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或許是中國崛起最大的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現在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大勢的傳染,因為我國早兩個月進入戰鬥,所以剛好國內與國外處於此消彼長的形勢下。加上美股兩次熔斷帶來的金融危機威脅,經濟危機的第一槍已經被打響了。大家都知道美元是世界第一流通貨幣,美股的暴跌導致美元貶值是一定的,進一步帶來的是美元穩定性大大降低。如果美元都貶值了,那麼國際上貿易往來怎麼辦?用什麼貨幣結算?什麼貨幣可以保持穩定經久不衰呢?

所以對中國來說,疫情的出現可能是因禍得福。一個月前因為世界衛生組織把中國設定為‘疫區’讓大家感到了一絲緊張的情緒,雖然說最後官媒解釋清楚了,但是大家會想到,就算是沒有官方性質的‘隔離’措施。我國引進的許多外商看到封鎖武漢、封鎖湖北,會造成製造業外流。資本逃離等。但是這些因為疫情在國外擴散全部煙消雲散,目前中國已經穩定,很快就能看到湖北和武漢解封。相比製造業外流去往疫情仍然不明朗的國家,還不如等個幾天就能開工了。實際的製造業想外流也沒我們眼中的那麼簡單。

就在耽誤了幾個月時間的情況下,政府在今年並未下調GDP增長指標。而且為了恢復經濟信心,我國政府已經開啟了40多萬億的新基建項目。而且這次吸取了08年的教訓,不會開放撒錢,而是集中傾向於、基礎建設、科研、醫療和信息工程方面。兼顧了短期和長期化的經濟刺激。國內集中擴大投資,在國際金融危機和疫情的威脅下,中國的錢,無論是積累的儲蓄和新增的貨幣,都會絕大部分留在國內經濟體制之內,不易流失。而國外疫情惡化,美國製裁中國,以往流失的內地資金也會迴流,充實內地資金供應,增強投資的信心。美國金融危機使原本避險的美元市場變得危險,國內資金外流,外來的資金不來和他去,國際資本市場會迎來資金流向的大逆轉。趨吉避凶的資金去哪裡呢?總的資金流入中國和人民幣市場的機會大增。內外資金結合,中國的金融形勢和實質經濟的發展互相推動,應是全球最佳。在這個時機,中國若果主動出擊,一是與日本合作,提升原來在第三國市場兩國企業合作的協議,在疫後大力進行投資合作。二是聯合俄羅斯,拉動日本在中東等地戰後重建,也在中亞、東歐推動發展的基建投資。三是與歐盟談判,在科技、產業上合作,趁歐盟受到難民、新冠肺炎疫情困擾而提出援手,但要改變以往重商主義的錯誤,追求互利合作。這是美國自顧不暇,中國對外政策一個巨大的窗口機會。用一帶一路倡議,用國際合治疫情,也藉國際金融危機,美國資本及美元受到衝擊之時,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