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裡的諧音梗——海口國際機場原來是“美男”啊

諧音哏在我們口頭表達裡很常見,“河蟹”“大腦斧”之類的詞語在網絡上比比皆是,而隨著脫口秀文化的走紅,李誕作為笑果公司的老總也為越來越多人所熟知,他所說的“諧音梗要扣錢”這個設定也被傳播開了,以至於諧音梗本身已經成為了一個梗——可以稱之為“諧音梗梗”。


地名裡的諧音梗——海口國際機場原來是“美男”啊

其實蛋總本人也曾經談過為什麼對諧音梗深惡痛絕,因為他覺得諧音梗沒有技術含量,只要有一個拼音輸入法,就能很輕鬆編出諧音梗,並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們中國的地名文化上,諧音梗的概念可是被各地的老百姓們玩得出神入化,在長期的時間淘洗篩選和口口相傳中,變動著的地名,傳遞著不同的時代風俗。這裡對地名裡的諧音梗做了三個分類,讓大家更好的瞭解這些奇妙而又博大精深的地名文化。


01 追風附雅型


這類諧音梗主要是隨著居民文化素養的提升和對高品質生活的嚮往,對自己生活的地方也就有了避俗趨雅的變化,這裡面比較出名的就數北京的衚衕了,這些衚衕一開始起名的時候都隨意的令人髮指,比如衚衕裡住了個啞巴,就叫“大啞巴衚衕”,衚衕裡有人開了個木材廠,就叫“劈柴胡同”。後來呢,大家想風雅了,就開始改名,試著

在新地名中儘可能地引入吉祥如意的詞彙,討個好彩頭。


“大啞巴衚衕”多難聽,改!“大雅寶衚衕”產生了,有風雅有寶貝。


“劈柴胡同”多難聽,改!“闢才衚衕”產生了,感覺自己進了人才基地。


曾經的“棺材衚衕”搖身一變,成了“光彩衚衕”,光彩照人。


更有甚者,如果不告訴你“高義伯衚衕”的前身是“狗尾巴衚衕”,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關二爺以前是這個衚衕的一哥呢。


地名裡的諧音梗——海口國際機場原來是“美男”啊

02 追懷紀念型


這類諧音梗主要是由於當地住過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後人為了紀念或是保留記憶,有的就用諧音的方式流傳了下來。


比如天津的和平區,有個地方叫華衛裡,這個“華衛”,跟華為或是保衛中華並沒有什麼關係,而是曾經有個叫華維的法國人在這裡出資建成了這個巷子供法國領事館人員居住,後來在此居住的居民們就稱之為“華衛裡”。


再還有廣州的越秀區有個豪賢路,最早的時候,因為他是護城的濠河,又形似弓弦,所以得名“濠弦”,但是後來明末清初出了個大英雄黎遂球。於清兵入關後棄筆從戎,最終戰死,當地人為了紀念他,把其出生地“濠弦”改名為“豪賢”,以“豪賢路上出豪賢”作為紀念,也就沿用至今。


地名裡的諧音梗——海口國際機場原來是“美男”啊

03 以訛傳訛型


這類諧音梗就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了,改名的原因很簡單,在口口相傳中不小心傳錯了,然後就將錯就錯傳下來了,雖然有點好笑,但也體現了當地文化的變遷。


去過海口的人都知道有個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而這裡的“美蘭”,也因為諧音的緣故多次變臉,有據可查的資料就顯示這個現在叫“美蘭”的小村子,曾經被叫過“梅藍”、“邁藍”、“美藍”、“美男”、“美南”等等,大概有過七八個名字,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是因為海南人以前用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地名只能採用漢字音譯的方式,不同時代的人用字想法不同,就會使用不同的文字,導致一地多名比比皆是,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博鰲亞洲論壇,它的起源地“博鰲”,也有“博敖”“卜鰲”“博傲”這許多名字,不過現在名氣大了,名字也就相應的固定下來了。


一個地名,可能就是一個故事,一個地名背後,可能還藏著一個美麗的傳說,你的家鄉,是不是也有這些故事和傳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