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工作變得高效的3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讓工作變得高效的3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作者/薇安Viann,首發/薇安說


自從開始線上辦公,我會和我們公司的員工每週開兩次會議:週一早上討論當週計劃,週五下午覆盤本週工作。


我原本以為,在家辦公的他們,也能像平日在公司上班一樣高效,誰知個個向我大吐苦水:“老闆,我想回去上班。”


他們跟我說,自從開始在家辦公,生物鐘就紊亂了;工作效率還奇低;想完成的工作有很多,但回想這一週,又好像啥也沒幹。


我說,既然存在問題,那我們覆盤一下吧。他們又面面相覷,對覆盤稍有牴觸。


其實,他們暴露出的問題,也是很多職場人面臨的現狀:自律欠佳、精力分散、覆盤低效。


可以說,這是困擾職場人的3個終極難題了。如果這三大難題得以解決,那麼99%的職場人都能得到飛速成長。


在職場打拼20多年的我,對這3個問題頗有心得。今天我就和大家探討一下:


復工之後,如何做一個足夠自律、提高精力、通過覆盤日益精進的人?


01


▌問題1:如何培養一個好習慣?


答案:聚焦和做減法。


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宅在家裡一個月,這是充電和學習的好時機。如果這時候我問你,這1個月內你學了什麼?學會什麼?可能一些小夥伴會搖頭。


直到復工之後,才想到自己在家閒得發慌卻做了很少,想趕緊彌補但又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這是一部分人的常態:白白浪費時間、任由光陰流逝,突然有一天驚醒,覺得自己浪費了太多時間,想改變自己。


於是,他們就想在很短的時間做成很多事情,但結果往往是啥也沒做好。


讓工作變得高效的3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同一時間想做很多事情,那極有可能什麼都做不好;但是如果在有限的時間裡聚焦在一件事情上面,就能把這件事情做好。


所以,如果想養成一個好習慣,切忌貪多求快。


花費一天中比較有效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培養一個重要的習慣。當這個習慣培養出來以後,再繼續培養下一個習慣。


1天養成1個好習慣,不現實。但如果讓你在2020年,培養3個受益終身的習慣,你覺得這個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完全可以。在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聚焦和做減法。


比如說在前3個月,我就培養讀書這個習慣,要求自己每天看十分鐘的書。哪怕1個月看1-2本,這也算是一個小目標。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其他的時間就不拿來做別的事情了,全部聚焦在這一件事情上。


一旦你培養出來這個好習慣,就再不需要再動用意志力和情緒了,因為它已經成為自然而然、像刷牙洗臉一樣習以為常、不做反而會不習慣的事情。


不僅如此,你在看書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知識,也會給你帶來愉悅感。


真正的自律,靠的是習慣,長期堅持、深入骨子裡的習慣。


別寄望於自覺、自控、自知,因為大腦的意志力是信不過的,只有養成習慣,你的自律才能落實。


02


▌問題2:如何讓想法落實為行動?


答案: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並堅信不疑地去實現。


我有一個讀者,除夕前發了一條朋友圈,大意是整個假期期間,要看5本書,聽2門付費課、寫3篇文章。


在別人都休假在家的時候,她這條頗為勵志的朋友圈吸引了我的注意。


直到上週,我發微信問她完成得怎麼樣,她發了一個用手捂臉的表情包,說:“薇安老師,我沒做到。”


我想說,她絕對不是孤身一人,有一些小夥伴跟她一樣:flag說立就立,但做起來說倒就倒。


其實,這類人都有一個共同問題:內心驅動力不夠強,沒有非做不可的強大信念。


比如有些人減肥總是失敗,原因大概率是自己雖然胖了一點,但還能忍受。而一旦他們因為肥胖導致身體疾病,在求生欲的督促下,他們一定會減肥成功。


道理是一樣的。把想法變為行動,關鍵在於要增強內心驅動力。


讓工作變得高效的3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如何增強內心驅動力呢?我想給你提兩點建議:


▌1、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自以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其實並非如此。


我舉個例子:假如有一個人,他說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就是要賺很多很多的錢。


怎麼才能賺很多錢呢?如果在職場,就要爬到金字塔尖的位置;如果在創業,就要想辦法讓項目成功。總之,他需要很努力。


事實呢?他有可能是一個以家庭為重的人,並不喜歡到外面去打拼。


所以,人想要的和真正內心渴望要的是兩回事。這就是“我需要”和“我想要”之間的區別。


如果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使命,你想要的東西,就如同人需要空氣一樣重要。那麼,你就有一個原始的驅動力去推動自己做這件事情。


但如果它不是你真正內心渴望的,你只是覺得自己想要,那它就不是內心的驅動力。


所以,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想清楚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這樣你就會形成驅動力。


▌2、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我經常說:“相信比不相信多一次機會。”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只有相信了,才會真正採取行動,這就比別人多一點成功的可能。


人們往往不採取行動的原因就是在於不相信。比如,他們不相信別人說的話,或者相信別人說的話,但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基於這樣的不相信,很多人根本就不會採取行動,還有一類人,他們懷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嘗試了一下,結果發現根本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於是很快就放棄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聽過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道理我都懂,但我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讓工作變得高效的3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只有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執著堅定地採取行動,你才可能取得成功。


總結來說,想增強自己內心的驅動力,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原動力,瞭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嚮往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寫下這些人生目標,堅信不疑地完成。


人不是因為看見而相信,而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03


▌問題3:如何通過覆盤迭代自己的人生?


答案:一邊怕、一邊做、一邊成長。


通常我和同事們開會的時候說,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周做了什麼事,或分析一下上週閱讀數據不好的文章時,我發現很多的小夥伴都不願意回顧,為什麼呢?


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是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


當你取得了很好的結果、階段性成功時,你會很樂意做總結。但是如果結果沒那麼好的話,你根本就不願意再回想,更別提什麼總結了。


這就意味著,你需要直面目標未完成的痛苦,也要接受自己並不如人的事實。


但是我想說,如果過不了這一關,你就沒有辦法成長。


人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成長最快呢?答案是:在不斷面對失敗、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而這,也是覆盤的意義所在。


所以,我經常去鼓勵我的學員和員工:一邊怕、一邊做、一邊成長。現在我再多加一句,越失敗越要覆盤。


失敗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到底有沒有價值呢?


讓工作變得高效的3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這要辯證地看待:


如果這個失敗能給我們啟發,讓我們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那麼這個失敗就是有價值的;


如果這個失敗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改變,那這個失敗就只是失敗而已,沒有任何價值。


讓失敗產生價值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覆盤吸取經驗教訓,讓自己不至於重蹈覆轍。


覆盤能力的強弱與個人能力和工作年限並無多大關係,而是與個人思維和態度有關。


人生不是得到,便是學到。


如果成功了,你就是得到了;如果失敗了,你也可以想辦法學到一些啟發和經驗,思考這些經驗如何能幫助我們下一次做的更好,這才是真正的學到。


04

寫在最後


回顧一下我們今天分享的職場top3難題解決方案:


1,如果想養成一個好習慣,切忌貪多求快;

2,想化想法為行動,就要找到內心驅動力,並堅持不懈地完成;

3,想通過覆盤迭代自己的人生,就要一邊怕、一邊做、一邊成長。


當我給員工們講清楚這三點後,他們豁然開朗,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開始主動找我彙報覆盤結果了。


稻盛和夫曾說過:“工作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


雖然疫情的衝擊給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我們依然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前行。


在工作的同時完善自己的內心,成為更加強大的存在。


復工之後,野蠻生長,在成功的路上,你會走得越來越穩。


- THE END -


作者:薇安Viann,本文首發於@薇安說。薇安,全球傑出女性平臺Queen時代創始人,知名公眾號“薇安說”創始人,創業公司CEO。前世界500強高管,每年掌管生意數十億,暢銷書《迭代》作者,資深教育專家。


歡迎關注: ,在薇安說後臺回覆“成長”,教你如何在迷茫中崛起,如果你也想獲得快速的成長,少走彎路,這份成長小驚喜一定要來領取!



薇安的更多精彩好文:(點擊藍色字即可跳轉原文)


讓工作變得高效的3個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