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到底有多少分支?各分支是如何演變的?

拯救世界好難啊


我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蒙古,這個偉大名族的祖先叫做室韋,漢語就是森林的意思,這是一個發源於額爾古納河邊叢林中的古老的漁獵民族。在公元7世紀,室韋的一個分支——蒙兀室韋在鐵木真的始祖孛兒帖赤那率領下遷到今天蒙古不兒罕山。這支部落隨後捲入了其他少數民族之間的戰爭之中,先後成為突厥、回紇、黠嘎斯、契丹的臣屬,被主人命名為“蒙古”,從此蒙古部落誕生。

在10世紀,蒙古部衍生出乞顏、札答蘭、泰赤烏等氏族,它的身邊也出現了塔塔爾部、翁吉剌部、汪古部、蔑兒乞部、克烈部、乃蠻部。遼國崛起後,為了對抗契丹人,塔塔爾部籠絡各部,對抗遼國,塔塔爾(也就是韃靼)成為了草原各部的統稱。

在12世紀,塔塔爾瓦解,蒙古部的合不勒異軍突起,對抗金國,於是金國挑起了塔塔爾與蒙古的戰爭。

直到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迎來了自己的兒子,由於剛剛俘獲了塔塔爾的一個酋長鐵木真兀格,這個孩子就叫做鐵木真。這個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的人物,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就此誕生。

鐵木真經過幾十年的戰鬥,征服了整個中國北方,到了他的孫子忽必烈時期,蒙古人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巔峰時達到4500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

下面就簡單的說一下蒙古帝國各個分支的脈絡:

一、欽察汗國

鐵木真的長子朮赤的後裔,繼承了這個汗國,統領地區大概是現在的西伯利亞地區和哈薩克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地區,他們發揚了內鬥的基因,實際上分裂成好幾個小汗國。他們最終的歸宿基本都被俄羅斯所吞併,並融入了俄羅斯的民族中。

二、察合臺汗國

鐵木真次子察合臺的後裔,繼承了這個汗國,大致區域是現在的新疆地區,他們依然分裂,形成東西兩個察合臺汗國,西察合臺汗國在1370年被突厥化的蒙古貴族帖木兒所滅,東察合臺汗國在1514年被葉爾羌汗國取代。

三、窩闊臺汗國

鐵木真第三子的後裔,繼承了這個汗國,其實蒙古大汗的帝系是窩闊臺一脈的,但是內鬥的基因導致貴由汗死後,蒙古大汗轉到了託雷一脈,至此,窩闊臺汗國與其他帝國關係惡化,最後被元帝國和察合臺汗國的合擊下滅亡(1309年),相煎何太急啊!

四、伊爾汗國

這是蒙哥汗西征所征服的地區,大致為現在的西亞地區,這些蒙古人逐漸被伊斯蘭化,最終的結果就是在1353年被波斯人擊敗,這支蒙古人融入了波斯民族。

五、元帝國

這就不用多說了,這個統治中國僅98年的奇葩王朝,管理國家不咋地,換皇帝倒是勤快的很,從忽必烈算起,98年換了12個皇帝,要知道滿清298年曆史也才12個皇帝,而元世祖和元順帝一共在位就達69年,可見政局不穩定。1368年,徐達踏進元大都,順帝北逃,開始了其北元生涯。直到也先取代北元皇帝脫脫不花而建瓦剌帝國,黃金家族從此一蹶不振。

蒙古族建立的這些政權,是我國曆史上疆域最遼闊的時期,東、南到海,西到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包括今西藏和雲南,北面包括整個西伯利亞,東北到鄂霍次克海。蒙古帝國為促進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其所有政權統治殘暴,內鬥不斷致使王國短命,如今的外蒙古夾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尷尬無比,他們應該羨慕生活在中國的內蒙古同胞吧。


黑水布衣


蒙古族有著磅礴的歷史,至今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還有很多蒙古血脈融入其他民族,有的深刻影響民族成分構成,有的默默無聞就像沒有一樣。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國家是2塊,中國的蒙古族約有550萬,蒙古國的蒙古族約有300萬。剩下的蒙古族分佈在其他國家,主要是在俄羅斯、中亞一帶,像圖瓦人、卡爾梅克人,這些族群的人口多達數百萬。

另外是有明確有蒙古血統的民族,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等草原民族,人口則多達幾千萬。至於擁有蒙古血脈的人口則更多,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要靠DNA測定。

蒙古血脈分佈世界,跟成吉思汗及其後裔的征服有很大關係,正是這些軍事行動讓大量的蒙古人口離開東方家園。

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完成統一蒙古各部的壯舉,已經把布里亞特人、圖瓦人、阿爾泰人等部落被納入蒙古族。隨後,聲勢浩大的蒙古征服爆發,蒙古人的種子在各地紮根成長。

征服阿富汗後,成吉思汗留駐的蒙古軍隊後裔,演變為現在的“哈扎拉人”。征服東歐、中歐的拔都(成吉思汗之孫、朮赤的兒子),建立起金帳汗國,其後裔和其他民族構成現在的“韃靼人”。下面繼續……

還是在公元13世紀,蒙哥主政蒙古帝國時期,忽必烈南征四川、雲南,留駐的蒙古軍隊演變為今天中國的南方蒙古族。

公元15世紀,朮赤的後裔昔班尼家族的阿布海爾,率領部眾建立烏茲別克汗國,這一幫有蒙古血統的人被稱為“烏茲別克人”。

後來,在烏茲別克汗國有2個朮赤後裔的宗王——克烈汗、賈尼別克汗,帶領自己的人馬投靠察合臺國的汗。這些人被稱為“哈薩克人”,他們是現代哈薩克人的起源,今天的哈薩克人多達1400萬人。

到公元17世紀,原來生活在中國新疆的蒙古土爾扈特部西遷,他們來到東歐的伏爾加河下游駐牧。100多年後的1771年,土爾扈特部落首領渥巴錫東歸故土,一部分沒來得及接洽的部眾形成今天的“卡爾梅克人”。

以上提到的是蒙古族及其演化歷史,既包括蒙古族本身,也包括親近的民族。當然,蒙古族的血脈影響,從廣義上來說還要更加厲害……

比如說現代的俄羅斯民族就淵源很深,在西方有一句諺語叫“扒下俄國人的皮囊,裡面住著一個蒙古人”。至於印度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莫臥兒帝國,就是突厥化的中亞蒙古貴族所建,“莫臥兒”即“蒙兀兒”的諧音。

綜上所述,現在蒙古族的分支有不少,而蒙古族的血脈分佈則更廣。在這些分支裡的百姓,依然保持著草原民族的特色,很多人還繼續被稱為“馬背上的人”。


子屠龍



果要問蒙古族有多少分支,那就大了,有廣義還有狹義的,有歷史原因還有現實原因。因為蒙古族是亞洲唯一在歷史上分步最廣的民族,他的基因一直延綿到歐洲甚至包括英國皇室,在世界上成吉思汗後人佔有比重想當大,世界有1600萬蒙古人,8%來自亞洲。它和匈奴突厥人一樣,曾將輝煌帶到西方世界,也留下了根。成吉思汗這個名字在國際上一直很響亮,它不止代表中國意義上的帝王,也代表世界上的帝王,有人類帝王之稱,所以他的分支也就複雜了,不但分步廣而且相對區域化強。

首先我們從大的方面來說,今天蒙古族就包括今蒙古國和內蒙古,原因這兩個地區都以蒙古命名,本身和古代蒙古帝國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成吉思汗時代和忽必烈時代都在這兩個區域活動,他們將兩個地方做為大本營向四周輻射,即而想將蒙古帝國開拓成世界帝國。蒙古國是策源地,對外一系列戰爭都是在這裡發生的,尤其是成吉思汗統一戰爭,滅金滅夏,滅大理,還有攻西域。之後忽必烈將重心移到了內蒙古,在正藍旗建立了國都,又名上都,後來建立大都遙相呼應,它是元朝的根本之地,而不是龍興之地。 所以這兩個地區相當重要,早到元末它就已經分支了,成為韃靼和瓦剌,這就為今天蒙古族漸漸形成打下了基礎。到明末,已經很明顯,分為漠南,漠北,漠西蒙古,這三個區域裡面有好多部族,也在分支構成現今的形勢。比如大的方面看,漠南有察哈爾,土默特,科爾沁等,原本察哈爾領有漠南漠北統治權,原因那裡曾是達延汗的天下,在漠北主要喀兒喀部就曾是他一個兒子分地,清朝後來建立了盟旗制度,內外蒙古正式成為兩個獨立區域,面積也相當。

在漠西那就更復雜了,它位於今新疆和中亞地區分步,在新疆以北也有些蒙古自治州,正是當時留下來的。曾經這裡是察合臺汗國統治核心位於今天的伊犁市,後來元明交際,這裡也在發生變化,察合臺汗國分裂,在新疆一帶,他們仍統治著這裡,在北面額敏縣有窩闊臺汗國封地,也是他的區域,由於歷史的變遷,漸漸的蒙古以西部族將這裡注意,形成了衛特拉部。歷史上,準噶爾汗國和土爾扈特東歸就是那部分歷史。所以這三個區域是構成蒙古歷史也是毋庸置疑。除了這三個區域還有甘肅,青海,西藏,雲南,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至今在偏南的雲南省,還有一方蒙古族,他們在元末時仍堅守的一支,屬於雲南王管轄,後來投降大明瞭也就定居在哪裡。元朝遺留的少,除了大的區域還有小的地方,在今天河南一個地區,有成吉思汗大兒子朮赤後代,他們仍祭拜著這位先祖。在今洪湖有忽必烈的幼弟阿里不哥移民,當初和忽必烈爭帝位怕被殺,流落這裡。




除了狹義的內外蒙古以外,更大的方面還有西方國家,包括俄羅斯和伊朗,阿富汗,俄羅斯曾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封國,欽察汗國。它們在伏爾加河上游統治,位於今阿斯特拉罕地區。他們又分成小國,有克里米亞,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三大區域,也是蒙古一個西方據點,在今天不是有個韃靼共和國就是個鮮明的例子,他們仍用保留著蒙古風俗。不止在俄羅斯,伊朗和阿富汗也有,哪裡曾是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伊兒汗國地盤,自然留些什麼,鮮明的地方,有大不里士仍保留當時蒙古瓷器。同樣在今天阿富汗有哈扎爾人,他們至今還想擁入中國懷抱。其次有中亞和印度,察合臺汗國統治哪裡,後來在印度演變為莫臥兒王朝,莫臥兒意思就是蒙兀兒相當於中國的蒙兀部音譯。

所以自從蒙古族崛起之日他都在擴張,從北宋末期臣服遼朝以來,它一走上分支道路。到蒙元時期家族的演變分支的越大,後來明清不斷分成小枝如大樹一樣,由幼苗變成大樹,他在世界民族林木中當屬罕見。


龍文說史


蒙古核心與正朔為南(內)蒙古地區。

外蒙是蒙古核心的溢出部分。

布里亞特、圖瓦是蒙古溢出部分的溢出部分。

蒙古族主體在中國,蒙古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

蒙古民族在黃金家族林丹汗以後,沒有大汗了,各部擁戴清帝為蒙古共主,所以清是蒙古大汗合法繼承人。這種地位延續到民國和新中國!



九大掰


大家好,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我國在清朝時期,特別是清朝初年,將蒙古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

其中,漠南蒙古就是現在的內蒙古地區的蒙古族人,還包括部分青海地區的蒙古族。

漠西蒙古就是新疆、中亞和東歐地區的蒙古族,因為他們都位於大漠戈壁以西。

漠北蒙古,就是大漠戈壁以北的蒙古族,包括當時的烏里雅蘇臺(外蒙古)。

2.今天的蒙古人

(上圖紅色區域)

今天的蒙古人包括蒙古國人,俄羅斯聯邦的布里亞特-蒙古、圖瓦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和卡爾梅克共和國,以及我國的蒙古族,還有阿富汗的哈扎拉族

(1)布里亞特-蒙古成為俄羅斯領土,脫離外蒙古(或蒙古國)是清朝初年的《尼布楚條約》劃分的,當時將貝加爾湖以東的地區劃給了沙俄。

(2)阿爾泰共和國是清末,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西北分界條約,從我國的烏里雅蘇臺地區分割的蒙古族地區。

(3)圖瓦共和國是1942年蘇聯在二戰期間侵佔的我國(當時是中華民國)外蒙古地區的一部分。當時整個外蒙古地區都由蘇聯人軍事佔領。

(4)卡爾梅克共和國是清初土爾扈特部東歸時,沒有來得及逃亡的土爾扈特汗國的一部分。因為當時伏爾加河沒有結冰,伏爾加河以西的土爾扈特人就沒有東歸了,成為現在的卡爾梅克共和國,信仰藏傳佛教。

注意,這些卡爾梅克人不是欽察汗國的蒙古人!欽察汗國時期的蒙古人,已經融合到烏克蘭、哥薩克、突厥人部落中了。

(5)哈扎拉族是蒙古西征時候留在西亞阿富汗地區的蒙古人,現在已經與當地的伊斯蘭民族融合,信仰伊斯蘭教,也不再說蒙古語了,是混血和文化融合得非常厲害的蒙古族,不少人長得不像黃種人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HK君


蒙古國是一個畜牧業為主的國家,在古代,因為氣候嚴寒乾燥,土壤不適合種植業,當地居民只能以遊牧為主,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習性,因為沒有定居的習慣,蒙古高原上自古以來就有多個草原民族遷徙演化。並且在古代對中原王朝的政權形成威脅,並且多次南下,跟南方王朝互相融合,發展。這也是中蒙一家親的歷史根據。

1,秦朝時期,嬴政聯合戰國各國修築的長城,並且派大將蒙恬守住北邊的疆界,從此,長城就成了農耕區和遊牧區的地理分界線。

2,漢朝時期,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卻胡人三百餘里,漢王朝對匈奴形成了碾壓的態勢,這也是歷史上少有的中原文明決勝草原文明的一次。東漢時期,竇固,竇憲也對匈奴進行了很大的打擊,兩漢延續三百多年,決勝草原是一個根本關鍵。

3,魏晉南北朝時期,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經過長期演化,鮮卑族逐漸成為蒙古高原的主導。鮮卑族不斷南遷,與河洛文明融合,北魏孝文帝更是直接實行全面漢化,這個時期,形成了帶有濃厚鮮卑族色彩的北魏,北周,北齊等王朝。

4,隋唐時期,由於鮮卑族已經基本漢化,蒙古高原重新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突厥政權。

唐太宗率軍與突厥可汗會面於渭水,雙方形成友好的約定。史稱“渭水之盟”,隨後,北方各個草原民族稱呼唐太宗為“天可汗”這是比他們的可汗更尊貴的稱呼。後來,唐朝在蒙古設置“北庭都護府”,對蒙古高原實行羈縻統治。

5,宋朝時期,伴隨著突厥的西遷,契丹族崛起。建立了大遼帝國。宋太祖,太宗兩朝,數次北伐,無奈連“燕雲十六州”都沒有討回來。

其後,宋真宗御駕親征,宋軍士氣大振,無奈小勝之後,宋朝隨即求和,遼宋在澶淵形成約定,互不征伐,稱為“兄弟之邦”。宋朝以財帛錢禮換取跟契丹的短暫和平。

6,元朝時期,隨著契丹的西遷和金國的滅亡,蒙古高原上崛起了強大的蒙古統一政權。先後橫掃亞洲各地區,形成“蒙古四大汗國”,四大汗國將蒙古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推向了全盛。

7,明朝時期,蒙古退回漠北,建立了“北元”,隨後又陷入分裂,形成了瓦剌和韃靼兩股勢力。明朝重修修築萬里長城,抵禦邊患。明英宗親自御駕親征,結果百萬大軍盡皆淹沒。明英宗也被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8,清朝時期,皇太極親征取得大元帝國“傳國玉璽”成為蒙古各部名義上的可汗。清朝先後歷經康熙,雍正,乾隆,用整個盛世的全部實力收服整個蒙古高原,徹底擊敗準格爾勢力,整個蒙古高原重新迴歸一統。

清朝設置“”烏里雅蘇臺管理蒙古盟旗。蒙古高原被清朝牢牢的控制在手上。


只讀帖不評論


如果蒙古帝國還存在的化,他們恐怕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國家之一。

個人認為蒙古帝國的分化很大程度上是遺產繼承製度造成的。定居民族通常是嫡長子繼承製,但蒙古人實行的是分家制,幼子守灶繼承父親家業,長子離父親的大帳最遠。

在蒙古觀念中,嫡長子沒有絕對的權威,他們信奉的是弱肉強食的達爾文法則,大汗的各個兒子只要有能力都能自立門戶,與叔伯兄弟們分庭抗禮。

久而久之蒙古民族就從一個龐大的帝國逐漸分化成若干小部落,一盤散沙的情況也決定了重現成吉思汗的雄風只能是蒙古民族的美好願望。

題幹上貼了四大汗國的地圖,如果要是全部講三天三夜也介紹不清楚,所以本次回答僅從現在意義上的東亞蒙古說起。

總的來說,東亞蒙古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草原本部;二是林中百姓。顧名思義,草原本部就是在草原遊牧的牧民;林中百姓是在森林中以漁獵為生的族人。

草原本部由七大部族組成,即左翼三部、右翼三部,外加一個東蒙古的科爾沁部。

科爾沁部 科爾沁部位於蒙古東部,緊挨著遼寧、黑龍江,由成吉思汗的“科爾沁護衛軍”演變而來,始祖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合撒兒。因為不是成吉思汗直系後裔,科爾沁部首領雖然也是孛兒只斤氏,但不屬於黃金家族成員,所以滿族人在東北崛起後,他們第一個站隊過去。

左翼三部:察哈爾、兀良哈和喀爾喀

察哈爾部 由成吉思汗的一萬怯薛軍發展而來,是蒙古大汗的駐地。察哈爾部和黃金家族一樣是蒙古民族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察哈爾”在牧民心中指代的就是蒙古國家,所以滿族人征服蒙古的標誌就是皇太極擊敗察哈爾的林丹汗。

皇太極獲得了蒙古傳國玉璽後稱帝,理論上蒙古所有部族都臣屬於清政府。清朝一直稱他們繼承的是蒙古皇帝,明朝皇帝是被李自成所滅,和他們無關。清朝將準噶爾之亂定性為叛亂都是出於這個原因

兀良哈部 原是今天外蒙古的突厥民族,被成吉思汗征服後逐漸蒙古化,後來又遷徙到東部的綽爾河、朵顏山一帶,朱棣靖難之役中的“朵顏三衛”就是他們。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兀良哈部解體,被察哈爾、科爾沁等部兼併。

喀爾喀部 今天的外蒙古,喀爾喀部多是蒙古征服的漠北突厥人、回鶻人組成,但由首領是達延汗嫡幼子一脈,在蒙古諸部中地位比較顯赫。

右翼三旗:土默特、喀喇沁、鄂爾多斯

土默特部 達延汗將次子阿拉坦分封在土默特,阿勒坦汗大家很陌生,因為明朝將其翻譯為“俺答汗”。俺答汗結束蒙古內訌,又終止了蒙古和明朝的長期的戰爭,被明朝封為“順義王”。

俺答汗最厲害的就是藉助藏傳佛教在鞏固了他在蒙古的統治地位,然後冊封了索南嘉措為“DL(和諧,大家懂得)”翻譯過來就是大概就是智慧像大海一樣。索南嘉措自稱三世,將師傅和師爺追封為二世、一世,然後一直轉世到現在。

喀喇沁部 永謝布部的殘餘勢力,達延汗平定右翼三旗作亂後,將三子巴爾斯博羅特封為“濟農”即副汗。巴爾斯博羅特又再一次分封,將他的四子封在了喀喇沁部。

鄂爾多斯部 這是蒙古副汗的駐地,就是上面掌管右翼三旗的巴爾斯博羅特的部族。

林中百姓:衛拉特、布里亞特

衛拉特:準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和碩特

衛拉特在不同時期翻譯不同,其中明史中的“瓦剌”、清史中的“厄魯特”說的都是它。衛拉特蒙古位於我國西部,原是葉尼塞河上游的漁獵民族,之後被蒙古征服。衛拉特由蒙古太師掌管,他們與黃金家族是姻親關係。

準噶爾部 蒙古太師的駐地,也先、巴圖爾琿臺吉、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等猛人都出自準噶爾部,所以他們有能力率領衛拉特蒙古對抗清朝。

土爾扈特部 電影《東歸英雄傳》說得就是他們,他們被準噶爾部排擠後就跑到東歐草原。聽說準噶爾被清朝幹趴下了,俄國的剝削又重,然後帶著繼承準噶爾汗國土地的美好願望東歸。

清朝打了三代人才徹底平定準噶爾之亂,乾隆顯然然不可能把衛拉特蒙古給出去,不過對土爾扈特部的安置還算不錯。

杜爾伯特部 也先長子的部族,準噶爾之亂時也參與其中。

和碩特部 科爾沁部在西部的分支,他們和清朝關係很好,著名的人物是固始汗。清朝最初都是通過他們控制喇嘛教的。

布里亞特部 發源於貝加爾湖地區,也是朮赤征服的森林部族。因為某些原因,之前主要分佈在俄國,十月革命後部分族人回到中國。


史料不輯


蒙古族脈系非常龐大複雜,在這裡只大概講跟我們相關的,國外那些就不提了,從成吉思汗建立的橫跨歐亞蒙古帝國算起,到元朝滅亡,在我們的課本里還有很多蒙古人和各種部落。首先認清一個事實,元朝滅亡不等於蒙古滅亡,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元朝的確滅亡了,但對於蒙古來說,只是失去了農耕的領地,他們退回了蒙古高原,依然過著遊牧的生活,依然是蒙古人。

成吉思汗死後的幾百年,蒙古汗位就在其子拖雷兩個兒子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兩個家族轉來轉去。

13世紀蒙古族乞顏部的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使草原上的所有遊牧民族都成為了蒙古族。後來拖雷的兩兒子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兩人爭汗位,最後忽必烈勝出,阿里不哥退到阿爾泰山與乞兒吉思一帶,14世紀元朝覆亡,忽必烈家族被明朝剿滅,而還在蒙古高原的蒙古各部未受影響。對於明朝來講,他們滅掉了蒙古後裔元朝繼承了正統,如果還把北方的叫蒙古有點怪怪的,於是明朝時把北方尚存的蒙古後裔改名叫“韃靼”,其實蒙古人一直自稱蒙古,韃靼是明朝統治者意淫單方面的稱呼。

噶爾丹是藏傳佛教活佛,當年靠著這身份就能統一蒙古,不用一兵一將。

當然在《明史》裡也明確描述了,韃靼即蒙古,故元之後裔。而瓦剌就是韃靼的一個聯盟,它不是一個部落,它是幾個部落組成的聯盟,在忽必烈家族消亡後,瓦剌首領也速迭兒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而這位也速迭兒就是前面所講的阿里不哥的後人,從此明朝跟北方瓦剌部死磕,其實還是在跟蒙古人打仗,從明朝成立到滅亡一直沒停過。

圖為乾隆平定噶爾丹而建的普寧寺。

當年的阿里不哥其實是有資本的,支持他的是蒙古的一個大部落叫衛拉特部,阿里不哥後人跟這個部落聯姻也非常緊密,所以當阿里不哥一系為蒙古大汗後,衛拉特部也水漲船高,迅速壯大。1391年也速迭兒死後,蒙古大汗之位爭奪混亂,《蒙古編年史》、《黃金史》、《明太宗實錄》記載過程均不一樣,結果是衛拉特部的脫歡掌握汗位,其子也先建立了衛拉特帝國,勢力籠罩著整個蒙古高原,當年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就是被衛拉特帝國的也先擄走的。

1762年乾隆設置伊犁將軍後,新疆徹底納入中央版圖。

《蒙古編年史》是這樣介紹衛拉特的,蒙古是40個部落聯盟,衛拉特部是4個小部落的聯盟,而這4個小部落分別為:杜爾伯特、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後來的衛拉特因爭奪汗位失敗而被趕出了蒙古高源,退出舞臺到了西北部定居,蒙古高原重新被整合為左右兩翼六部,左翼為察哈爾、喀爾喀、兀良罕三部,右翼為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三部。其中喀爾喀部的領地挨著西北的衛拉特部,還曾對衛拉特部進行過征伐,明末清初時漠南蒙古臣服滿清,漠北蒙古的喀爾喀暫時保持中立,漠西的衛拉特為了對抗滿清,向各地蒙古部落結盟,此時的衛拉特部比較大的部落有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部等,靠著藏傳佛教活佛頭銜的噶爾丹建立準噶爾帝國對抗滿清,直到乾隆年間才平定,準噶爾也是歷史上最後的遊牧帝國。


圖文繪歷史


蒙古族到底有多少分支?各分支是如何演變的?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棒,因為通過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大家是可以瞭解蒙古這個民族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分佈狀況,恐怕跟許多人的想像會很不一樣。


中國的蒙古族

一看這個小標題肯定很多朋友會不滿意,說蒙古族應該先說蒙古國的蒙古族啊,怎麼先說中國 。但其實如果比較科學地說,當然應該先說中國。因為雖然世界上有一個叫蒙古的國家,但從全球範圍來看,蒙古族的主體卻是生活在中國。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蒙古族人口大約有1000萬人出頭,那麼在中國境內有多少呢?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有650萬,現在又過了將近9年,其實人口只能比當時更多。

蒙古族在中國和蒙古國的分佈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其實也挺簡單的。因為在元朝滅亡之後,蒙古各部先是分裂成了瓦剌和韃靼兩部,其中的韃靼在明朝末年又大致分裂成了科爾沁、察哈爾、土默特和喀爾喀四部,其中的喀爾喀被稱為漠北蒙古,因為其位於大漠,即戈壁沙漠以北。而另外三部則位於戈壁沙漠以南,所以被稱為漠南蒙古。而在後金政權建立之後,先後征服了漠南蒙古三部,之後漠南蒙古也就被稱為了內蒙古,而漠北的喀爾喀部則被稱為外蒙古。

韃靼和瓦剌

而除了韃靼四部之外,明朝時形成的瓦剌部也大致分為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和土爾扈特四部,因為其主要居住地位於戈壁沙漠以西,所以又被稱為漠西蒙古。後來準噶爾部崛起,成為漠西蒙古的首領,其它各部都受其壓制,土爾扈特部以及杜爾伯特部分西遷,進入沙俄境內。而準噶爾在統一漠西蒙古之後甚至還一度想連漠北蒙古也一併控制,甚至進入漠南地區追擊逃亡至此的漠北喀爾喀蒙古部族。結果他的這種攻勢反而迫使漠北蒙古也歸順了清朝。

後來清朝經過幾十年的戰爭,擊敗了與其爭雄的準噶爾部,蒙古草原周邊的所有蒙古各部都被併入了清朝的統治之中。而不久之後,在沙俄境內的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不堪忍受沙俄的壓迫,在其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回歸中國。而在清朝滅亡之後,漠北蒙古,也就是外蒙古王公在沙俄的支持下宣佈“獨立”,後來雖然幾經波折,但最終外蒙古還是在1945年獨立。但蒙古族的主體,也就是漠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的大部始終是中國公民,所以現代世界上蒙古族的主體仍然生活在中國。現在國內的蒙古族裡,生活在內蒙古地區的主要是漠南蒙古各部的後裔,而生活在新疆地區的則主要是漠西蒙古各部的後裔。


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蒙古人

關於蒙古國的蒙古人,剛才其實已經說的比較明白了,他們主要是喀爾喀蒙古人。在蒙古國喀爾喀蒙古人佔80%左右,當然也有少量的漠西蒙古(主要是杜爾伯特人)和漠南蒙古人。但蒙古國所有蒙古人口相加在一起,總數也不太到300萬人,不到中國的二分之一。

俄羅斯境內蒙古人比例最高的布里亞特共和國


而除了中國和蒙古國之外,另外俄羅斯境內也分佈有大約90多萬的蒙古人,他們大致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就是前文提到過的西遷的漠西蒙古族的一部,在渥巴錫帶領土爾扈特東歸時,他有一部分部族因為伏爾加河的阻隔沒能回來,這些人後來在俄羅斯和漠西蒙古其它各部融合成了現在的卡爾梅克人。不過更大的一部分則是生活在俄羅斯和蒙古國交界地區的布里亞特蒙古人。而大家比較熟悉的唐努烏梁海,現在則叫圖瓦共和國,但此地的圖瓦人卻並不屬於蒙古族,因為他們一個是說突厥語的民族。

其它蒙古人及相關民族

除了中蒙俄三國之外,目前的世界上其它很多國家也分佈有一些蒙古人。比如在韓國有三萬,美國有兩萬,日本有5000……但這些主要就是近代的一些移民了。

俄羅斯韃靼族女歌手艾達·加里弗麗娜

而說到這裡估計有些朋友會提出,那歷史上蒙古西征建立的三大汗國的那些蒙古人呢?俄羅斯的蒙古人裡是不是也有蒙古汗國遺留下來的人呢?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早期西遷的蒙古人全部融入了其它民族或者演變成了其它民族。比如俄羅斯境內現在最大的少數民族韃靼族,雖然和中國歷史上的韃靼名字一樣,但卻是說突厥語,信仰伊斯蘭教,而且外貌特徵已經完全歐化了的一個民族。他們雖然有金帳汗國蒙古人的一些血統和傳承,但其民族特性已經和蒙古人完全分化,到哪也不會被當作同一個民族了。

另外一些中亞民族也有一些西征蒙古人的血統,但也基本全部都說突厥語或者其它語言,信仰伊斯蘭教,在現代的世界都有各自獨特的民族認同,不會和蒙古人混淆了。


所以總體來說,在世界上被稱為蒙古人的人群裡,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的絕大部分後裔都是中國人,漠北蒙古多數是蒙古國人,其餘主要生活在俄羅斯。


桃花石雜談


蒙古族隨歷史變遷有許多分支,蒙古族主要分佈於新疆博爾塔拉,巴音郭楞兩個蒙古自治州!

大的分支有土爾扈特,和碩特,額魯特,嚓哈爾等部!

蒙古族在明朝時分為東蒙和西蒙兩部分,同時在明朝東北的延邊地區受明封的兀良哈三衛其中演變出後來的科爾沁蒙古人,以及今天在新疆南彊的蒙古人,他們是四大汗國之一的嚓合臺汗國人的後裔!

東蒙古人為蒙古人的正統,後遷居漠南,與兀良哈三衛融全,成為今東北內蒙古境內的蒙古人,其中一少部一即喀爾喀部留居漠北,成為今天外蒙的人民主體!

南下之前的東蒙古人分為六個萬戶,即察哈爾,喀爾喀,兀良哈,土默特,永謝卜,鄂爾多斯!

察哈爾萬戶由蒙古大汗親統但沒有完全南下,一部分留在漠北,於是有內喀爾喀外喀爾喀之分!,兀良哈被五個萬戶聯合所滅,成為其部眾!,漠南的五個萬戶後來被滿清征服!滿清將其按人口分為東四盟和西二盟,即東部的哲里木,昭烏達,卓素圖,錫林郭勒盟,西部的烏蘭察古和伊克昭盟!

西蒙古原稱瓦刺,後稱衛拉特,由四部組成,在與東蒙戰敗後向西遷至新疆北疆及中亞,併吞並了南疆的蒙古人!

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後單獨遷至青海和內蒙西部,並一度控制了西藏!

另一部土爾扈特部後單獨遷至裡海一北沿岸,之後大部又遷曰北疆,成為今新疆境內的蒙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