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很奇怪》声音的空间设计

拉片室 |《爱很奇怪》声音的空间设计


爱很奇怪

(2014)

导演: 艾拉·萨克斯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法国、巴西、希腊

片长: 94 分钟

豆瓣评分:7.8分


作为一名公开出柜的同性恋导演,艾拉·萨克斯(Ira Sachs)近两部作品都直接将镜头对准男同性恋,2012年的《点亮灯光》大概有一半的故事出自他自身的生活。艾拉的产量并不高,作品表中唯一有明星脸的是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婚姻生活》。但是,无论是否同性恋题材,他的作品最核心的要点当属“家庭—人情模式”。这一点从最近的两部同性恋题材作品《点亮灯光》和《爱很奇怪》中尤能印证,没有猎奇的角度,都是一种普世的情怀,若是将影片中的同性恋换作异性恋,丝毫也不影响影片之表达。

相较于《点亮灯火》那种混杂着青春期悸动和焦躁不安的无力感,仅隔两年的《爱很奇怪》显示出突飞猛进的质的飞跃,被法国《电影手册》的编辑们选入年度十佳之作。影片讲述了在纽约共同生活了近四十年的同性恋人本与乔治,二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举行了婚礼,在教会学校教音乐的乔治却因此而被辞退,两人因为负担不起公寓的租金被迫分居在亲友的家里,身心的流离失所让这对老人无奈、疲倦又酸楚。虽说不能与小津《东京物语》中那种浑然天成的东方式气韵相提并论,但是影片大量的固定镜头、留白式的跳跃剪辑、声音与空间的处理,倒的确拍出了几分东方美学神韵。

“爱很奇怪”,此刻的爱,换一种情景或许就变成了禁锢。不在一起住时,表达爱发自肺腑,可真的同一屋檐下,却发现再热切的爱也会被日常琐事所消磨,甚而滋生厌烦之意。艾拉或许想要表达的正是亲友爱人之间那种欲语还休、欲罢不能的情感维系,真要找到一个能够容忍自己一切毛病,相安一世的那才是真爱,就如本和乔治在侄孙的小床上相拥而睡,那是用四十年相濡以沫修来的不计万般无奈的肌肤之亲。

本文将试举一场戏来说明,导演是如何通过声音的空间设计来刻画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尴尬关系。

全片94分钟,这场戏发生在24:53-27:46处,近3分钟。内容讲述本在侄子家已住了一段时日,这一天本与侄媳凯特单独在家,凯特是在家写作的作家,而无所事事的本却在无意中不断地讲话,影响了凯特的写作。

这场戏共有23个镜头,除了第二个镜头为双人镜头之外,其余均为单人镜头,从视觉上呈现出二人事实上的不可交流。而这唯一的双人镜头在空间的布局上也可看出二人各置两边,中间的空间距离非常遥远,更强化了交流受阻这一信息(主要来自凯特不愿交流)。

拉片室 |《爱很奇怪》声音的空间设计


整场戏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凯特的写作进程被本打断。导演在声音的设计上主要用到了画外音,来呈现个人空间被侵入的尴尬。该场戏的第一个镜头即凯特的单人镜头,她在书桌前写作,本的画外音打破了创作空间的私密和隐蔽性,本与凯特聊起了一个朋友是她的粉丝,凯特不得不敷衍作答。整场戏本的画外音共出现了7次,每一次所对照的画面几乎都是凯特写作的镜头,当然是被打断的写作进程。


拉片室 |《爱很奇怪》声音的空间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这看似完整的一场戏其实里面包含了两个部分,其中可视作分隔符的是烧开水的哨声。这个声音的设置亦是作为凯特画面的画外音起,很明显是一个刺耳的干扰声,然后切换到本的镜头,他将火关掉,声音停止。再切换至下一镜头时,可以看出省略了中间泡茶、端茶等事件,是过了一段时间,镜头从凯特打字的手到凯特近景停留,她聚精会神地在写作,本的画外音响起,视为再一次打断她。


拉片室 |《爱很奇怪》声音的空间设计

以烧水哨声分隔并非多此一举,很明显,这两部分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与事件,凯特的态度也有所不同。第一部分是关于凯特的粉丝及泡茶一事,凯特在言辞中尚还以礼相待。而第二部分本提及了凯特的故事创作和自己的画画创作,在这里首次出现了凯特的画外音,显示出一种迫不及待要堵住本的话题的烦躁之意。

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场看似简单的对话戏不但将本的老无所依、流离失所、创造力的衰退、衰老的无力感都传达出来,而且最终又圆回创作空间被打断的主旨。后半段的话题由本讨论凯特的小说故事而起,却又忘记了故事情节,从而抱怨衰老让自己记忆力衰退。由小说论及自己的画作,由此忆及送给爱人乔治的画挂在卧室里,回忆中自由的充满爱意的自我空间与现实中尴尬的寄附于他人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凯特顺势建议本可以开始新的画作,本却无奈地回答道:“那是最困难的事,凯特,老实告诉你,我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搬过来,但是……如果周围有人的话,我就很难真的工作。我不能专心致志,你知道吗?”最后一镜,凯特近景,尴尬无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