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服裝也開始“外賣”

書店、服裝也開始“外賣”


疫情下,還有什麼不能“外賣”?


現在書店、服裝也開始外賣了。


我們可以說是商家被逼想招,亦或者是對商業模式的再思考。外賣不僅適用於餐飲、生鮮、百貨等,而是針對半小時生活圈的各業態。今天我們來聊下未來這個領域如何走?


書店、衣服開始外賣,未來還有什麼不能外賣?


疫情對於實體書店可謂是影響非常大,原本受線上電商衝擊,很多實體書店都被迫轉型,依靠線下實體場景打造為核心吸引客流。


但疫情期間,這些線下實體書店流量幾乎歸零。前不久,單向空間書店的一封題《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堅持了15年的單向空間書店求眾籌續命》的“求救信”刷屏,背後也透露了實體書店的無奈。


還有包括目前風頭正盛的言幾又,負責人也表示所有門店損失了近95%的銷售額。


不過最近言幾又在謀出路,開始“外賣”,也讓我們看到一些新的變化。


從2014年言幾又品牌誕生開始,便一路奔跑。到目前,言幾又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零售商業評論」瞭解到,言幾又定位於20-40歲城市的白領和中產階級,它是以實體場景為核心的新零售書店。現在全國有60家店,入駐了14個城市,主要是國內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進店的客人超3000萬人次,註冊的會員用戶超過100萬。


受疫情影響帶來的壓力(預估疫情對線下實體的影響整體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言幾又聯手外賣平臺“餓了麼”,以各大門店為服務中心,周圍三公里範圍內接單配送。客戶用“餓了麼”在線選書,最快半小時就可以送到。


“從2018年開始,言幾又就在試水開展線上平臺的運營,已經有一定的運營基礎,所以這次我們也快速地啟動線上經營模式。言幾又專門安排了團隊負責上線事務,目前已上線1000多個單品,計劃上線3000多個。”言幾又負責人介紹到。


書店、服裝也開始“外賣”

書店、服裝也開始“外賣”


書店外賣靠譜嗎?我們認為,書品上,對於著急看書群體而言,會有需求點。但對於以線下實體場景為核心的商業模型來講,線上賣書頂多可以作為補充的小支流。我們要綜合來看,線上和線下之間的融通關係,怎樣才能實現跨品類之間的線上線下流量轉化。這裡還要企業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優化。比如如何實現“書+”的外賣標配。


當然,除了書店,服裝店也有新的變招。


早在2018年,海瀾之家就與美團合作送衣服,服裝1小時可以送達。


而經過一年多時間,海瀾之家在其微信公眾號推出“一小時達商城”,支持門店3公里範圍內配送,由美團外賣騎手送貨,配送運費10元,覆蓋4000+門店。其“HLA極速達”小程序下單,線上銷售服務與線下同價同質。


書店、服裝也開始“外賣”

書店、服裝也開始“外賣”


但目前總體來看,海瀾之家的線上銷售佔比還是非常少。根據其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海瀾之家今年第三季度線上銷售主營業務收入8.52億元;線下銷售主營業務收入135.25億元。可見線上佔比連10%都不到。這條路還需要時間探索。


而服裝外賣,我們認為目前消費習慣還未培養起來,但未來整體的大趨勢應該是圍繞門店網點作為中心的實體和電商的新零售模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消費者現在還能接受電商的次日或多日送達,一旦消費對配送速度要求越來越高時,線下多門店的企業將更具有優勢。


本質都是“快送”


目前,在全國“快送”生活圈的服務中,已經越來越多的巨頭玩家參與,盒馬、永輝、山姆極速達、沃爾瑪聯合京東到家、蘇寧打造的1小時生活圈等。


渠道商聯合品牌商,正在下一盤大棋。這背後快送還是本質。


書店、服裝也開始“外賣”

(零售商業評論 製圖)

我們發現以前消費模式,大多是固定的模式,而現在多了很多即時性消費。即時性消費直接要求就是即時配送。也拉動了行業的快速增長。


近三年來,即時配送領域交易規模增長率在30%-40%之間,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2019年用戶或超過4億。預計2020年即時配送市場規模達到1700億元。


比如美團配送、蜂鳥、達達等在即時配送上已經進入白熱化競爭,加速行業發展。蜂鳥配送在一年可調用的運力達到300萬,配送時間小於30分鐘。


我們認為,未來買水果、外賣、可樂、圖書、衣服、冰箱等都要半小時送達。實體和電商將再無邊界。


新零售權威媒體—零售商業評論。微信關注公號:零售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