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拼死求存的蜀商為何甘於小富即安?生活過於"巴適"淡出市場

古代拼死求存的蜀商為何甘於小富即安?生活過於

西漢蜀商以其活躍的商業活動,將蜀地商品行銷全國各地,遠銷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推動了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西南區域商業圈的形成,為西漢開發西南地區發揮了重要作用;西漢蜀商創造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奇蹟等方面。

蜀地的地理環境和資源、秦漢時期對巴蜀地區的開發、大量的遷徙、周邊少數民族各具特色的經濟形態、蜀道的建設和拓展等因素相互作用,促成西漢蜀商取得輝煌成就。但是最後走向沒落,這與其小富即安的思想以及合作平臺的狹隘有著一定關係。

一、蜀商出現的時間和有目共睹的輝煌業績

1、蜀商的出現時間

蜀商出現的時間可以說與炎黃一華夏族群“四民”的出現時間是相同的。“蜀商

”本身含義就是有著業態上的雙內涵,還有空間視野上的三個層次。

“蜀商”一是理解為蜀籍或蜀地養成的所有從商之人,其次可以指發生在蜀地的商業活動,即蜀地商事商業;只要是在蜀鄉成長的商人,蜀鄉發生的商事商業都可可以稱為“蜀商”。

而在空間視野上,“蜀商”可以理解為巴蜀文化區的商人與商業或者是巴蜀文化腹心區的商人。比如今日的四川省、重慶市。最後一個是指巴蜀文化區首府,成都市及周邊的商人與商業。在蜀商曆史上有過三次輝煌業績,分別是秦漢、唐宋以及近代抗日戰爭時期。

2、蜀商支撐起四川的經濟

古代拼死求存的蜀商為何甘於小富即安?生活過於

從秦漢時期至現代,兩千多年間蜀商曾創造過許多輝煌業績。尤其是在秦漢、唐宋、現代三個歷史時期的輝煌業績更是有目共睹。西漢蜀商通過南北絲路帶而成為全國第一流成功的富商巨賈,且巴蜀經濟在唐朝兩次國家危機中都起著支撐大唐根基的作用。

當時成都商業在世界商業史上的地位是位居前列的。四川成都不僅是當時中國一枝獨秀的商業城市,也應該是當時世界處於黑暗的中世紀城市衰落時期時世界第一流的商業城市,滾滾而來的商業財富集中於成都,成都是古老東方的財富之都。

3、蜀商取得成就的輝煌時期

蜀商在秦漢、唐宋、現代三個歷史時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且在抗日戰爭中,當時大後方的鹽,主要由四川井鹽供給,蜀商起了關鍵性的穩定大後方的作用。

而今天的蜀商和他們的先輩們一樣,已經把生意遍及了全國,而且正在走向全世界,

川菜的興旺就是蜀商在各地開枝散葉的有力明證。蜀商的重要可以說不僅只是對四川當地的經濟發展起著支柱作用,還有的是它將對整個西部區域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

二、蜀商立足商業、拼死求存,促進商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1、蜀商使得西漢經濟十分繁榮

西漢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武鼎盛、昭宣中興等多個盛世,在生產與經濟都是十分繁榮的商業氛圍中,蜀商立足商業,積極進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時蜀商的財富可以是排在同期富商排行榜的前茅,可以看出其商業成就是十分卓著的,蜀商亦因此被史家視為經商致富典範而載入史冊。

古代拼死求存的蜀商為何甘於小富即安?生活過於

由於西漢蜀郡南北地理優勢,是連接關中地區和西南夷的重要通道樞紐,地理位置獨特。

蜀商擅長與西南夷、兩粵等地區進行跨區域、跨民族的貿易,以冶鐵業為龍頭,促進西南區域經濟發展,開發了周邊少數民族的資源和市場,實現了跨區域、跨民族的經濟貿易,推動了巴蜀乃至西南地區工商業的發展,形成了以巴蜀為中心,輻射西南地區的區域商業圈。

2、蜀商促進了民族與中外文化的交流

蜀商活躍的商業活動,將蜀地商品傳播至世界各地,甚至是遠在東南亞、南亞和中亞這些地區,蜀地成為西南對外貿易樞紐,成都亦成為今人所稱“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

蜀布等物品通過南方絲綢之路販賣到今天的東南亞、南亞、中亞一帶,外域物品也由此販運到西南、中原等地區,

西亞的物品曾在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文物中被發現,蜀商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不言而喻。在今天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之際,亦具有現實的價值和意義。

3、蜀商拼死求存的精神特質

作為一個地域性的商幫,蜀商有著與眾不同的精神特質,尤其是他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具有強烈的創新與冒險精神也是十分受人尊敬,而且其社會責任感和包容性也是蜀商的優勢。蜀商的聰明智慧體現在他們善於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上。

蜀商身上的拼死求存、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最明顯的特徵。從歷史和實際上來看蜀地可以看出其交通阻隔、資本也是十分匱乏、通信技術也是與其他地區有著明顯差距,蜀商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難免是一個問題,這就需要它們要去克服更多的艱險、困難和資源上的限制。

古代拼死求存的蜀商為何甘於小富即安?生活過於

所以許多蜀商要是想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能生存、發展起來,多少都是需要其拼死求存的精神的。

三、為何曾經輝煌的蜀商現在卻已經淡出了市場

1、蜀商小富即安的思想

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特定地域的地理環境制約是商人產生髮展的兩個重要因素,那什麼是商人?所謂“商人”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好商量的人。因為生意都是談出來的,也就是商量出來的。不懂得如何商量的商人,絕對不是一個好商人。

而蜀商的性格就是以 “溫、良、恭、儉、讓”為主,這些好商量的性格在蜀商身上就表現得尤其明顯。經過歷史千年的滋養,蜀商自身有著一套經商的哲學:那就是做生意並不是要算盤打盡才能大家致富,那只是一時的財富;只有有來有往、細水長流才是真正的賺錢之道。

但是大多數蜀商沒有像京商身後有宏大的政治背景,晉商有優良的傳承,很多的蜀商就是一個平民商人,也可以說他們就是一名大地上的草根商人。

蜀商在起勢上相比別的商派顯得較弱。而且蜀商普遍的思想就是 “小富即安”,雖然小富即安是一種非常好的商業品德,也證明了四川人不貪婪,佔有慾不強,非常適合建設節約型社會。但是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蜀商缺乏進取意識。

2、社會動盪對蜀商的打擊

古代拼死求存的蜀商為何甘於小富即安?生活過於

蜀商是一種文化的表現,但是始終沒有形成商幫。在其發展過程中,蜀商的確為一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不過蜀商之所以從古至今沒有成幫,也是有著一些客觀的自然原因和深刻的社會原因。

蜀地的特徵為一馬平川,田良土沃,物產豐富,本身不用太費勁就可以活下去,經商主要是互通有無。農商兼營是他們主要的經營方式,所謂“ 消閒賣賣,緊張莊稼”,就是小攤販們的真實寫照。他們本小利薄,所謂賺一把是把,調劑餘缺,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為主,並不影響他們的生存。

從社會環境來看,蜀商在歷史上曾經遭遇過漢武帝時期的毀滅性打擊,和明末清初的社會大動盪,加之商人社會地位有史以來就排末尾;從意識的角度來說,蜀商也深受道家哲學思想的影響,因而小富即安的心態的確存在。

這種小富即安讓他們沒法胸有大志,甚至一部分蜀商眼光短淺,

面對抵禦不健全的制度、不規範的市場,也只能以一種順其自然的道家思想的處世態度去面對。

3、蜀商合作平臺的狹隘

對於蜀商來說,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它與商幫之間在溝通機制和合作平臺上面也是存在著不同的一面。商幫內的商人,一般都是有著彼此之間基本的、經常性的協作,有自己的溝通機制和穩定的合作平臺,自近代以來,主要就是通過商會(中國近現代最早商會是1904年成立的上海商務總會)。

商會的平臺溝通感情,交換信息,抱團發展。而蜀商之間的溝通,往往只是通過一張看不見的人際網來進行,這張網包括一些同鄉,或者是同行、同事、甚至是同學、政府機關、以及地方勢力等等,都是圍繞著自身的生意來結成在一起的。

古代拼死求存的蜀商為何甘於小富即安?生活過於

相對於商幫來說合作的平臺相對就顯的狹隘,他們更多的是依靠彼此之間的私下人際交流,以茶館、酒館為載體,往往在吃喝玩樂中即交流了感情,擴大了人脈,又做成了生意。然而,商人的主要職能就是“貿遷有無"無論是商幫還是蜀商,他們的根本職責是一樣的。

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商業漸漸過渡到商務,其行業主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尤其是在今天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沒有穩定的市場與廣闊的合作平臺,蜀商相對其他商人就缺乏了一定的優勢。

四、蜀商促進民族文化交流

西漢時期的蜀商對當時西南地區經濟的開發以及各民族文化交流,甚至在中外文化交流層面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但是最終走向沒落,與其小富即安的思想以及合作平臺的狹隘有著一定關係。

不過蜀商的成就更是讓人矚目,其突破商業領域,向政治、文化等其他領域擴展,這是蜀商對社會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在今天我國的“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之際,亦具有現實的價值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