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日兩國的友好互助,讓我看懂了蘭花玉雕的真正內涵


新冠病毒抗疫戰,中國上半場、世界下半場,這已經是顯而易見的格局。中國的態勢日漸平穩,其他國家卻正值水深火熱,曾經對中國仗義相幫的日本也物資緊缺了。日本在武漢保衛戰宣戰之初日本便伸手相援,如今一朝形勢反轉,中國自然得拿出我們的態度。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一次,輪到中國出手了。

疫情之下中日兩國的友好互助,讓我看懂了蘭花玉雕的真正內涵

▲玉雕名家 陳華 作品《君子》

日本疫情爆發不久,中國政府及各界人士紛紛籌集醫療物資,大批送往日本,希望幫日本渡過難關。援日的物資中也有馬雲的一份力,他捐贈了100萬隻口罩,並在物資外箱上附上了“青山一道,風雨共擔”的話語,仿若是對日本那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呼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風雨共擔。”16個字,一來一回,書寫了中日兩國在疫情中的守望相助,這是中國面對恩情交出的最好的答卷。

疫情之下中日兩國的友好互助,讓我看懂了蘭花玉雕的真正內涵

▲玉雕名家 張小洋 作品《空谷幽蘭》

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一個高雅的玉雕題材:蘭花。蘭花飄逸俊芳,更有一種純正幽遠的氣質,在國人心中,它是一種植物,更是一種精神。孔子說,“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道盡了蘭花的內斂卻堅定、雅緻而不孤高的特質,像是一個溫潤的翩翩君子,到哪都能滋澤留香,不為環境折辱,從不自詡清高。玉雕中的蘭花同樣有一番君子形象,它清雋舒展、品行高潔,佩戴一枚蘭花玉雕,不僅風姿綽約、品味高雅,而且還有著高潔、幽雅、堅韌等多重寓意,是展現品味、寄託情志的不二之選。

疫情之下中日兩國的友好互助,讓我看懂了蘭花玉雕的真正內涵

▲玉雕名家 作品《蘭花吊墜》

為什麼看到中日兩國的相互援助,會聯想到蘭花玉雕呢?因為蘭花自古就是友誼長存的象徵,在過去的中日交往史中,蘭花也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人愛蘭,日本人也愛蘭,多少年來兩國人為了研習蘭花文化,早就打破了國家的界限。日本名著《怡顏齋蘭品》的作者為了研習蘭文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精通漢文儒學的專家;《蘭華譜》的作者小原榮次郎久居中國,愛蘭如痴,同郭沫若、魯迅等志同道合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以蘭花為媒介,中日兩國人民共同學習、相互影響,締結了友誼,也產生了羈絆。就像是兩國在疫情之下的互幫互助那樣,彰顯的是兩國人民善良明辨、知恩圖報的蘭花情懷,締結的是彼此之間守望相助、共擔風雨的金蘭之好。放在古代,這般互敬互重、誠摯以待的交往,得叫“蘭交”。蘭花高潔而美好,既象徵了高潔清幽的君子之德,又代表了義結金蘭的美好友誼。佩一方蘭花玉雕,便能養一份情致,借玉上蘭花盛開,讓內心香氛彌馥。

疫情之下中日兩國的友好互助,讓我看懂了蘭花玉雕的真正內涵

▲玉雕名家 作品《蘭花吊墜》

賞玉雕精品,上玉雕名家!玉雕名家彙集了眾多精美作品與玉雕文化,更有全國四十多位知名玉雕大師,等你來交流!快來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