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為什麼不呢?

樸實、厚道,不應該成為山東僅有的標籤。自信,優秀,活力,魄力……更應該是。


01

自信山東:

為什麼不呢?


因為疫情,感覺自己成了岳雲鵬,愛流淚,愛感動。


當然,我臉小,他眼小,不可同日而語。但經常感動是真的(據說這是一種病):無論是戰疫中的“硬核山東”,還是力拔頭籌的復產復工。


可是,總有些不同的聲音。如果他們是說相聲的,也就罷了,可往往不是。


有人說,山東,不要自誇了吧;有人說,山東,復工不要太猛哦……


沒有迴音。因為多數山東人都在忙。實在人就這樣,用行動回答。


也有的山東老鐵,優點是實在,缺點是太實在,面對這樣的聲音,就有點懷疑:也許,我們可能真的不那麼優秀吧,雖然盡力了……


山東人,你為什麼就不能優秀、為什麼就不能傑出,為什麼就只能“實在”“憨厚”呢?


在一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最怕的是自己的優點,而不是缺點。我們常問自己:“我們憑什麼覺得自己是傑出的、美麗的、有能力的或是才華橫溢的?”但真正應該問的是:“為什麼不呢?


是啊,為什麼不呢?山東很優秀。承認戰疫和復產復工中的優點,這不是浮誇,也不代表就表現完美,更不代表文過飾非。山東有能力。承認這一點,不代表驕傲自滿和目空一切,更不代表隱藏短處。


實在、厚道不該成為山東人僅有的標籤,能力、活力、自信、優秀、魄力……更應該是。


山東人,為什麼不呢?

山東企業包車接員工返崗


02

活力山東:

復工抓住關鍵點


戰“疫”過程中,山東的表現,就不重複了。成績有目共睹、瑕不掩瑜,大家沒意見吧?


既然沒意見,繼續下一個話題——硬核的復產復工。


前兩天,有個統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復工率,山東排全班第一。這倒也沒什麼,因為工業企業,尤其是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以上)企業,在山東本來就是大頭,具有統計上的優勢。


所以這個統計數字,以及排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山東人在行動、在努力。山東人本來就愛臉紅(據不完全統計),班長再說他幾句,面子上就有點過不去,非要下功夫努力不可。


復工早,行動快,一方面是因為山東的疫情防控,做得紮實;另一方面,則是出於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的迫切心理。很多人還在討論各種數據的時候,山東已經“幹”上了——


2月3日,省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見》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要求“堅持以疫情防控穩定企業生產、以企業生產保障疫情防控,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各項工作。”


2月3日是什麼日子?正月初十。和其他同學相比,山東提出復產復工的時間,是比較早的。如果你把這叫“笨鳥先飛”,我沒意見,畢竟先飛的不都是笨鳥。


這就完了?並沒有。第二天(2月4日),被稱為“山東20條”的“關於應對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緊隨其後出臺了。


防控不忘發展,搶時間、抓緊乾的急切心理,可見一斑。


山東人,為什麼不呢?


2月3日至今,山東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復產復工動作頻頻,乾脆利落,沒有虛招。打病毒這條“蛇”,山東打的是“七寸”;抓發展這件事,山東抓的是“關鍵點”,既沒有空談,也沒有泛泛而談:


第一個關鍵,是抓中小企業、受疫情衝擊大的行業。


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小企業。


為什麼?錢少,人少,智能化程度相對較低。錢少,拖上一個月不開工,資金鍊就懸了;人少,部分員工不上崗,就受影響;智能化程度低,受病毒威脅的機會就多。


它們雖然規模不大,但影響面廣,不重視不行。所以,山東第一個想到的,是它們。


“山東20條”,就是針對中小企業發佈的。2月18日,山東又發佈了支持部分行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涉及哪些行業呢?


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展覽業,電影放映業……


都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難兄難弟”啊!不幫它們幫誰?


山東人,為什麼不呢?


第二個關鍵,是注入活力。


對於山東企業,很多人的評價是中肯的:企業“大而重”。國企多,規模大,重工業多,攤子大,“體重”大……


疫情面前,復產復工只是一個契機;核心問題,是要克服“大而重”的難題,讓企業“大而靈活”“重而敏捷”。這不好辦,但不得不辦。


復產復工,必須延續此前經濟結構調整的思路來“復”,優先保證那些有活力的企業復工。


不必諱言,投資,是一個地方有沒有活力的重要表現。投資活,尤其是優質、高效的投資“活”起來,結構調整就能“活”起來,整個經濟就能“活”起來,山東這盤大棋就能“活”起來。


2月11日,山東發佈《關於加快外商投資企業復工復產推進外商投資的若干措施》,又布了一個關鍵棋子,直接針對“外商投資”。


山東人,為什麼不呢?


第三個關鍵點,是抓“復產復工”的基礎。


基礎是什麼?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復產復工,前提你得有人,還得有飯吃。


這就牽扯到了最基礎的兩塊內容:農業,就業。


復產復工,豈能忘了農業?2月12日,山東發文,提出加快恢復農業生產,“確保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有網友說,染上病毒,死亡率1%;沒飯吃,死亡率100%。這話沒毛病!疫情再緊張,農產品也要保障好。


就業更是個大問題,尤其是疫情防控條件下的就業,更加複雜。2月19日,山東發佈了積極應對疫情、做好穩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旨在保障就業,為企業“穩定軍心”。


梳理下來,忽然發現,山東的復產復工,是一套“組合拳”吶!這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不是隨波逐流,而是主動作為、系統施策、精準推動。


如此看來,山東復產復工率力拔頭籌,是有緣由的。歡迎其他同學來抄作業!


03

魄力山東:

不留退路才更成功!


1879年,托馬斯•愛迪生宣佈,他將年底公開展示新發明——電燈。然而事實是,此時他已經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換作其他人,可能早就精神崩潰、撂挑子了。他出人意料地給自己設定了“最後期限”,並公之於眾,不給自己留退路。


不留退路的結果是,他真的在那年的最後一天,讓電燈亮了起來。


山東也是如此。支援湖北,他們擔了最重的擔子,前線缺什麼,寧可自己掏空家底,也要把緊缺物資送到湖北。不是不給自己留退路,是疫情面前,沒有退路!


他們比別人更瞭解什麼叫同氣連枝、什麼叫榮辱與共,更懂“武漢贏則湖北贏,湖北贏則中國贏”的道理。


經濟結構調整,更是不留退路,寧可短期內的數字不好看,負重前行,壯士斷腕,也要行動!疫情之下的復產復工,山東也沒給自己留退路:戰疫,必須贏;復產復工,必須贏!


沒有退路的山東,才會迎來更美好的成功!


敢於優秀,勇於成功。山東人,為什麼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