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提起金沙城,以及其背後的“金沙文化”可能很多小夥伴表示陌生。但是要說在這個遺址中出土的一件文物,我們那是相當熟悉了,這件文物就是著名的太陽神鳥金箔飾,就是那個個性化郵票。

最近流行夢中穿越,那麼今天我們一同通過郵票,夢迴金沙城。

關於金沙的故事,要從1986年夏天的一個黃昏開始講起。


在一個普通的夏天,四川廣陽磚廠的挖掘機意外地發現有埋藏青銅古物的情況,便立即上報文物部門,就此打開了一個驚人的寶藏。一個失落已久的古老王國就此呈現,這便是三星堆。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青銅大立人、縱目面具、青銅人頭像、青銅神樹、金杖……眾多出土文物與之前出土所有文物,風格迥異,讓眾人疑惑不已。於是便有人說:三星堆是不是外星人的傑作?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2012-22《三星堆青銅器》小型張

青銅大立人高約260.8釐米,眼睛是縱目的,眼球鼓出眼眶之外,而史書記載的古蜀王蠶叢就是“其目縱,始稱王”的。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青銅神樹

高近4米的青銅神樹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神樹“扶桑”,巫師經“扶桑”往來天庭與人間,傳達神靈的旨意。祖先的傳說與天馬行空的神話,構成了三星堆青銅文明的母題。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2001-20《古代金面罩》(中國-埃及聯合發行)郵票

(2-1)三星堆金面罩頭像

自大禹令工匠鑄“九鼎”象徵王權以來,鼎、尊、彝、盤、豆、簋等容器便成中國青銅文化的主流。國外史學家對此頗有非議,他們認為,只有雕像才能代表青銅文明的最高成就,古巴比倫海法吉遺址高達176釐米的躶體祭師銅像便是其代表作。三星堆發現前,中國極少青銅雕像出土,青銅大立人出土後,國外學者才大為吃驚:原來3000多年前的中國人不但可以鑄造青銅雕像,還可以鑄造世界上同時期最大的雕像。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2012-2《三星堆青銅器》郵票(2-1)戴冠縱目面具

鉛同位素測定顯示,三星堆青銅器的銅料具有高放射性成因,這種銅礦只有滇東北才有:而殷墟許多青銅器的原料,也來自遙遠的滇東北。為了爭奪有限的銅礦資源,商朝與三星堆古國的衝突自然不可避免。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甲骨文中一提到“蜀”字,就與戰爭如影隨形。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2002《三星堆》2盎司銀幣


歷史上,臣服商朝的有羌方、鬼方、土方、人方、虎方等諸多方國,卻從未看到“蜀方”。相反,蜀人還一度佔優,彭州竹瓦街發現過一個青銅器窖藏,青銅器上刻有“覃父癸”和“牧正父”銘文。四川大學已故歷史學家徐中舒認為,青銅器是蜀人繳獲的戰利品,這兩個不幸的貴族可能已經在蜀國丟了性命。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2012-2《三星堆青銅器》郵票(2-2)喇叭座頂尊跪坐人像

商代的三星堆古國擁有龐大的疆域與雄厚的國力,他們走出四川盆地,與強大的商王朝爭奪礦產,並駕齊驅;源源不斷的青銅被投入到祭祀之中,向後人展示著古蜀人天馬行空的幻想、藝術乃至心靈,並在數千年後成為中國青銅藝術當之無愧的代表作。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2002年《三星堆》1/2盎司金幣

商朝末年的三星堆走到了他的晚年,此時,鄂西的巴人逐漸向三峽、川東一代舉族遷徙,並迅速建立起一個強大政權。巴人的舉動刺痛了古蜀國當權者,不過孱弱的軍隊不但未能教訓越國界的巴人,反而吹響了古國走向滅亡的號角,在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之後,古國的財富被掩埋到兩個祭祀坑中,延續了千年的古城在這一刻被廢棄,三星堆人踏上了遷徙之路。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2009年《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普通郵資明信片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三星堆人的去向一直是未解之謎,直到2001年,在成都摸底河畔,金沙遺址被發現。那裡出土的數千件青銅器、玉器、象牙、金器、陶器……顯示出與三星堆強烈的聯繫,如同父與子,展現著同樣的氣質。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金沙出土的一條金冠帶上,一條魚、一隻鳥被一支利箭穿過,同樣的圖案也出現在三星堆的金杖上,只不過圖案是兩條魚、兩隻鳥與兩支利箭。三星堆青銅大立人雙手誇張地合在胸前,金沙出土的小銅人像也是這個手勢,眼睛也一樣是縱目的;三星堆青銅人頭像頂部有一塊可以拆卸的銅板,金沙雖然沒有類似銅人像,卻出土了同樣的銅板,把它往青銅人頭上一扣,嘿,不差分毫。我們有理由相信,三星堆古國衰落後,金沙代之而興,一個嶄新的國度在成都平原冉冉升起。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商周時期的中原極少有金器出土,在中原人眼中,黃金地位一直不高,極少用於祭祀,西漢天子的劍鞘以玉裝飾,只有諸侯的才用黃金。這種傳統在金沙並不成立,許多祭祀重器都是黃金鑄造,堪稱中國獨一無二的“金色王國”。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個13《太陽神鳥》個性化專用郵票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太陽神鳥金飾,它呈圓形,器身極薄。圖案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內層分佈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圖案由四隻飛鳥首足前後相接,四隻神鳥圍繞著旋轉的太陽飛翔,中心的太陽向四周噴射出十二道光芒,體現了遠古人類對太陽及鳥的強烈崇拜,所以又被稱為"四鳥繞日",是古蜀國黃金工藝輝煌成就的代表。環繞太陽飛翔的四隻神鳥,反映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自由、美好、團結向上的寓意,圓形的圍合也體現了保護的概念。十二道太陽光芒與四鳥的"十二"與"四"是中國文化經常使用的數字,諸如十二個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表達了先民們對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


遺址出土了世界上同一時期遺址中最為密集的象牙、數量最為豐富的金器和玉器。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陽神鳥金箔,被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和成都城市形象標識主圖案。金沙遺址的發現,把成都城市史提前到了3000年前,由此被視為成都城市史的開端。

隨著郵票,一起夢迴金沙城

▲2016-13《文化遺產日》郵票(2-1)物質文化

這一切都展示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獨特的青銅文明。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是沒有城牆,金沙文明約等於三星堆文化的最後一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轉移。但最後走向何處,我們還需等待新的考古發現。


參考文獻:《國家地理》

整理:8090集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