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想我們自己,因為手機裡的不是我們


多想想我們自己,因為手機裡的不是我們

我們在網絡的海洋裡遨遊,看春花看秋月,隨著別人的世界癲狂、落淚,我們偏偏忘了自己的處境。

呆在家裡的這些日子,我發現大家都在翻手機,大多會去看手機裡和我們關聯不大的人和事,情緒起起伏伏。一開始很興奮,慢慢地,那些喜劇或者悲劇已經不能讓我們滿足,甚至生厭。

很多人就開始找事幹,實在找不到事情做的人心情變得異常煩躁。

清華附小的竇桂梅校長這樣對宅在家的學生說,非常時期宅在家裡要找到一個興趣點,踏踏實實去做。多麼善意的提醒。

試問,在你一個人的時候,在你所處的空間極其有限的時候,你真的明白你喜歡什麼事情嗎?這件事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裡呢?繼續追問,可能就是拷問人生追求了。這裡我不想深究。

看我們的學生,不管是小學生還是已經成人的大學生,他們追求偶像,那些熒屏“靚仔”好像天生就帶著光環,他們有數不清的優點,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靚仔”的外貌遮蔽了你的雙眼讓你看不到其他。有的人外貌可能不佔優,但他們有思想、有才華,你也會為之傾倒,繼而回到現實,用狐疑的目光盯著你的丈夫或者妻子,不滿和遺憾寫滿了你的臉。多麼愚蠢可笑。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都要回到自己的人生軌道。環境在變,我們的人生還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如果你喜歡李宗盛,不妨試著寫寫歌,如果你喜歡吉他,不妨買一把練一練。白巖松說,看見不代表學會了。你所處的時代布充滿了了各樣的信息,真就有一部分人認為“看到了就是獲得了”,其實,我們的內心較前人大概虧空了大半。

親愛的朋友,現在不妨思考一番,你熱愛什麼?你明天可以為之付諸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