用百分制評價體系,無論家長,孩子還是老師,都逃避不了分數。拿數學來講,鼓勵孩子以滿分為目標,並無過錯,重點是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把重點放在自己的一點一滴的進步上。以下詳解,供您參考!

低年級滿分現象

在我的趣味數學學員群裡,經常和家長們交流,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件事情。

學員A:二年級女生

在有一次測試時,小女孩因為一道題錯了,沒有得到滿分,於是沒有獲得王老師滿分紅花的獎勵,傷心地哭了起來,她的媽媽一直安慰鼓勵她,她的做法我很認可,主動和我交流,說明了情況,當時我讓孩子重新做一遍題目,如果正確,依然發給她滿分紅花。她很開心,重新認真地把錯題做了一遍,得到了紅花獎勵。

通過這個事情,我還是有很多感悟的!讓孩子清楚100分靠自己去爭取的,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認可。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成績考不到一百分,我們家長應該關注分數還是更應該關注失分原因呢?所以不妨再給孩子一個100分的機會。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家長思考的角度還是有區別的,100分的背後其實更折射出每個家庭的教育觀念差異。

學員B:一年級男生

這個學員媽媽對於他要求很高,有一次數學考了96分,媽媽很不滿意。我跟她溝通了很久,從她的語氣就能判斷是個強勢的媽媽,也明白了為什麼孩子每次考試都很緊張,都有點怕去學校。

作為一個家長,有時候我們自己感覺沒給孩子壓力,但是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語氣是不對的。100分僅反映一段時間的學習情況,滿分也無法全面反映孩子的綜合數學實力,事實上很多一年級孩子是非常喜歡數學的,考不了滿分希望家長理性對待,切記不要和別人孩子比較,更不要給孩子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容易造成孩子過度的學習壓力,更應該回歸學習本身。

原來我的孩子不是數學小天才

二年級的很多家長也許有很深的體會,一年級經常滿分為什麼二年級成績不穩定了呢?

一年級課程是銜接為主,很多內容是基礎中的基礎,是系統學習的起點,相對來講,考個高分甚至滿分是比較容易的,但是要提醒家長,100分真不能說明孩子是數學小天才。隨著課程難度和廣度的提升,差距在緩慢地拉開。

最典型的就是文字敘述應用題題型,在家長眼裡都是司空見慣的簡單問題,輔導時孩子卻怎麼也理解不了。其實要理解孩子的認知難點,需要家長對於數學體系有一定了解,以往問答中,我首先展示這個學期的知識結構,讓家長有一定了解,各知識體系間也會講到連續性,也就是一直強調的對於基礎數學概念的理解,背熟口訣不理解乘除法的含義,也很難建立思考模型應用去解決問題。

低年級100分更多是媽媽教出來的。生活中隱藏著很多數學的奧秘,需要家長有一顆懂數學的心,去引導孩子去探索,去發現,去體會數學之趣,數學之美,讓孩子喜歡思考,勇於挑戰,這才是比100分更重要的。

結語

所以希望家長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理解難點上,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去引導,多和孩子交流數學知識,讓他在生活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低年級還是需要家長的關注,陪伴和鼓勵的。以上!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


一學堂王老師


小學一二年級即使孩子考滿分又怎樣呢?因為一二年級的成績具有很強的欺騙性。

一二年級成績好不代表一直好

很多家長奇怪,孩子在一二年級時經常拿雙百,到了三四年級時,下滑的不成樣子,當初的輝煌不在。相反,平時不聲不吭的孩子成績漸漸上來。

一二年級的題目根本不難,考試前孩子只要突擊一下,即使是死記硬背,成績也不會差哪去。這種笨方法只適合簡單的一二年級,到了三年級時,差距就慢慢拉大。

家長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真正看到孩子的優勢在哪。

一二年級要重點關注閱讀

如何安然度過“三年級現象”,實現學習上的無縫對接,那一定要靠閱讀和學習習慣。

一二年級孩子最大的好處在於,他們有充足時間去閱讀,作業簡單可以很快完成,加上會認字了,所以是閱讀的好時機。

沒有閱讀,就不能理解題意,還怎麼做題目呢?閱讀不僅適用語文,還適用數學和英語,包括以後的其他科目。

更加要注重學習習慣

閱讀是學習習慣的一種,但學習習慣不僅包括閱讀,還包括認真聽講,時間管理,整理筆記,課後預習,自覺等。

有句話說,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力,而是習慣。沒有好學習習慣的孩子就像汽車沒有發動機,沒有後勁。

閱讀和習慣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閱讀就像種樹,閱讀的越多營養越豐富,樹才長的更壯大,但是時間也很長。

習慣也是一個長期行為,不可能靠一兩個月就養成。

長期堅持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關鍵在於堅持。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