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打造童星”背後,隱藏著哪些陷阱?出名,到底要不要趁早?

現在很多家長面臨著一個糾結的難題:我的孩子唱歌、跳舞很不錯,那麼到底要不要送她去深造呢?

有些家長執同意意見,挑戰背後,夢想伴隨著成長這不好嗎?況且早一點接觸社會,也能早些成熟獨立,對孩子綜合能力更有全面鍛鍊,萬一成為童星不就大富大貴了嗎?

持反對意見的呢,認為這樣是在綁架孩子的“童真”,會使孩子變得虛榮浮躁,萬一將來不成功,流星隕落,孩子可能也會難以承受。

如此爭議的例子數不勝數。河南平頂山就有這樣一例。

一位十三歲的少年迷戀街舞,在母親的支持下參加了各種比賽,贏得了“少年韓庚”的美名。可是父親卻看不下去了,因為孩子的成績一落千丈。而母親的理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為何不能讓孩子發展下去呢?萬一以後真的成為了另一個“韓庚”呢?

母親的心情和期望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畢竟我們是看著許多童星一步一步長大成名,如“楊紫、張一山、釋小龍”等,在同齡人還為買房買車發愁的時候,他們早已過上了衣食無憂更高層次的生活。這不禁讓上述的母親,也讓很多家長心動——

只要成名,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是為了孩子好!

揭秘“打造童星”背後,隱藏著哪些陷阱?出名,到底要不要趁早?

出名,到底要不要趁早?

那麼作為家長到底該不該培養呢?

作者認為如果孩子真有某一方面的興趣必須培養!

這其中的理由,第一現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一個指揮棒,如果不培養孩子的興趣,只知道讓他專心埋在課本里,很容易造成孩子創造力,想象力的缺失,就個性化來說,學校能提供的還遠遠不夠。

其二老話講得好,千招會不如一招鮮,如今的社會,你必須擁有一個突出的特長才能立足。為什麼現在大學生一畢業都喊著找不到工作?太像了,你會的她他它都會,有什麼競爭力呢?

當然,不是去“盲目培養”!在我們必須培養的過程中也需注意這兩點。

孩子是真天分還是假天分?別小孩說句小大人話,你就直呼神童。也不要看孩子外形漂亮,就一定要去培養,女大十八變,男人也一樣。有多少因“長相變化”而失去市場,一蹶不振的童星在此就不需要作者概數了吧?所以,對於孩子的天分你要仔細辨別。

其次千萬不能放棄學校教育!當某一種興趣上升到一定層次,你如果還想讓他繼續走上去的話,這是需要一種文化修養的。文化底子打不好,遠比興趣損失難以彌補的多。而且學校教育帶來的是一種與同齡人相處的交往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他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

如果一個孩子面對的整天都是老師與家長,他即使學得一技之長,步入社會後又怎樣與同齡人相處呢?對吧?

最後我們不得不說一說另外一個問題,在家長越來越看重孩子興趣培養、看重成為童星的社會趨勢之下,已然衍生出一個龐大的市場。

廣告:你想讓自己的孩子一夜成名嗎?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在熒幕上為您爭光嗎?你想要孩子成功嗎?xxx工作室“造星計劃”正式啟動,為您一站式服務,歡迎諮詢熱線······

揭秘“打造童星”背後,隱藏著哪些陷阱?出名,到底要不要趁早?

造星有陷阱,報名需謹慎

那麼大家可曾想過,在這類廣告,在這類“造星計劃”的背後可否隱藏著什麼陷阱?

作者在此提醒您,提醒正在閱讀本篇文章的讀者,你可要注意了!

這是作者身邊真實的一個例子,朋友家的姑娘從小喜歡跳舞,朋友工作不錯,對孩子的投入也很大,一直堅持讓她學習跳舞。也就是在前年,一個自稱“星探”的機構找上了他,告訴他你的女兒很有成為童星的潛質,建議讓我們培養。朋友一聽高興啊,於是痛痛快快交了五萬塊錢讓孩子去了(價格比原來機構貴一萬)。前期還不錯,裡面也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

也就是過了兩個月,機構負責人找上了門,說是要接小孩去商演五天。只是來回路費、住宿費需要報銷,大概五千元,然後商演會有酬勞。朋友也同意了,這不就正在“造星”嗎?一家人樂呵的發朋友圈、發微博,甚至久不用的QQ也發了······

高興過後,一個星期孩子回來了,酬勞有多少呢?六千,在哪裡演出?一個附近城市的縣城。這讓朋友更是高興,一個縣城演出那麼多孩子一個就六千,除去食宿報銷,雖掙了不多,但起碼希望很大!

這之後,商演便不斷了,每次都有食宿費,費用對於酬勞來說時盈時虧,我記得最誇張的一次是,去美國,食宿三萬,最後酬勞只有八千。機構說,這是歷練,就那麼看重酬勞嗎?他們也沒有多拿,朋友也不好再說什麼,確實,在“造星”嘛總會有付出,聽說許多童星前期真的砸了不少錢,朋友也就讓這些事過去了。

可就是在發現被騙之後,經過細細計算,這食宿與酬勞相抵,無心間竟已虧了十五萬。之前也並不是沒有發覺,可“造星”的名頭太大,總覺的自己應該付出才會有收穫。

最後一次被騙是怎麼回事呢?機構負責人稱某個著名導演要拍電影找到了他們機構,要用十個孩子出演,且鏡頭一定不少。什麼條件呢?交二十萬。一聽這個數字,朋友猶豫了。機構負責人極力勸說,“造星”就要有大收穫了!機構負責人還拿出了他與導演助理的聊天記錄,那個假冒的導演助理朋友圈裡還有各種拍攝場景,與導演的合影(P的)。夫妻倆商量了一下,決定了交錢,既然辛苦這麼長時間了,不能半途而廢!

交了錢,特別爽快,第二天就不在了。微信紅歎號,手機撥打為空號。朋友做了一年的“長期飯票”終於被捨棄了。朋友家媳婦整整哭了一個星期。

揭秘“打造童星”背後,隱藏著哪些陷阱?出名,到底要不要趁早?

騙子騙錢,無惡不作

這個“陷阱”講出來希望大家謹記,社會上這樣的“騙子機構”不再少數,別為“造星”兩字失去了自己基本的辨別能力。培養孩子興趣的同時,也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正確培養,雙管齊下,別讓浮躁衝昏了頭腦,荒廢了學習。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讀史、論事,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最大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