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科原創:如何打造文旅和康養融合的特色小鎮?

中旗首提1.5居所解決方案

從當前的新冠疫情下來審視特色小鎮的發展,理應成為人們居住理念升級的熱門選擇,那為什麼特色小鎮這麼多年來,只開花,不結果?

仁科原創:如何打造文旅和康養融合的特色小鎮?

通過分析現有的特色小鎮的功能和定位,我們可以發現,文旅和康養產業在我國當前的特色小鎮開發中,承擔著重要角色,二者都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對於那些產業基礎薄弱,經濟基礎差的廣大鄉村和小城鎮地區來說,大力發展文旅和康養產業,已經成為最現實的選擇,這也是最近這些年以文旅和康養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在全國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除了少數資源得天獨厚的地區,大部分這類特色小鎮都存在著產業落地難、發展難以持續的問題,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我想,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1、功能過於單一

大部分這類特色小鎮,在開發之初就已經意識到缺乏本地的消費支撐,主要瞄準所在區域的中心城市客群的消費需求,但往往對這些城市的外溢需求缺乏準確而細緻的分析,而簡單的歸納為休閒度假、養老等泛需求,這就造成了對需求的把握不精準,進而造成功能上的過於單一,比如只強調旅遊功能,但這類需求往往具有周期性消費特徵(節假日需求旺盛,而平時客流稀少),以及容易被替代,從而使得小鎮始終難以聚集人氣。又比如,發展養老,往往只關注養老的硬件和配套服務的建設,但實際上因為生活氛圍的缺乏,這類養老基地很難吸引到真正的養老客群進駐。

仁科原創:如何打造文旅和康養融合的特色小鎮?

2、同質化嚴重

由於對需求缺乏準確判斷,這也就造成了另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業態發展的同質化,大部分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都是商業街+休閒+旅遊配套,而休閒旅遊配套又往往是以民宿、餐飲、田園休閒等為主,雖在在文化主題、規劃設計等方面努力的尋找差異化,但在見多識廣、日益多元化的遊客面前,這些都很難形成差異化吸引力。即使有些小鎮通過擴大投資,引進大型的配套項目,但這種模式由於有較強的投資回報要求,難以適用於大部分的項目。於是,對大多數項目而言,就陷入了日益嚴重的低層次同質化競爭。

3、缺乏內在發展動力

我們知道,特色小鎮與旅遊景區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小鎮是一個綜合發展的平臺,其根本目的是要促進區域發展,而不僅僅是為了開發一個項目。小鎮的核心是人和產業,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經濟、社會、文化等的良性運轉。而當前,無論是文旅小鎮、還是養老小鎮,都過於追求產業的發展,而忽視了人口的導入,或者是過於追求吸引遊客、外來消費者,而忽視了本地的民生建設,這最終導致這種開發只能是曇花一現,難以促進本地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當前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問題,究其根本,還是對特色小鎮的發展定位存在認知上的偏差。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大力推動康養、文旅產業在特色小鎮的融合發展,打造我國的特色小城鎮發展模式,將對我國鄉鎮經濟的發展轉型發揮重要的作用,對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從文旅和康養產業融合的基礎來看,我們認為具有較好的支撐要素,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從選址角度看,文旅與康養產業對選址的要求大體一致。康養產業需要景觀優美,生態優秀、氣候優良,同時相對寧靜、舒適的環境,而對文旅產業來說,這些條件也是需要的,二者在選址的條件上具有融合的基礎。

二是從業態角度看,文旅與康養產業在業態上可以互補。比如康養,除了醫療、護理等必備的配套外,為豐富老年人的業餘生活,也需要提供文化、休閒、娛樂等方面的配套,這正是文旅產業所涉及的內容,如果二者能夠互補,就可以分攤單獨開發所帶來的額外成本,這對於產業經營是有好處的。

第三,從市場角度看,無論是文旅產業,還是康養產業,他們服務的都是相對單一的市場需求,就意味著擴大了它的潛在市場消費客群。因為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無論大小,家庭成員大都包括老中青三代,他們的消費需求各不相同,而如果能將文旅和康養產業融合起來,就可以打造全齡化的消費業態,擴大項目的潛在客群基礎,有效聚集小鎮的人氣。

從以上幾點來看,文旅與康養產業具有融合發展的先天條件。而且兩大產業在小鎮的融合不僅有利於擴大小鎮消費市場,推動小鎮產業的繁榮,加快特色小鎮的落地。這本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好事,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不少特色小鎮的開發實踐當中,文旅和康養產業的發展往往還是兩張皮,各搞各的,並沒能協同合作,攜手共進,融合發展。那麼怎樣深入促進文旅和康養產業在特色小鎮的融合發展呢?

中旗首創1.5居所解決方案,推動文旅和康養產業在小鎮融合發展。

所謂1.5居所,即介於第一居所和第二居所之間的一種居住模式。從人們的居住需要來看,首先是滿足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但另一方面,隨著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逐漸發展出對第二居所的要求,以滿足休閒度假等更高的生活需求。但從實際情況看,很少有人能徹底擺脫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羈絆,實現居住自由。於是,這種半居住、半休閒度假、半養老,以及其他附加功能性居住和生活方式,為城市普通中產階級的居住和生活方式升級提供了一種較好的解決方案。尤其在當前新冠疫情對人們居住理念的衝擊下,1.5居所可能成為房地產市場的新機會。

1.5居所,特別適用於位於城市0.5-1小時生活圈內的小鎮,而通過1.5居所的引進,特色小鎮將形成一個完整的集居住、生活和產業發展的生態圈。對於實現文旅產業、康養產業在特色小鎮的融合發展。1.5居所將發揮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促進小鎮定位及功能的統一;

我們知道,特色小鎮的目標是要打造一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社會空間,而無論目前的文旅小鎮也好,康養小鎮也好,其開發核心還是聚焦於產業的打造,往往忽視了一個小鎮最核心的要素,那就是“人”?什麼樣的人願意居住在小鎮?

1.5居所,通過定位於城市中產階層的居住和生活升級需求,找到了這種潛在的消費市場,而要滿足這種需求,我們就需要打造完善的休閒、旅遊、文化、養老等配套服務產業,這樣,圍繞1.5居所的概念,我們實現了對小鎮開發定位的統一,同時無論是養老產業,還是文旅產業,在這一定位的指引下,其功能得到了統一。

2.促進小鎮業態關聯的緊密性;

有了1.5居所的定位,在其之上發展文旅和康養產業,就不在只是生搬硬套,因為這些產業如何發展,如何佈局,都有了具體的服務對象。比如:1.5居所首先是要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配套,那就需要發展日常的服務業、商業、教育等產業,其次作為1.5居所,需要有休閒度假的居住體驗, 於是打造完善的自然生態環境。並配套文化、休閒、旅遊、親子等設施,同時,對部分家庭來說,他們需要提供養老的功能,於是養老產業和服務的引進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總是,圍繞1.5居所,將形成一個聯繫緊密的產業生態圈,而具有產業發展的基礎後,小鎮就能將這種服務延伸到旅遊市場、度假市場,覆蓋更廣的市場範圍,讓小鎮獲得良性發展。

3.促進了盈利模式上的互補性。

我們知道,文旅產業前期投入大,後期主要通過門票銷售收入、回收經營收入、商鋪租賃經營收入等獲得長期的經營收益,具有前期投資大、回報週期長的特點;而康養產業的盈利模式目前主要包括物業經營、養老地產銷售、養老服務運營等,包括長期和短期的收益。但從二者單一且較長期的盈利模式來看,高額的前期投入,限制了大部分開發商的投資熱情。而已有的開發項目,也大都以地產為開發主導,但由於缺乏準確的定位,往往經濟效益並不佳。

而1.5居所,通過滿足城市中產階層潛在的居住升級需求,以地產開發帶動小鎮建設,推動小鎮產業發展,可以實現前期快速回籠資金,實現滾動開發,解決小鎮開發中面臨的投資大、回報週期長的最大難點。

綜上所述,1.5居所這一創新模式,既可以促進文旅和康養產業在特色小鎮的融合發展,為特色小鎮的定位提供了一個方向,同時,解決當前居住的痛點,有望成為房地產市場新的增長點。中旗期望“1.5居所”方案能為當前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一個可以借鑑的發展模式,也為近郊的鄉鎮發展轉型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