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結婚給多少彩禮合適?

安小生vlog


本人已經2018年八月結婚了當時彩禮五萬八,結婚當天帶回1.2萬改口費,婚後一年多在家帶孩子孃家陸續偷偷補貼我差不多一萬左右生活費孩子滿月外婆還給了1萬,因為我的房貸當時是老公拿錢給我換的,所以我沒有零用費也不好意思跟他要,都是孃家給的,第二年底裝修房子我爸媽就直接給了六萬當彩禮拿回來給我裝修房子了。

我個人覺得彩禮5-10萬差不多吧,對現在的社會也不過分,大家都能掙錢也就一年兩年的錢也不是那麼惱火吧!當然如果剛好男方買了房車,確實這一年轉不過來我覺得還是可以商量的,女方基本上也能帶回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這些都是可以商量的,不建議立刻就大動干戈或者立馬質問[害羞]


假如生活欺騙了她


心誠隨意就好

我姑娘也要步入這一流程了。連養老我們老兩口都不指望她,只要女兒過得好就成。

人是她挑的,美得不行。沒對象時給我說,她將來至少要五十萬彩禮。這一有對象馬上變卦。說和咱們這兒一樣就成。我們這兒彩禮六萬。男方家長去年要來我家,讓我擋駕了。我給姑娘說,研究生你們倆畢業後若還好,就訂婚。

我姑娘脾氣大,跟我說他們商量好了,成家後不做家務。我倒是替那小子擔心,怕給欺負得太狠。從小到大我女姑娘就是個娃娃頭,性格很強勢。在大學畢業典禮時,一起吃了個飯。小夥子性格好。

我呢一人打工養家。沒指望靠彩禮致富。

只要他們好就成。


六根散人


合不合適,看人吧!通情達理的雙方父母不會因為給多了彩禮而對新婦趾高氣昂,也不會因為給少了彩禮而對新姑爺百般為難!

我認為的彩禮,只不過是為了迎合這個千百年的傳統而走的形式而已!它對新婚夫婦今後的生活是否和諧、夫妻是否恩愛,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我老公娶我的時候,花光了他這些年工作存下的所有存款作為彩禮,我父親欣然收下,即使我知道這筆錢不夠買我父親手上的表,但它卻是這個男生願意為我付出的所有!我父親在我結婚前給我轉了一筆錢,說是提前給的壓箱錢…

我很感謝我父親的潤物細無聲!

我十分震驚網上常說的一些父母,明碼標價般索要彩禮,錢的多少已經不是這麼重要了,只是經過這麼一鬧,要麼是不歡而散、遺憾終生,要麼是從此以後心存芥蒂,還未入門就已經成為親戚朋友眼中的“錢奴”!

彩禮最初的意義是美好的,男方明媒正娶,經過六禮迎娶女子!如今卻成了陋習,醜陋的不是這禮儀,而是人們已經變味的做法!

她若是你的人間四月天,你必願意為她傾盡所有;他若是你的七彩祥雲,你必也願意陪他共赴時艱!


單思鵬小哥哥


隨當地風俗給錢合適。

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致,即使是在一個省市也有一定的差別,例如在廣西彩禮錢是這樣的一個錢數:

1、南寧市區結婚禮金在10—15萬元之間,和周邊縣城禮金數量大致相同;

2、柳州彩禮一般在8.8萬元—10萬元之間;

3、桂林彩禮一般分6.8萬元、8.8萬元、9.8萬元,8.8萬元的禮金價格是比較多的,算是當地的禮金標準數額;

4、梧州彩禮,以蒼梧縣為例,結婚禮金在4.88萬元至8.88萬元,一般在訂婚、結婚前兩次付清;

5、北海彩禮一般在10萬元左右,也有在16萬元或18萬元左右,包括金飾和傢俱。

因此根據各個地方的風俗規定給是最合適的,這樣女方家若是有什麼不滿也有說法,畢竟這是家裡風俗的規定,建議給8萬左右,畢竟這是顧及到男方面子和女方身價的一個事情,宜多多跟雙方父母商量為好哦。




嘎吱君


結婚多少彩禮?這個問題可能是每個年輕人都考慮過的問題。我在安徽,目前情況是宿州彩最高,其次是阜陽。嫁女兒彩禮基本是20萬,為什麼要這麼高的彩禮無非一下兩個原因:

第一:要面子,跟風攀比。總覺得男方彩禮給的越多,女方越值錢,越有面兒。張三家嫁女兒彩禮18萬,我非要比他多2萬。

真正的愛情,可能止步於高不可攀的彩禮。現在結婚要求男方買房,買車,高彩禮,還要舉報體面的婚禮。如此,對於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沒什麼,但是對於農村家裡,真是力不從心,實在結不起婚。

第二:嫁女兒為兒子。很多地方可能生活比較不富裕,父母又生了好幾個孩子,撫養,上學可能都非常吃力,孩子大了結婚確實沒錢,然後就從嫁女兒來補貼。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得水,撫養那麼大嫁人了,要點彩禮覺得也心裡平衡。因此可能苦了女兒家,補貼兒子。

我身邊就有一個朋友,女性因為南方父母過去彩禮價錢沒談妥結果逼迫倆孩子分手了,談了七年的戀愛。

身邊還有一個朋友,男方借錢給女方彩禮,結果女的嫁過來一起還債,因此婚後生活過得並不幸福,經常吵架。

彩禮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論,量力而行我覺得最好。



滔哥說事兒


舊時漢人的婚禮有六禮之說,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納采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徵,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婚前一兩天女方送嫁妝,鋪床,隔日新郎親至女家迎娶。宋代所用禮物不再遵循周志,金銀綾絹,各依等級而定。明代聘禮提倡節儉。

今天的彩禮應該歸於納徵。至於彩禮的多少也是沒有定數的,一是看雙方的經濟條件,二是要看當地的風俗習慣,如果當地普遍的彩禮是二十萬元,自己的經濟也允許,那麼隨大流是最正確的做法,如果自己無力承擔也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今後的生活必定是夫妻雙方來經營的,借的錢最終還是要自己還,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時候可以與女方家商量,動之以情曉之以禮,一般女方都會答應的。當下容易在彩禮上出現糾紛的一般是農村為多。城市大多是獨生子女,給多給少都是小兩口的,一般女方不會太計較,而且很多時候女方的貢獻一點不比男方家少。而農村如今已經在彩禮問題上走進了一個怪圈,彩禮越要越高,給女兒要高價彩禮為兒子結婚付出。這也是農村光棍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

歸根結底,婚禮幸福與否與彩禮多少無關,一切建立的金錢基礎上的愛情都是不可靠的,祝您早日找到自己的真愛。


石家莊大幫哥


結婚彩禮一般多少錢除了與當地風俗有關外,還與結婚雙方親家的態度有關。

以下是整理好的全國各地彩禮中位數可參考一下 彩禮金額≥10萬元:上海、浙江、山東 。 10萬元≤彩禮金額≥5萬元:北京、天津、東北三省、湖南、湖北、江蘇、西藏、河南、山西、甘肅(城市)、臺灣、香港、澳門 5萬元≤彩禮金額:江西、青海、安徽、甘肅(農村)、內蒙古、陝西、福建、貴州、廣西、江蘇、廣東、海南、重慶從這裡可以看到,10萬元以上彩禮金額的地區較少,準備5-10萬元的彩禮是最穩妥的。

我們這是山東淄博一個小縣城,我結婚時男方給了3萬一千八(咱們一起發的寓意),這裡差不多是這些,再加上男方家庭條件一般,所以彩禮多少沒有定數,重要的是小兩口過得好才行😊


流星161291259


禮聘乃中國的傳統婚俗,彩禮文化源遠流長。

彩禮就是對結婚的第一道考驗,古人認為男方倘若連屈屈數萬的彩禮都拿不出來,不是自私自利就是囊中羞澀,女兒嫁給這樣的男人不是在精神方面吃苦就是在物質方面受累,給不給彩禮是衡量一個男人的品質以及家底的最好方式。為什麼中國人那麼看重彩禮文化?

彩禮給多少可以兩家人商議,知書達理通人情的家庭都知道,給彩禮不是為了掙面子或炫富,而是為了表達結婚討喜的心意。女兒嫁出之後都在婆家生活及生兒育女操持家務,回家探望和侍奉雙親的機會就更少了,尤其是獨生女的家庭,再遇上個強勢小氣的公婆,一分錢都不讓帶回孃家,雙親思念女兒不得見,又要自我養老。給彩禮一是準女婿表達對女方家長的孝敬和禮待,二是考驗男方家庭娶老婆的誠意與經濟基礎。為了幾萬元彩禮鬧得婚事不歡而散的大有人在,為了面子或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的漫天開價要數十萬彩禮的也有人在,只是不給彩禮說不過去,丈母孃和老丈人擔心的更多是婆家對這門親事的不看重。

取一個雙方都滿意,而且都能接受的數字作為彩禮才是一件可取的事情。這樣既能體現出男方娶女方的決心,又可以給女方的父母一個好的交代和保障。只有雙方父母對於彼此婚姻的祝福和支持,才更能推進這段婚姻走向成功。


啊星在玉溪


結婚彩禮哪有什麼標準啊?如果是真愛有感情,這就看男方的經濟條件了,經濟好的為博紅顏一笑,一擲萬金也是應該的;如果一般,只要雙方開心沒意見就ok啦!何況送了彩禮女方不涉及到回禮嗎?明事理的女方父母為了自己孩子的幸福應該不會在意那些虛浮的東西,如果超出了男方承受範圍,這不是為以後的矛盾打下了伏筆嗎?如果太在意和糾結綵禮的多少來衡量婚姻的幸福指數,男方又無力承擔,那我覺得你們三觀不同,感情還達不到結婚的深度,那還得緩一緩多考慮考慮,一是努力搬磚賺銀子提升實力,二是另尋門當戶對三觀一致的相處。


永興家豪門業


結婚多少彩禮合適,這也是看實際的經濟條件吧。畢竟這個是沒有標準的。根據實際的家境來看吧。彩禮就像買車買房一樣,你有多少能力就買什麼樣的,當然彩禮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一種風俗和對婚姻的重視。只要在經濟承受範圍內,彼此都能夠接受,那麼或多或少又有什麼要緊。最重要的是兩人覺得幸福就好。

當然了,天價彩禮以及不給彩禮都是不尊重的行為,畢竟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人家女兒也是從小細心教養的,不給彩禮豈不是輕賤了對方。我想在如今的時代下,彩禮的實際意義應該是一種婚姻的某一程序,它代表著結婚的禮節和習俗,不是用來攀比或者獅子大開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