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全保險的作用?和定壽、終身壽有什麼區別?

很多人買保險喜歡返本的,出事了能賠錢,沒出事能把錢返回來,兩全其美,是很多投保人的樸素願望。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在保險市場上,確實有一類保險,能做到“兩全其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兩全保險。


兩全保險的作用?和定壽、終身壽有什麼區別?


在之前的《壽險科普文章》中我們有講過,兩全保險和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一樣,其實是人壽保險的一種,那麼兩全保險和另外兩種壽險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又該如何選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

1、兩全保險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兩全保險,又叫生死合險,說得直白點就是:死活都給錢的保險。

一個人買了兩全保險,在保障期限內,如果該人身故,則保險公司會賠付一筆死亡保險金;如果該人一直生存到保險到期,保險公司也會賠付一筆錢,叫生存保險金。

兩全保險作為“保死又保生”的保險,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1、兩全保險是“必然給付”的,出事了給死亡保險金,沒出事給生存保險金,總之肯定能拿到錢。

因此,兩全保險有很強的“儲蓄性”和“返還性”。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具有明確到期日的定期存款,人順利活到到期日,不僅可以拿回自己的錢,通常還會有一定的收益。

2、根據產品開發的規定,兩全保險的死亡保險金和生存保險金一般是不同的。

同類的兩款兩全險產品比較,有些產品會偏重中死亡賠付,保障功能會強一些;有些會偏重於生存賠付,儲蓄的功能會強一些。

具體選哪一種?如果重保障,可以看一下死亡保險金和保費的槓桿比;如果重儲蓄,可以找保險顧問幫忙算一下產品的實際收益率。

當然保障和儲蓄這兩種功能是綁在一起的,有些高有些低,甘蔗很難兩頭甜,具體值不值得買,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綜合確定。

2、兩全保險和定壽、終身壽有啥區別?

兩全保險和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同屬人壽保險,肯定有朋友會問:既然三種都屬於壽險,我具體應該買哪一個呢?

這個要看我們的具體需求,我們來詳細說一下:

兩全保險VS定期壽險

二者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保障期限,所不同的是,定期壽險只保障身故,身故則賠,不身故則不賠,到期也不返保費,屬於典型的消費險。不過因為純消費,價格便宜,保障槓桿高。

相比定期壽險,兩全保險除了保障功能,還兼具了儲蓄功能,人死了賠錢,人沒死返錢,但因為一個產品身兼兩個功能,買起來“價格”也會更高。

例如30歲男性,買一份身故保額20萬、保到60歲的保險,分10年繳費:

如果他買定期壽險,每年保費大概需要700元;

如果他買兩全保險,每年保費大概需要7000元。當然,如果60歲到期人依然活著,會返還已交保費(外加一定收益)。

可以看出,二者價格差別很大,這時候買哪個,就需要我們斟酌了。

例如:20萬的身故保額夠不夠?

每年交7000壓力大不大?

返還保費到底對我有多重要?

相比存銀行,兩全保險收益是高是低?

……

不同的人家庭情況不一樣,個人偏好不一樣,決策時的選擇也可能不一樣。如果你看重身故保障,想最大化地做高身故保額,那麼買定期壽險顯然更划算;如果你更看重儲蓄和返還,也能承受較高的保費,那麼收益水平能達到要求的兩全保險可能更適合你。

兩全保險VS終身壽險

兩全保險和終身壽險有很強的相似性,二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必然給付,只不過給付的時間有早有晚。

兩全保險一般是保障到一定期限,例如保到70歲,合同到期時如果被保人正常生存,會獲得一筆生存金,這種模式很適合愛剁手攢不下錢的朋友,強制儲蓄,到期領一筆錢,用於自己養老或家人生活都可以。

和兩全保險不同,終身壽險是保一輩子,人死時賠付,所以終身壽險給付的時間一般比兩全保險要晚,賠償金也主要是留給家人,自己肯定用不上。所以,終身壽險經常用於財富傳承,是很好的代際傳承工具。

所以,如果你有很強的財富傳承需求,建議重點考慮終身壽險;如果你買保險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儲蓄,希望老了自己花,可以考慮兩全保險。不過買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兩全保險的收益率,覺得收益率能接受,再下手購買不遲。

3、組合型兩全險,想說愛你不容易

為了順應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兩全保險因為其“返還性”,經常被拿來和其他險種組合,形成“組合型兩全險”。

例如兩全保險(主險)和重疾險(附加險)組合,形成大家熟知的返還型重疾險;兩全保險(主險)和意外險(附加險)組合,形成返還型意外險。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返還型保險雖然聽上去很美,例如返還型重疾險,很多保險業務員會宣傳“有病看病,無病返錢,身故還賠錢”,總之肯定會給你錢!

但是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買重疾險,核心目的是為了獲得重疾的保障,而不是返還型重疾險硬塞給我們的“無病返錢”這類責任。

因為返還性的責任帶有儲蓄性質,通常都“很貴”,如果我們把預算拿去為這些責任買單,其實違背了我們買重疾險的初心。

例如某返還型兒童重疾險,50萬保額,保30年,分10年繳費,給3歲的男寶買,每年要交5350元,而同樣的保費預算,如果拿去買純重疾險,至少可以買200萬保額。

試想,萬一孩子不幸身患重疾,拿到200萬賠款的父母和只拿到50萬賠款的父母,哪個更有信心給孩子治好病呢?結論顯而易見。

我們在《買保險五大基本決策原則》中多次強調:買保險要先保障後理財,保費預算有限時,要優先做好基礎保障。

而返還型重疾險在產品設計思路上,其實把保障和理財兩個功能雜糅在了一起,我們交的保費,保險公司必須拿出一部分進行投資,才能在保險到期時連本帶息返還保費,但這無疑會降低保費槓桿,削弱保險的“保障功能”。無論是返還型重疾險還是返還型意外險,莫不如是。

總之可以說,保險公司利用兩全險開發返還型保險,滿足投保人“返本願望”的心是好的,但是返本是有代價的,我們是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來換取返本的結果,還是以更小的代價獲取更大的保障,事關錢袋子和家人健康,還是需要我們慎重考慮。

至於前面講的純粹兩全保險和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具體買哪種,我們已經給出了比較明確的建議,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