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炒作中國“停產”,再給西方吃定心丸:我們完全可以取代他們


印度炒作中國“停產”,再給西方吃定心丸:我們完全可以取代他們


印度稱自己正在準備接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近日,印度聯合商會表示中方“正處於特殊時期”,不得不進行了暫停生產等舉措,而中方又是世界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勢必會導致國際供應鏈的影響。基於此種現狀,印度人稱自己“完全可以接替中方”,成為全新的全球供應鏈核心。

印度聯合商會委員迪帕克·蘇德稱,雖然印度目前在電子、汽車、醫療等行業上都依賴於中國的原材料進口,而目前中國正因國內情況對此進行限制,但是在農業以及皮革製品等其他方面卻可以填補供應空缺。

印度炒作中國“停產”,再給西方吃定心丸:我們完全可以取代他們


印度的工業化基礎因英國的殖民起初遠比中國優秀

這份聲明乍看之下“有理有據”,但其中卻包含著巨大野心:印度希望趁此機會直接介入目前的世界供應鏈格局之中。可惜計劃豐滿,現實卻十分骨感——相比中國,印度目前的工業體系完善程度依然堪憂。

印度的工業化發端其實早於中國。在英國殖民之下,印度很早便具備了初具規模的工業化能力:1949年,印度的鋼鐵產量便達到了134.7萬噸,而中國卻僅僅15.8萬噸,而在工人方面,印度當時有600萬工業者,中國僅僅有120萬。

印度炒作中國“停產”,再給西方吃定心丸:我們完全可以取代他們


然而中國對於工業化的執著是印度遠比不了的

而歷史的車輪在亞洲兩大古國間似乎轉速不同:中國對於自身工業化的投入和執著遠超印度。1980年,中印GDP相差並不大,中國的工業、農業與服務業產業結構數據分別是48%、30%、22%,而印度則是24%、39%、37%。

印度似乎十分滿足於此前英國殖民者遺留的工業成果,於是過早的自詡為工業化國家,並直接開始轉型至服務業。而中國卻藉助改革開放和加入WTO大力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同時努力消化和創新,最終形成了如今的世界製造業格局。

印度炒作中國“停產”,再給西方吃定心丸:我們完全可以取代他們


印度過早選擇服務業,最終造成如今工業化能力依然貧弱

所謂的“世界工廠”,最重要的便是具備完善或相對完善的工業體系。例如最早便完成工業化的英國、在一戰二戰中後來者居上的美國以及在戰後積極發展的日本,莫不如此。

中國經過長期的工業積累,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而由於西方製造業轉移,中國的門類甚至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這對於滿足內需的同時還要兼顧國外訂單的供應鏈核心國家至關重要。

而印度目前的工業增長數據並不樂觀,卻因過早進行產業改革而讓大量人口選擇從事服務業,最終導致印度依然無法達到目前中國的工業化高度。

印度炒作中國“停產”,再給西方吃定心丸:我們完全可以取代他們


同亞非增長走廊一樣,印度只是為了和中國競爭國際影響

像許多西方國家一樣,未來隨著中國的持續發展,也會進行產業結構轉型,也很有可能構成以服務業為主導的類似發達國家的結構,而一些低端製造業會被轉移。但是這一切都是在工業體系完備的基礎之上的。

印度受限於經濟環境、教育、基礎設施等因素,在承接這些產業上面臨著東南亞的巨大競爭,更匡論代替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印度不切實際的想在一切領域追趕中國,卻好高騖遠,最後只會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

印度炒作中國“停產”,再給西方吃定心丸:我們完全可以取代他們


印度雖然同樣在工業領域有一定進展,但是依然又很長的路要走

印度過早的滿足於殖民留下的工業化成果,最終放棄了對工業的大幅度投入,這就是印度無法趁機接替中國,成為國際供應鏈核心的最終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