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處在南宋,你贊成岳飛直搗黃龍府,還是和談?

嘗古研今


趙構是心虛。他真支持岳飛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二聖既回朝也會感激趙構有功。讓二聖不在金幫受辱。受苦。不但不相趙構要回權。還會承認趙構有能力為國服務。只怨趙構心小。想到小的方面。沒有想到大的方面。誤國誤才完全是封建小心眼主義。


揚揚156319522


和談

從財政、軍事上說,恐怕南宋也沒這個能力讓岳飛直搗黃龍的。南宋之初,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只有1000萬貫,而岳飛一隻軍隊一年就要消耗700萬貫,也可以說,在宋高宗時,朝廷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省吃儉用給岳飛打仗的。趙構其實也是個很勤儉的皇帝,在杭州造的宮殿也沒有那麼豪華,但是你又不能不給,如果讓他自籌軍餉,軍隊能夠自給自足,自我解決後勤,那就成了軍閥,這也是宋高宗極不情願的,所以他必須不斷的拿錢出來,以此做為掌控軍隊的手段,也讓天下百姓知道,軍隊是國家的,不是個人的。

南宋當時也是內憂外患,由於連年戰亂,軍費持續上漲,農民負擔沉重,南宋建炎四年,鐘相、楊麼等率眾於洞庭湖地區起義。南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二月,高宗調集20萬大軍,命張俊為諸路兵馬都督,岳飛為荊湖南北路置制使,趨洞庭湖圍剿。在岳飛招降政策下誘惑,義軍大首領楊欽、劉衡、金琮、劉詵、黃佐等相繼出降,惟楊么、夏誠等仍據寨自固。岳飛知湖深莫測,乃納楊欽獻策,遣人開閘洩放湖水,放巨筏堵塞港汊,並於湖面散放青草,以破義軍車船優勢。後以楊欽為嚮導,進圍楊么水寨。楊么率水軍出戰,因水淺,車船機輪又被草纏住,滯不能行,被官軍擊敗,各個水寨或降或破,至此,前後相繼6年之久的一場農民起義被鎮壓。

以當時這樣的形勢,讓國人一直陷入戰爭,普通百姓能否承受得起,該是個問號。

從戰績上看,1131年1月至1137年,這期間他一直在和各個農民起義軍作戰。直到1140年金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事實上,朱仙鎮大捷並非大戰,在趙構的本紀中也沒記載,甚至都沒有提到朱仙鎮這幾個字。而把朱仙鎮戰事寫的最神奇的是一本叫《金佗粹編》的書,書的作者就是岳珂。

如果我們去翻閱史料,會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是岳飛在當時的作用就是阻止了金國近一步的南侵,為和談爭取了籌碼,無論岳飛心裡是多麼的想揮師北上,當時的條件都不允許,並且戰爭的主動權一直在金國手裡。因此,後世的史家幾乎有個定論,就是談和,不是投降的意思,和金國保持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劃分國土,是當時最有利,最理性的一個選擇,金國在此時也是到了強弩之末,談和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既然財政上軍事上都沒有條件可以讓岳飛直搗黃龍,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談。在戰與和上,朝廷就形成了兩派,而岳飛則是主戰派的旗幟,受到主和派的攻擊就不可避免了。


納蘭子悠


因為忙,白天沒空寫,所以寫的有點晚,請見諒!

對於題主出的這道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我是處在南宋,我肯定會贊同和支持岳飛直搗黃龍府,消滅金國統一江山。

因為凡是有血性、有骨氣的人,誰都不會容忍自己國家的皇帝被別國擄走、江山被別國侵佔、同胞被外敵欺凌這樣的奇恥大辱,肯定非得報仇不可!

但是悲哀的是:整個南宋政權高層包括趙構本人、都是沒血性沒骨氣的貪生怕死之輩,特別是以奸臣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它們不是在想如何幫助國家號召人民起來反擊金國侵略者、消滅金兵直搗黃龍府迎回二聖,而是在想如何打壓排擠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他們採用割地賠款的屈辱方式來取悅金國,以此換取休戰的“和”約。

以至於岳飛縱有滿腔殺敵的熱血也無法施展,被趙構用十二道金牌怱怱從戰場召回,最終被奸人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含冤而死。

縱觀南宋之所以會敗給金國,財力不足不是主要原因,也不是南宋軍隊戰鬥力不行,關鍵原因是以漢奸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在朝中佔有很大勢力,主戰派遭受他們排擠打壓和迫害,加上皇帝趙構又沒有骨氣,貪生怕死,主戰派得不到皇帝的支持,所以才會失敗。

總之,一個畏戰的皇帝和政府是不可能打贏反侵略戰爭的!!


大目


若你穿越成為趙構,你該怎麼辦?

真正的屁股就是腦袋——北宋中樞的作死

開封的自我毀滅

靖康元年正月,金軍突破黃河,兵圍東京開封,在李綱的說服之下,宋欽宗沒有南逃,而是扶持了李綱等主戰派,李綱率2000人擊潰了金軍的第一波攻擊。

隨後宋將馬忠、範瓊、种師道、姚平仲等率各路援軍20餘萬陸續到達東京外圍。深夜姚平仲夜襲金營失利,宋欽宗見勢害怕,便撤去主戰派李綱等人的職務。後在京城內的居民反對請願之下,李綱得以復職。

金國見只有6萬軍隊,可能會被宋軍包圍的情況之下,選擇退兵……

第一次開封之圍就這樣解了!但北宋中樞開始了作死的高潮!

李綱、种師道等人提出亡羊補牢的辦法,開始時宋欽宗是同意的,但宋徽宗的老臣們,則認為若是金人不來,屯兵百萬在黃河兩岸是要花很多銀子滴,說服了宋欽宗撤銷了該提議。种師道被氣死,李綱則被趕出了中樞……

金人真的來了……

屁股決定腦袋——康王趙構不敢越界

兵馬大元帥內部的分歧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兵再次包圍開封時,趙構在宗澤的幫助下,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奉旨盡起河北兵馬赴京勤王,結果河北各路軍馬集結後,出現瞭如西北軍一樣的分歧(西北五路軍馬出潼關時,鄜延路認為不能走潼關,結果分兵,範致虛所率四部被金軍突襲,只有鄜延路繞路到達開封,但兩帝早已經被金軍俘獲好幾個月了)。

第一次分歧:

就在河北軍全面集結時,宗澤再次提議急速救援開封,結果就在此時,開封來人了……籤書樞密院事曹輔帶蠟封欽宗手詔來到河北大元帥府,告知眾人,宋金開始議和啦……而且事可成也!

宗澤說金人狡詐,可能是欺詐之計,應該快速渡過黃河,佔據李固渡,聯合西北軍屯兵結堡,形成圍困金軍之勢態,可逼退金軍。汪伯彥等人加以阻難,勸告趙構先讓宗澤去斷李固渡,斷金人的後路,自己則是服從中樞之命,暫且觀望……

第二次分歧

宗澤攻取李固渡後,寫信請求趙構趕緊會師京城,同時寫信給北道總管趙野、河東北路宣撫使範訥、知興仁府曾懋,讓他們合兵救援京城。

趙構只是率兵越過黃河趕到大名府後,就不敢再越過雷池了,選擇屯兵觀望。而其他三路的頭腦們則認為宗澤狂妄自大,以武官身份調動地方,有違律法、祖制。

兩宋交際之時,哪來的錢糧作為軍費?

一、《黑水城北宋西北軍軍政文書》:

在清末,由俄國人盜挖了原西夏國的黑水城遺址,發掘出了一整套北宋西北軍軍政文書。為什麼北宋的軍政文書會在西夏國黑水城?史學界推測有兩種情況:

公元1331年左右,已經成為金國同盟的西夏,在金國的優越條件下發動了對北宋西北各路的戰爭。期間西夏國可能攻破了北宋的城池,又或者是在半路截殺了北宋的軍隊。因此這套文書被西夏人所獲取,並作為戰利品帶回了黑水城。

據這套文書上的考證,在1127年(靖康元年),北宋西北各路軍政,為了籌備勤王,將無法運抵首都開封的賦稅用來招募軍隊。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策應環慶軍馬 碟 第七將:1、第七將人二千人,馬二百匹。2、已差人告示所管漢藩諸族指揮首領、軍頭。第七將副將孫千少向鄜(fū)延路申請:乞差弓手一百三

而鄜(fū)延路給予第七將的回覆批示是“軍行日破”,即指示允許第七將徵調管轄各漢藩諸族的民兵、弓社,在軍隊出發前,允許第七將予“民兵”軍備的要求。並要求第七將在限定的時間內趕赴到制定的集結地點。

該文書上有策應人馬將帶隨軍,所需之物外,安排減輕獨身砲五七座等等軍械。同時鄜延路高級官員的文書顯示,策應環慶路軍馬,隨即做出出戰準備。以及將地方各地所受(收)的賦稅錢糧作為軍資,調往鄜延路指揮部,隨軍所用。

而根據宋史的記載,在公元1228年時,西北各路軍馬集結成功,另外由陝西安撫使範致虛所統帥的西北軍五部中,有其中一部是專門負責收攏被金軍擊潰的潰兵。文書中提及了收攏潰兵時,若有兵不服者,皆可殺。同時也有調配軍用物資,用於安撫、裝備潰兵的文書。

而這支西北勤王部,剛出潼關就被金人八千騎兵突襲一戰潰敗,退回了潼關之內,從此只能觀望趙構的表演,直至公元1331年金軍聯合西夏一起出兵,西北淪陷……

二、《南宋交通史》的研究

直至公元1335年,即紹興五年,宋高宗趙構遷都臨安後的第四個年頭,南宋才將在戰爭中被摧毀的荊、桂、粵、閩、川、豫等省的驛站修復完善。

為什麼趙構要遷都臨安?就因為臨安地處長江,可以依託長江接收荊、川的賦稅、可以依託海路接收閩、粵、桂三地的賦稅……

十三年不斷逃亡的趙構所面對的局面

公元1127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

他所面臨的局面:

一、他這個皇帝不符合法理:

兩帝雖在金人手中,可並未宣佈退位,宋人是不接受金人所廢除的說法。同時趙構即位時,連塊蘿蔔印章都沒有,後來還是金人冊封的偽楚皇帝張邦昌將金人給他的“受制於天”的玉璽送過來,以及宋哲宗那位被廢掉的皇后,送來的諭旨,才讓趙構手中有那一絲法理!(可能現代很難理解,但禮法是古代統治的根本)。

二、倉促稱帝

此時稱帝的趙構,估計旨意也只能在應天府和河北路同行而已。西北軍已經退回了潼關,而根據《黑水城宋朝文書》中顯示,在1227-1233年這幾年裡,西北軍文書上面的年號是金人冊封的偽齊劉豫所用的年號。

這就意味著,偽齊的軍事力量比趙構的還強……

三、黃泛區的兩淮

靖康二年,金人兵分兩路攻取北宋,東路軍攻擊大名府,大名府鎮守杜充掘了黃河來阻擊金軍,導致黃河入淮……北宋最精華的兩淮成為一片汪洋,史書的記載,黃河氾濫之際,兩淮當場死亡的軍民達二十多萬,數千萬人流離失所成為難民,隨後瘟疫橫行……

此時的趙構在渡過了黃河,駐軍在黃泛區的大名府時,看著嗷嗷待哺的難民,也不知當時的內心如何想。

四、巨寇橫行

趙構冊封宗澤為開封府尹時,宗澤手中只有數千軍馬,而開封府城外,有巨寇王善擁人馬七十萬,戰車萬輛、另外楊進擁兵三十萬,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各擁兵幾萬,往來於京西、淮南、河南、河北之間,侵擾搶掠,攻城掠地。

五、主戰派雖戰力強悍,可主和派實權在握

當時的主戰派主要是李綱,可李綱在靖康元年時已經被宋欽宗踢出了中樞了,雖然趙構提拔為右丞相,可問題是此時的趙構連蘿蔔印章都沒有。反而是那些逃出開封的主和派們手中還保留著兩帝時期的官印。

這就意味著趙構必須通過這些人才能調動一切軍馬和糧餉(歸功於北宋的體制,哪怕是國難當頭,這些文官們依舊按照之前的體制運行著)。

六、李綱的錯誤政治手段,以及趙構的軟弱政治手段

李綱為右丞相時,主張“一切罷和議”,嚴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以勵上節。前面提到了若不是張邦昌聽說趙構稱帝,立刻送來玉璽和太后諭旨,趙構連一星點法理都沒有。若不是張邦昌將各地的賦稅錢糧、權利移交趙構,趙構能控制的區域就是河北、兩淮一帶。僅僅數千萬難民和巨寇,就可以讓趙構逃亡了,根本無須勞煩金人。

因此李綱被投降派排擠了,投降派的說法是李綱“有震主之威”、“李綱為金人所惡,不宜為相”。

李綱整頓軍政的設施,有助於宋朝廷支撐局面,這是趙構所需要的,可他提出的“嚴懲張邦昌及其他為金兵效勞的宋朝官員”,是趙構無法面對的政治災難。

所以李綱再次在中樞呆了幾個月後,就被撤職了。只是此時的趙構,估計是被那句“有震主之威”給嚇到了。若是趙構將李綱派到地方,給予實權,李綱和宗澤在地方培植保皇勢力,完全是可以的。

可趙構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是將李綱的職務一擼到底,就如同种師道那般,活生生給氣死……

七、放棄中原、拋棄數千萬難民

這是趙構最大的敗筆,但若是真在那個位置上,你又該如何抉擇?

李綱剛離開中樞,趙構就認同了投降派的意見,退往揚州,完全放棄了中原、拋棄了數千萬兩淮難民……

這裡借用《投名狀》龐青雲殺俘前說的話:

圍城九個月……餓了九個月,饅頭一半要分為城內的百姓,一半要留做軍糧……這四千人,拿起槍就是兵(匪)。

前面也提到了巨寇用兵七十萬、三十萬、數萬……找不到糧食,趙構就是他們的“福壽祿”。找來糧食,他們就是臣民,就是趙構手中的玉璽、黃袍、羽冠。

八、兵變——皇家跌落神壇

揚州兵變了,這是宋朝歷史裡,唯一一次兵變囚禁皇帝的事件。也是主和派後面用來說服趙構最大的實錘!也是趙構重啟北宋制度“以中樞糧餉控制軍隊”的來源。

九、岳飛自我募兵抗金

公元1129年二月,苗劉兵變,事後趙構復辟。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趙構浮舟於海上。

十一月馬家渡之戰後,岳飛脫離杜充隊伍,獨自轉戰後方,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岳飛佔據廣德和宜興,以地方錢糧為基礎,招募潰兵、匪徒、金朝籤軍,訓練成軍,並四處攻伐金軍隊伍。

隨後岳飛聯合其他南宋軍隊,連連戰勝金軍,並於紹興三年,得到了從海上返回陸地的趙構恩賜“精忠岳飛”錦旗。紹興四年,岳飛聯合其他主戰派,收復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

就如同蔣委員長那樣,趙構有什麼理由敢去信任岳飛?當年他的家族是怎麼上位的?

所以別說直搗黃龍府了。每次岳飛提議北伐時,趙構只能通過要求岳飛必須先佔一地,等鞏固後才允許岳飛北伐。

這是一種制約的政治手段,只能通過由岳飛等人在前打仗,南宋中樞派遣官員一步步鞏固地方,用“軍資控制軍隊”,才能讓趙構(等人)放心。

再說了,趙構也曾與金軍對戰過,韓世忠在岳飛還在敵後作戰時,曾提出北伐,趙構的說法是“能戰金軍否?”(連勝字都不敢說)。結果是岳飛能正面對戰金軍,可他趙構卻連連逃跑了十三年之久。

這就是趙構心中最恐懼的地方——控又不能控,戰又戰不過,就連兩淮數千萬人民叫出的歡呼聲都是“嶽爺爺來了”,而不是他趙構的名字(搞不好還是詛咒)。



圖片均來源網絡

原創,此文字有些多。之前寫小說大綱時,曾有朋友玩笑式問,若你真的穿越成為趙構,該怎麼辦?


史之為用


這個問題首先你要先問自己處在南宋是什麼身份。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我猜題主的意思是把自己代入了宋高宗趙構的角色。

首先,其實趙構也不是從來不支持宋軍北伐。但趙構所希望的是宋軍在中央政府的絕對控制下北伐。換句話說他要掌握決定權。

這是由宋朝重文輕武的祖制和趙構本身的經歷決定的。

南宋初年的苗劉兵變,趙構唯一的兒子夭折,自己被迫做了一段時間太上皇,成為掌握軍權的軍閥化的驕兵悍將的傀儡。幸虧趙構其他軍頭如張俊等人堅決不認可兵變結果。起兵勤王趙構重新坐上了皇位。

所以後來的趙構堅決要把軍權抓在中央政府手裡。用岳飛等以前的軍隊中層取代原來的軍頭。後勤保障一定要由中央政府分配。效果也立竿見影,至少對比南明那一批軍閥,滿清一來就一槍不發投降了。南宋國家化的軍隊至少保住了偏安的半壁江山。

回到北伐,岳飛真正打到開封南郊的是第四次北伐。起因其實是因為金國大舉南征。這一次其實岳家軍只是宋金戰局的其中一路。當然,不可否認岳飛軍隊的赫赫戰功。但在其他路如張俊等戰敗或不勝不敗的情況下。其實後來的岳飛變得有點孤軍深入了。

秦檜趙構要求退兵,雖然主要是為了他們的議和大局。但是也有綜合考量全國戰局的因素和他們的統治因素。

結論:一個決策,其實很多時候是屁股決定腦袋腦袋。看你當時站在什麼立場和角度。


丁強888


這個問題很複雜,從情感上說肯定是支持岳飛的,北方故土盡陷蠻夷之手,中原百姓生靈塗炭苦盼王師北伐。但與此同時,客觀現實也是無法迴避的,主要這麼幾點:

1,財政困難,無法支撐連年作戰,多線作戰,畢竟宋金戰場不止中原,川陝前線的吳玠那邊也需要軍費。



2,趙構有難言之隱。把宋欽宗接回來他怎麼辦這樣的話我就不說了,說說另一個非常實際的情況。

金兀朮死前給金國皇帝上書說,如果宋軍北伐而且我們無法阻擋,那就扶持宋欽宗做中原的傀儡皇帝,以遏制宋軍攻勢,保全金國的北方領土。難道你岳飛會攻打宋欽宗?不會吧。

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了,那對趙構而言就是致命一擊,因為相比他大哥,他的皇帝來的沒有正統性。

趙構不傻,他當時也會想到這種可能性,所以他不敢把金人徹底惹怒,畢竟對方手裡有人質。

3,趙構跟父兄可能沒啥感情。如果瞭解趙構的身世和出身,就可以猜想,雖然他是宋徽宗的第九子,但很可能他對徽欽二帝沒啥感情。

因為他是宮女所生,他和他的生母一直都是不受待見的,在宮裡地位很低,常年見不到他爹的面,從一個人的正常情感去猜測,從小到大看著生母被那些嬪妃排擠,被他的父皇冷落,有怨氣也是可能的。所以,他最後接回了自己的生母,而沒管其他人。

所以,當時的局面真的非常複雜,我們切不可以今天的眼光去草率批判某一個古人。


北宋書生耶律蕭


這要根據我站在誰的角度想。南宋時期,金朝南下,戰亂紛天。如果我是一個老百姓,還是希望和談,一打仗害的是老百姓。打勝了還好,打輸了估計命都活不下來。還不如好好種地,拿點錢和談算了。如果在趙構的角度想,我是希望直搗黃龍府,因為按照岳飛的戰略思想,很有可能打贏。所以如何選擇是看在哪一邊的角度去選擇的。



用戶3584748039963


看到這個問題,我回答一下。

應該說如果處於南宋,應該屬於主戰派還是主和派。

先說主戰派。歷朝歷代哪個朝代能隱忍疆土喪失,都城被佔,皇帝被擄的啟齒大辱?所以主戰派就是要雪恥,以岳飛為代表。

再說主和派。打仗要錢啊?打仗要死人啊!給錢給面子就不用打仗了,雖說花錢了,但是沒有打仗花的多,也不用死人,多好啊?以秦檜為主。

當時宋軍實力應該能收復失地,因為山東河南等地都有大量扛金義軍,而且金朝當時還不能完全統治宋朝失地,岳飛的幾次北伐都有力的打擊金軍,但是在宋朝國內,主和派勢力較大,皇帝也是支持主和派的,主要在於皇帝怕武將勢力大不好控制,宋朝立國就是以武將勢力立的國,建國後又仰文抑武,推崇文官做大,也不要讓武將有太大的權利。喪失以武立國的信心,導致宋朝的軟弱。


大魚講史


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口號很好聽,但缺乏實現基礎。

1.政府幾乎要破產

在歷史上,宋朝的經濟被捧到天上去了,卻怎麼都無法掩蓋趙構政府經濟要在破產邊緣的事實,整個國家的財產幾乎都集中在大地主大豪強手裡。

打仗是要花錢的,要很多很多錢的,政府本來就在破產的邊緣瘋狂試探,萬一經濟破產,政府的結局只有一個——覆滅!

2.缺乏群眾基礎

南宋建國在南方,做任何事情,是需要南方人支持才能實現的。北伐有個很要命的特點,那就是讓南方人既掏腰包又捐軀,去爭奪那些與自己不相干的土地,解放那些與自己不相干的北方人。那麼南方人能獲得什麼?千萬別提什麼家國情懷的,小農思想才懶得搭理你。

不要說南方人不支持,就連南下的北方人都只停留在口嗨的層面上,舉個典型的代表,著名詩人陸游,那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還記得不?他倒是參軍啊,他倒是不領皇糧帶頭捐錢啊,他倒是籌款啊,他倒是組織民間力量啊......然後你發現實際點的他啥都不幹。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有個記者問老大爺有十億捐不捐,老大爺眉頭都沒皺一下說捐,記者再問那你有一頭牛捐不捐,老大爺想都不想直接不捐,為何?老大爺真有一頭牛!

你們正兒八經的北方人都只是口嗨,喊個響亮的口號,就讓我們南方人既花錢送腦袋,然後你們花前月下風流快活?口都懶得嗨你!

3.內部問題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南宋還是北宋,都是文官主導,岳飛北伐不符合文官集團的利益,文官集團需要一個可操控的武將集團,不可能接受和武將平起平坐甚至是被武將蓋過一頭。假使岳飛北伐復國成功,這天大的功績,文官集團憑什麼去壓制武將?文官集團能容忍武將與自己平起平坐的話,狄青也就不會抑鬱而終了。

當然了,還有綜合國力的問題,外交問題,也讓北伐成功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小鬧39


肯定支持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多麼豪邁霸氣!!趙構是怕岳飛收故土、迎二帝之後他的皇位不保,他只想做個偏安一隅的皇帝處處求和,純粹的軟骨頭。我估計當時的岳飛就算造反也是有機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