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片-松鼠圖鑑(下)

接著昨天五個小寶貝接著給大夥發。

六. 巖松鼠

巖松鼠(學名:Sciurotamias davidianus),別稱掃毛子、石老鼠,屬齧齒目松鼠科,是中國特有物種。巖松鼠體型中等,體長約210mm。尾長短於體長,但超過體長之半。尾毛蓬鬆而較背毛稀疏,全身由頭至尾基及尾梢均為灰黑黃色。背毛基灰色,毛尖淺黃色,中間混有一定數量的全黑色針毛。

科普片-松鼠圖鑑(下)


巖松鼠晝行性,營地棲生活,在岩石縫隙中穴屠築巢,性機警,膽大,多棲息于山地、丘陵多岩石或裸岩等地油松林、針闊混交林、闊葉林、果樹林、灌木林等較開闊而不很鬱閉的生境。巖松鼠每年繁殖1次,每胎可產2~5仔,最多8仔。

巖松鼠體型中等,體長約210mm。尾長短於體長,但超過體長之半。尾毛蓬鬆而較背毛稀疏。前足掌指墊3個,掌墊2個。後足不具蹠骨墊,趾墊4個。雌性乳頭3對,胸部1對,鼠鼷部2對。口腔內具頰囊。前足第2~5指發達;第1指退化,僅保留一甲狀突起。後足5趾。爪均正常。

巖松鼠全身由頭至尾基及尾梢均為灰黑黃色。背毛基灰色,毛尖淺黃色,中間混有一定數量的全黑色針毛。腹毛較背毛稀、軟,毛基亦灰色,毛尖黃白色。眼周毛白色,形成細的白眼圈。耳後毛白色,下頜毛白色,須黑色。吻端至眼並後達耳廓毛色帶黃,隱約如一條黃紋。頭部其他部分較背毛色深。尾毛色似背毛白而較長和蓬鬆。尾毛尖白色,尾上卷時,形成兩道白邊,很易識別。

巖松鼠頭骨長橢圓形,較光滑。吻短而寬,鼻骨似長方形,後緣達顴弓前緣。眶間部平寬,眶上突尖出,眶間無嵴。後頭圓滑,顴弓平直。顎孔小,位於顎部前端。顎骨後端與臼齒後緣齊平或接近。聽泡發達,下頜骨粗壯。

七 .歐亞紅松鼠

(學名:Sciurus vulgaris):頭體長20-22釐米,尾長18釐米,體重為280-350克,雄性與雌性體重大致相同。臼齒(包括前臼齒)在頜的兩側各為5/4﹐上臼齒5枚,前後肢間無皮翼。不冬眠。隨季節及分佈地點不同,身上的皮毛也會呈現不同顏色,頭上及背上的顏色從淡紅色、棕色、紅色到黑色,胸腹部的皮毛則是白色或奶油。

科普片-松鼠圖鑑(下)


喜棲於寒溫帶或亞寒帶的針葉林或闊葉混交林中,多在山坡﹑河谷兩岸林中覓食。白天活動,清晨最為活躍,善於在樹上攀爬和跳躍,行動敏捷。平時多1-2只活動,但在食物極端貧乏時有結群遷移現象。在樹上築巢或利用樹洞棲居,以堅硬的種子或針葉樹的嫩葉、芽為食,也吃蘑菇、漿果等,有時吃昆蟲的幼蟲、螞蟻卵等。有貯備食物越冬的習性。每年春、秋季換毛。年產仔2-3次,一般在4﹑6月產仔較多,每次產仔3-4只。

廣泛分佈於歐洲中部到西亞等整個寒溫帶森林地區。歐亞紅松鼠頭體長20-22釐米,尾長18釐米,體重為28-35克,雄性與雌性體重大致相同,並不存在兩性異形的情況。歐亞紅松鼠長長的尾巴能夠幫肋它們平衡,特別是在樹與樹之間跳躍及枝幹上快跑的時候。睡眠的時候卷覆身體也起了保溫的作用。

隨季節及分佈地點不同,它們身上的皮毛也會呈現不同顏色,在古北區,該物種的毛色比任何其它哺乳動物具有更多的變化。這些松鼠的頭上及背上的顏色從淡紅色、棕色、紅色到黑色,有些個體甚至完全黑化在英國,紅色的皮毛就最常見,而在歐亞的其他地區,不同顏色皮毛的品種則同時存在。所有的歐亞紅松鼠胸腹部的皮毛則是白色或奶油。

每年它們都會季節性地更換皮毛兩次,夏天披上的皮毛較細薄,冬天則顏色較深並厚重。更特別的是這個物種會在每年的8月至11月期間,在耳朵上長出明顯的耳羽,耳端有一簇長而粗的黑毛。這種變化是它們獨有的特徵。加上一身亮紅的皮毛,使一般人也可以把它們與灰松鼠及北美紅松鼠等近似種中分辨出來。與其他松鼠一樣,它們都有鋒利及彎曲的爪,可以攀上懸於半空的樹枝上。

顱骨腦頂部凸圓,鼻骨至額骨中部幾乎平直;眶後突發達細長並向下彎。鼻骨後端略為前頜骨後端所超出,或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門齒孔短小,遠離上前臼齒前緣。顎骨後緣中間尖突;左右頰齒列外側均呈弧形。乳頭4對。

八. 長吻松鼠

又名“紅嘴老鼠”。


科普片-松鼠圖鑑(下)

外形似其它長尾松鼠,但頰無鏽紅色斑;尾毛不長但蓬鬆。尾 腹面僅基部略沾鏽紅色,其餘部分棕黃。

形態特徵:體長20~25釐米之間,四肢略短,尾細長,尾毛短而蓬鬆,背毛呈灰褐色,腹毛為灰白色。長吻松鼠一般生活在密林中,習性與一般松鼠無多大差別,但並非完全樹棲,常到地面、倒木及草堆覓食,晨、昏時分最活躍。

珀氏長吻松鼠

體長約為160—200mm,體重約為200g。尾短,只佔體長80%左右。體背橄欖黃色,耳後有明顯的鏽紅或淺栗色斑。臉頰、眼周及吻部兩側顯微灰黃色,下體白色而稍染淺黃,尾背與體背近似,尾腹面棕黃,兩側邊緣為黑色和白色。頭顱狹長,吻長。棲息於常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以各種植物種子、果實為主要食物。亦吃昆蟲。國內分佈於雲南、四川、湖南、湖北、貴州、江西、福建、臺灣;國外分佈於緬甸。(1)指名亞種分佈於雲南、四川、湖南、湖北、貴州、江西、福建、浙江、安徽。(2)臺灣亞種分佈於臺灣。

紅頰長吻松鼠

體長約200mm,體重210—330g。自吻至兩頰、股部和尾下面都是鏽紅色。體背及前後肢均為青黑色。但前肢赫色重,後肢黑色重,耳後具淡黃色斑。腹部灰白色。尾基與背同色。本種對生境要求嚴格。中低海拔的林區較多。屬半樹棲、半地棲。常於地面活動。多在樹洞、石隙內居住。晨昏活動,食性較雜。1-9月為其繁殖季節,毛皮可利用。國外分佈於泰國、緬甸、印度。中國有6個亞種:(1)指名亞種分佈於雲南。(2)西南亞種分佈於四川、湖北、貴州。(3)海南亞種分佈於海南島。(4)廣東亞種分佈於廣東。(5)滇桂亞種分佈於雲南、廣西。(6)川西亞種分佈於四川西部

赤頰長吻松鼠

又名赤頰松鼠。體長170~210mm,尾長116~165mm。背部、兩側和四肢外側橄欖褐色: 吻端和兩頰鏽紅色;耳殼灰黑色; 腹部和四肢內側汙白色; 尾上面黑色,下面中央為鏽紅色。乳頭3對,胸部1對,鼠鼷部2對。染色體數: 2n=38。林棲,營半樹棲和半地棲生活。白晝活動,尤以晨、昏最活躍。食果實,亦食昆蟲。1~5月有懷孕個體,每胎一般為2仔。分佈於四川、貴州、湖北、雲南、廣西、廣東、海南、浙江和江西

九. 蝦夷松鼠

科普片-松鼠圖鑑(下)


分佈於日本北海道,是分佈於日本本州以南的日本松鼠的亞種,體型比日本松鼠稍大。夏季與冬季毛色會改變。冬季時,背面為灰色、腹部是白色,耳朵有長毛;夏季時,全身為淡淡的紅褐色,耳朵沒有長毛。飼養方式與金花鼠相同,由於體型較大,需要大而堅固的籠子。冬天不須冬眠,照常活動。

十. 魔王松鼠

魔鬼松鼠是松鼠的一個品種,屬於歐亞紅松鼠,民間又稱魔王松鼠。魔鬼松鼠聰明好動,喜歡乾淨,飼養時應儘量選用寬廣而高的籠子,方便它們可以盡情玩耍。

科普片-松鼠圖鑑(下)


松鼠在動物分類中屬於齧齒目松鼠亞目松鼠科松鼠屬。體形通常中等大小,是寒溫帶針葉林和混交林中的典型代表動物。四肢強健,趾有銳爪,爪端呈鉤狀,體重通常在350克左右,

科普片-松鼠圖鑑(下)


雌性個體比雄性個體稍重一些。松鼠體態修長而輕盈,體長大約為18-26釐米,尾長而粗大,尾長為體長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不及體長。


科普片-松鼠圖鑑(下)

尾毛密長而且蓬鬆,四肢及前後足均較長,但前肢比後肢短。耳殼發達,前折時可達眼,冬季耳端具一撮黑色長毛束。全身背部自吻端到尾基,體側和四肢外側均為褐灰色,毛基灰黑,毛尖褐或灰色。腹部自下領後方到尾基,四肢內側均為白色。尾的背面和腹面呈棕黑色,毛基灰色,毛尖褐黑色。吻部、兩頰及下顛如背色,但偏青灰,耳殼黑灰色,冬毛具有大束黑色毛簇。個體毛色差異較大,為青灰色、灰色、褐灰色、深灰色和黑褐色等等。隨著地區的差異,毛色也有變化,如遼寧松鼠的顏色偏灰,而我國南方的松鼠顏色則較黑。此外,毛色還受季節的影響,冬毛灰或灰褐色,夏毛黑或黑褐色

就這些了,都是精心從網上摳下來的(哈哈哈),下篇給大夥介紹一下寵物松到底咋樣,是都那麼刺頭,還是有的會溫順可愛,敬請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