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克里米亞突然丟失,讓烏克蘭感到震動,所以沒有繼續亂下去?

新文化街男孩


克里米亞估計十年後還會重回烏克蘭,烏克蘭的經濟在復甦,加上歐美幫助,會很快發展起來,而俄羅斯由於國際制裁和自己經濟單一,發展起來很難,估計會一直低迷下去,到那時克里米亞會重新公投回到烏克蘭,俄羅斯將非常難受,如果普京繼續掌控俄羅斯,最大的可能是武力控制克里米亞,這將使俄羅斯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據說現在烏克蘭東部參與戰爭的,大部分都是俄羅斯軍人,而且還是成建制的部隊,烏克蘭東部只有少數俄羅斯族人參戰。


春風桃李花千樹


烏克蘭的國策發生了根本性的錯誤,這個錯誤才導致現在的烏克蘭成為三流國家。第一是自廢武功,把和俄羅斯分家時得到的戰略核武器,飛機等軍事裝備!廢了。導到後來的任人宰割!第二不考慮自己的地理位置,全面西化,和俄羅斯這個最大最強的鄰居搞砸了關係。第三國內政局不穩,在國際上左右搖擺。國內沒有出臺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造成現在的局面就一點都不奇怪了,等到克里米亞丟了,也許才有點覺醒,知道再亂下去可能不光丟克里米亞的事了。但一切都為時已晚了,克里米亞丟了是永遠的回不去了。


珍珠黑月季花1


想告誡烏克蘭一句話。不可依遠強援,抵近敵。說明白點,不能依賴遙遠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勢力,來對抗臨近的強大的俄羅斯。

克里米亞問題確實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問題,克里米亞的國土地位已幾易其手。蘇聯時期,烏克蘭籍的蘇聯主席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劃歸當時的烏克蘭共和國管轄,不能不說多少有一些民族情節在起作用,但卻埋下了蘇聯解體後,俄烏爭端的禍根。

這和開始的告誡有啥關係呢?

當然,蘇聯解體後,獨聯體國家中,除俄羅斯外最為強大的經濟體就是烏克蘭,無論農業、科技甚至當時繼承過來的軍事裝備,對於烏克蘭來說都是膘肥體壯的標誌,而非強大的象徵。太肥就有人覬覦,北約拿俄羅斯沒辦法,但烏克蘭總是可以被利用的,至少不能讓你再重回俄羅斯陣營啊!

這讓我想起一個牧民的傳說,養了很多羊的牧民,一夜之間羊圈中被咬死了很多羊,平時偶然會有臨近山裡的狼來叼只羊跑了,損失不大。但這次羊的數量不少,但卻被咬死了很多,損失太大了。一個獵人告訴他,這是遇到外來狼群或孤狼了,這些狼到了不是它們的地盤上,是不會留下活羊的。

這些羊不是外來狼群可佔有的利益。它們只有犧牲。

國家之間可分為盟友和敵對陣營,但有些國家,尤其哪些自身短視、沒主見、又不自強的國家,那你只能成為利益相關國,非盟非敵,永遠擺脫不了被利用的地位。如果你還有地緣牽連其中,那麼歷史總在你這裡重演著悲劇。

烏克蘭和中國唯一可以獲得長遠國家利益的發動機交易都被美國所迫而取消。

這和沉默能有多大關係呢?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死亡,能怨什麼宿命。只是上演著不亂但卻衰敗下去的劇情。


揮黑狩哲


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讓烏克蘭舉國震動,結果與題主結論恰好相反,波羅申科上臺後的國家更亂,東烏克蘭甚至發生前南斯拉夫戰爭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以致當下東烏處於遊離國家主體的境地。

克里米亞是烏、俄關係的“試金石”

克里米亞在13、14世紀是韃靼人建立的汗國,15世紀後,該地在奧斯曼影響控制下,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7世紀後,沙俄與奧斯曼在黑海及周邊陸地進行9次戰爭,1791年起,克里米亞歸入沙俄版圖。

1954年,為紀念“俄烏統一”300週年,蘇共書記赫魯曉夫決定將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劃歸烏克蘭。

1991年蘇聯面臨解體,烏克蘭舉行獨立公決時,全境投票90%以上支持獨立,支持率最低為克里米亞的54%。

一個基本事實烏俄乃至國際社會均認可,克里米亞“劃歸”烏60年,烏克蘭獨立20多年,直至2014年該地“迴歸”俄羅斯,其居民的民族構成為俄羅斯、烏克蘭、韃靼各佔60%、24%、12%,俄語主導。

2014年2月,烏總統亞努科維奇在與歐盟簽署聯繫國的關鍵時刻動搖,“激怒”了反對派和西部烏克蘭民意,舉國動亂,基輔抗議聲浪高漲,亞努科維奇被迫下臺,接班的臨時政府對俄羅斯“離心離德”,靠攏歐洲。

2014年2月28日,俄羅斯軍人兵不血刃佔領克里米亞,加快該地法律併入俄羅斯的步伐。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決,超過97%投票贊成入俄。3月20日,俄羅斯批准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

烏克蘭的兩次“橙色革命”是它動亂的起點,其背景更深刻:東西分裂,俄烏兩族對立

1991年獨立至今,烏克蘭已歷6位總統,克拉夫丘克和庫奇馬是“老江湖”,對烏俄關係拿捏較準,在西方與俄羅斯之間保持平衡。2004年,庫奇馬之下的時任總理亞努科維奇在大選中獲勝,反對派陣營的尤先科在季莫申科支持、西方煽動下發起所謂的“橙色革命”,通過街頭運動讓亞氏交出還未拿到的權力,尤先科與季莫申科總統、總理唱起“二人轉”,與俄羅斯大打“天然氣”之戰,政治安全經濟去俄化。5年之後,親俄的亞努科維奇上臺,烏克蘭外交傾向俄羅斯。不幸的是亞氏在位4年又被街頭革命趕下臺。

此後是親西方、力拼俄羅斯的波羅申科從2014年執政至2019年,去年5月20日起,演員總統夢想成真。

從人文看,烏克蘭以南北走向的第聶伯河為界,國家有形無形東西兩分:東部是烏俄兩族混居,但俄羅斯人的聚居區,多數人母語為俄語,歸順俄羅斯東正教;西部認同烏克蘭身份,使用烏克蘭語,居民多為東正教中其他兩教派(已與莫斯科大牧首完全分裂)信徒和天主教徒。

烏東部在沙俄/蘇聯高壓統治下延續300多年,經濟上在蘇聯時代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西部則先後在波蘭/立陶宛、奧匈、波蘭等另一種統治環境下,社會農村化,經濟上體現出“邊緣”的落後特徵。

由此反映在政治、社會,東部人更願同俄羅斯建立緊密關係,選票多投向左翼政黨,西烏克蘭則嚮往歐美,是民族主義政黨的鐵桿票倉。這種“分裂”在色譜上也有鮮明表現,西部勢力和民族主義政黨把國旗上代表麥田、寓意農業立國的黃色演繹為橙色,而東部和烏克蘭地區黨以藍色為象徵,橙藍之爭成為烏克蘭政壇的一道風景線。

烏克蘭之亂是政客不識國家的地理定位、歷史方位,沒有適合自身國情的戰略定位,成為美國遏制俄羅斯的“馬前卒”

烏克蘭面積排歐洲第二、人口第七,位置重要,資源豐茂,又有出海口,本可踏踏實實,做定西方與俄羅斯的橋樑。

不幸的是,烏克蘭國內有一種“類波蘭”思潮,以為像西鄰那樣反俄、親美,一意加入歐盟、北約才能救國,才能發展。他們沒有看清波蘭與烏克蘭的本質區別,烏克蘭與俄羅斯有剪不斷理還亂的複雜糾葛,不似波蘭可以與蘇東歷史一刀兩斷,學它倒向美國等於自我毀滅!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心心念念克里米亞、東烏不會帶來烏克蘭的蛻變,反而背上深重的包袱難以前行。只有穩健發展、包容開放、平等共存、欣欣向榮才能重獲國家凝聚力。


ruixuezhaofeng


我覺得完全是不團結所致,沒有一點凝聚力,有的親俄,有的親美,有的親歐,還是普京英明果斷,看到這種形式閃電把克里米亞拿下


youpinggen732


這是烏克蘭的外交戰略出現重大失誤,這種失誤還在繼續下去!他和俄羅斯相鄰,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和俄羅斯鬧翻,而去擁抱美國,這就是戰略失誤。


水哥2318


烏克蘭亂的根源在西方。吃虧的還是烏克蘭自己。如果繼續亂下去。烏克蘭就會徹底垮掉。


帥氣的毛衣1


有能力的領導人,不要把國家稿得太亂,只要保做現有的人力物力才力才能保衛好自己國家,明之不可為而為之的戰爭,會失去比現這或多,


汪建忠磚廠


烏克蘭這個國家,現在上屆主政的政客們就是菜鳥,不瞭解國際情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實力。

第一:看不清實際情況,如果以前的總統利奇馬和,亞努科維奇,走他這個路線,不會到今天這個地步,他們是走在西方和俄羅斯的中間路線,兩邊得利,就像印度那個奸人一樣。

第二:自廢武功,人家頭都擠破了頭,要發展核武器,他有了核武器自己廢掉,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軍火工業,就像巴基斯坦一樣,各方面巴基斯坦遠不如烏克蘭,丟了核武器,巴基斯坦就沒人敢動他,印度那麼強大的還要考慮三分。

第三:現在烏克蘭這些官員門頭腦植入三歲小孩的智商,他不仔細想想俄羅斯的實力,為什麼西方,北約國家,歐盟30個國家糾結在一起,不敢動俄羅斯一根毫毛,證明美國是個紙老虎,說起來那麼強大,為什麼他一個美國不敢惹俄羅斯,他美國糾結三十幾個國家還是不敢惹俄羅斯,這烏克蘭你不仔細想一想,和俄羅斯作對有你的好果子吃嗎,如果你不調整政策,在和俄羅斯搞對的,別說你一個克里米亞,就連你一個烏克蘭的國家到時候都沒有了,他不去好好學學印度,兩邊走鋼絲。


自駕周遊全國每個城市


小國家只能知趣明智地在大國夾縫中存在,切忌不要在大國之間選邊站。更不能借某一國之勢力去攻擊另一個大國,越南,烏克蘭就是前車之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