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勞累過度突發腦梗!19天治療出院後,他又毅然做了這個選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僅有18人的三亞交警育才中隊,承擔起了立才、雅亮2個一級檢查站和卡巴、那受2個區級檢查站全天24小時勤務的疫情防控任務。他們以崗為家,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抗疫一線。

抗疫劳累过度突发脑梗!19天治疗出院后,他又毅然做了这个选择

麥世忠盤查車輛

麥世忠作為育才中隊中隊長,每天連軸轉地奔走於各個檢查站,指導隊員與醫務人員相互配合,嚴格按照工作要求對通過檢查站的人員開展體溫檢測、行蹤登記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阻斷疫情傳播。由於育才生態區地處山區,晝夜溫差較大,他經常在中隊微信群裡發一些疫情防控注意事項,提醒大家注意保暖。而他自己,夜裡冷了,就裹緊身上的警服,哈口氣搓搓手,來回走動蹦躂兩下;夜裡困了,就躺在車上眯一會兒;肚子餓了,就吃一包方便麵;渴了,嗓子喊啞了,就喝兩口礦泉水。

抗疫劳累过度突发脑梗!19天治疗出院后,他又毅然做了这个选择

麥世忠在卡點部署防疫檢查工作

據瞭解,17年前,麥世忠參加過抗擊非典工作,因此他明白個人防護的重要性。疫情防控期間,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隊員戴好口罩、護目鏡,要求他們勤消毒,與檢查對象保持必要距離。疫情初期,防護用具供應短缺,他主動協調溝通,為隊員多方籌措口罩,確保隊員自身安全。

奔赴檢查站途中突發腦梗

2月18日當天工作任務重,麥世忠從早晨6點鐘開始忙碌到下午,片刻未休息。當天他巡查到立才路段,下車時突感頭暈,視野模糊,全身無力,他立即扶著街邊的大樹慢慢癱坐在地上。周圍認識麥世忠的群眾見狀,跑過來扶他到就近的藥店,找來風油精給他擦拭按壓頭部,片刻之後,身體稍感舒緩的他又立即投入到工作當中。

對家庭、對孩子,麥世忠虧欠太多。他家在吉陽區,但是他很少有時間回去,幾乎每天堅守在中隊和路面上,和隊員同吃同住同工作。臨近天黑時,麥世忠把檢查站的工作安排好後回家——當天是他妻子的生日,他特意趕回家中,要陪妻子吃一頓飯。妻子見麥世忠臉色不好,一再勸他在家休息一天。他卻說,現在疫情防控任務重,隊員都堅守在防控一線,自己作為一名黨員又是中隊長,更要衝在最前面,等到疫情結束後再請假休息。陪妻子吃過晚飯,麥世忠便匆匆離開家門,開車奔赴檢查站。

途中,麥世忠身體再次出現不適,當時他雙手麻痺已無力握住方向盤,立即靠邊停車並打電話叫朋友前來送他去醫院。醫生確診其為腦梗後表示,好在送醫及時,不然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努力工作,為保一方平安”

提到麥世忠,很多村民認識他。老人們經常說:“這個小夥子,能幹著呢!”在育才中隊,大家都親切的稱呼他為“阿忠哥”,因為他始終把育才中隊當成自己的家,把隊員當成自己的家人,讓隊員時刻感受大家庭的溫暖。長年在314省道上執勤,汽車的尾氣和馬路上的灰塵讓他看上去顯得比同齡人更加滄桑,但他幹工作的那股勁兒可絲毫不滄桑。在同事之間提到麥世忠的時候,“認真、踏實、負責任”是對他最多的評價。無論是處理一起小的交通事故還是糾處一起簡單的交通違法行為,以及現在的防疫工作,麥世忠都是親力親為,就是這樣,他成了同事們眼中的榜樣。

抗疫劳累过度突发脑梗!19天治疗出院后,他又毅然做了这个选择

身體恢復後,重新走向崗位的麥世忠

“努力工作,為保一方平安”是麥世忠微信上的個性簽名,也是他從警的初心,他以從警29年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和使命。雖然已年過半百,當年抗擊非典的小夥,已不再年輕,但麥世忠對公安事業的熱情不減,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交警育才中隊隊員個個鬥志高昂,堅守一線。截至2月21日,育才中隊4個檢查站共檢查過往車輛8821輛次、體溫檢測17437人次、勸返重點關注車輛40餘輛,為育才生態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零發生”的好成績貢獻了一份力量。

臥病在床的麥世忠仍在電話辦公,安排抗疫前線工作。大家勸他安心住院養病,他說:“隊員們都在一線,我要早日出院,儘快回到崗位上和大家一起並肩戰鬥。”

站起來重返崗位

“阿忠哥回來了,我們又有了主心骨,同時我們也很擔心他,畢竟剛剛恢復……”育才中隊輔警楊修龍對記者說。

1991年入警,29年的交警生涯,麥世忠用堅守詮釋了自己的人生信條。“我喜歡交警這份工作,一到崗位上渾身都是勁。”麥世忠對記者說:育才中隊管理著幾百公里的村道,一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4個卡點檢查站。育才生態區的交管任務十分繁重。加上疫情當下及支隊對偏遠山區的電動車不戴安全帽的情況提出特別要求,我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返回崗位。現在,根據19天的治療,基本恢復了狀態。3月7日,我出院了,9日就回到崗位,給中隊全體人員開了一個會議,之後就去各檢查站卡點進行了一邊檢查。“非常時期,工作要漸漸落地,跟緊領導的節奏。”麥世忠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之後,他又走向了車水馬龍的路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