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人生的枷鎖》究竟是什麼,你萬萬想不到……

我們該如何跟往事幹杯

有這樣一位作家,在他成名之後,回憶裡經常沉澱泛起,歲月給他帶來心靈創傷,這些心理的劃痕,頻繁出現在他的睡夢中,出現在他散步時、排演中和宴會上,成為他很大的精神負擔,直到他寫下了這樣一部小說《人生的枷鎖》。

毛姆《人生的枷鎖》究竟是什麼,你萬萬想不到……

這本書問世後,他發現自己終於擺脫了曾經痛苦和不幸的回憶,儘管如此,再次當眾朗讀這本書第一章時,他因情所感,再次泣不成聲。這個作家就是毛姆,很多的毛姆愛好者,都會建議你先讀這本書。

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古今中外,我至今沒有找到那位作家,比毛姆更直接大膽,赤裸裸勇敢揭露生活的真相了。

01毛姆的早年成長背景

毛姆於1874年誕生於法國巴黎,後來成為英國當代偉大的小說家和劇作家。父親是八個兄弟中的長子,是一名初級律師,同時也是作家與編輯。母親以她的美貌和出色的社交能力聞名於巴黎。

毛姆在六個男孩的家庭中排行最小,他常常跟大哥們到盧森堡和羅浮宮,從小就熟悉家中和畫廊的藝術品,深受藝術的薰陶。

他八歲時,慈愛的母親不幸去世,兩年後,父親也因患癌症去世,大哥查爾斯繼承父業並掌管全家的財務,二哥上了劍橋大學,最後當上大法官,而此時的毛姆被寄養在了伯父家。

從毛姆的童年成長經歷看,經歷了從巔峰跌入谷底的過程,雙親過世,他從家中最受寵愛的孩子,變成寄養在伯父家的孩子,這種現實生活環境的巨大落差,是他心靈的第一道創傷。

在自己家中,毛姆口吃的毛病並不突出,在這個脾氣古怪、自私、呆板的伯父家裡,他忍受著嚴重的語言缺陷的痛苦。

毛姆《人生的枷鎖》究竟是什麼,你萬萬想不到……

《人生的枷鎖》是毛姆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在小說中,主人公菲利普的缺陷被改成畸形腳,終其一生,都在受這個缺陷的困擾。

這個缺陷,如同毛姆的矮個子一樣是他第一個枷鎖,枷鎖之所以是枷鎖,因為自己對症狀的不可控性,以及任何人都可以嘲笑他的不可控性(口吃是最為典型的代表)。

“不論何時,任何人一生他的氣,第一個念頭就是提到他的跛足,幾乎沒有人能抵擋這種誘惑。”

他自己也控制不住,在幾次戀愛中,他敏感的心,無時無刻,自己都在有意無意都提到了這個缺陷。

人生的枷鎖中,這個雙相不可控的缺陷還不是最嚴重的。

02情慾——人生枷鎖中的枷鎖

年輕的主人公菲利普,在精神和身體上都有缺陷。他經歷過的人生枷鎖,包括家庭,宗教,情慾,金錢,職業等諸多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莫過於情慾方面的枷鎖。

在情慾方面,菲利普共接觸過四個女人。他與比自己大二十多歲的老處女威爾金森小姐的那段風流韻事,因為不是真愛的緣故,描寫得既醜惡又滑稽。

毛姆《人生的枷鎖》究竟是什麼,你萬萬想不到……

看過毛姆的其它作品,你就知道,毛姆筆下的女人,鮮有正面形象的,大多兇殘、低能、愚蠢。

偶有正常的,他也是一筆帶過,菲利普與業餘作家諾拉.內斯比特的友情,甚至於準備與他結婚的薩利的關係都是短暫的,描寫不多,他也並不愛諾拉或薩利,對於她們,他的感情是可控制的。

《人生的枷鎖》中描寫的“愛情”,實際上指他與蕩婦米爾德里德的感情糾葛,菲利普對她的感情是一種難以抑制的感情,所以他的人生枷鎖中的“愛情”,實際上是一種丟臉的枷鎖,女人是圈套和誘惑,他是一條上鉤的魚,他的人生枷鎖也以這條主線展開了。

03愛情一再受挫,菲利普確愈挫愈勇

青春期的菲利普初識米爾德里德,就陷入了對米爾德里德情網之中:

在經常用茶點的一個茶館裡,菲利普的同伴喜歡那裡的一個年輕女招待。同伴性情靦腆,讓菲利普幫忙前去搭訕,然而菲利普鎩羽而歸。

他遭遇冷落,心有不甘。一方面心裡老想著她,一方面氣憤自己的愚蠢。對方這個貧血的小女招待,居然不待見他,真是荒唐,他覺得不能洗刷這種恥辱,心裡就不能平靜。

就這樣,菲利普開始陷入了這段求而不得,想逃離又逃不出的困境,他開始想辦法,每天上茶館,一言不發,離開時也像平常那樣告辭。然而這一套對米爾德里德並沒有效果。

他竭力想別的事,不想再去茶館,然而腦子卻不聽使喚,最後終於絕望,對自己說:“想去就去,何苦與自己過意不去呢!”。

他繼續想辦法,軟硬兼施,從刻意冷落對方到試圖激起對方的嫉妒心,都沒有成功。

毛姆《人生的枷鎖》究竟是什麼,你萬萬想不到……

慣於探索自己的感情狀態的菲利普不能善罷甘休,他不斷地解剖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只有把米爾德里德當情人,方能根治這種墮落的戀情。他慾火中燒,如飢似渴,假如這點能得到滿足的話,他便能從束縛他的難忍的鎖鏈中掙脫出來。

他陷入情網的同時,一方面腿腳不受控制,一到吃茶點的時間,就往茶館跑。一方面大腦居然還很清醒,反覆在算計糾結矛盾。他一方面心裡瞧不出這個女招待,一方面卻還是想把她搞到手,甚至不惜以結婚為手段。

他發現每一天都對她更加鍾情,卻一再遭到拒絕,戀情變成怨和恨,第二次考試的失敗,他也不在意了,他還在考慮如何征服米爾德里德。

“他想米爾德里德必定也是血肉凡胎,也有七情六慾,問題在於如何喚醒它們,他有一套關於女人的理論,認為,女人本質上是色厲內荏,只要你纏住不放,她們就會俯首就範,關鍵是等待時機,耐得性子,用小小的殷勤來感化她,趁她身體疲勞,分擔她工作中的煩惱,來贏得她的歡心。”

菲利普這套理論,如果放在一個簡單、單純的小女孩身上,說不定會成功,然而他遇到了對手,他鐘情的女孩棋高一著,把妹的各種套路在她這裡,根本沒有起到作用,反而激起了他的怒氣。

毛姆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作家,在於他的直接大膽的語言風格,很少有人敢這樣寫。

04米爾德里德浪女回頭,被激怒

愛情的第一階段,她待他冷若冰霜,他自尊心受到傷害,想報復,直到她與德國人米勒結婚結束。菲利普的希望變成了絕望。

心愛的女人最終嫁給別人,這種情況,他從前也是想過的,一想到這裡,他心如刀絞,想過自殺,想過他的感情將會爆發,但是這一天真的到來時。

他只感到精疲力盡,他覺得自己好像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氣息奄奄,對一切問題都不感興趣,只希望別人不要去惹他。

小說讀到這裡,讓人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愛情是戰爭嗎?如果是相互想征服對方的戰爭,無疑這一回合,米爾德里德贏了,菲利普連招架的力氣都沒有了。

第二階段,米爾德里德被米勒拋棄,再次回來找菲利普。

菲利普不計前嫌,再次被她的情緒深深打動了,也顧不得想到自己過去的痛苦。

“她仰起嘴唇讓他親吻。從前他從來沒見到她這麼順從過。僅此一點,遭受過的一切痛苦都是值得的了。”

他心裡燃燒著比以前更加強烈的愛情。為此,他狠心拒絕了諾拉的見面,滿心歡喜交集地等著米爾德里德的到來。

他清楚的知道,諾拉比米爾德里德聰明,性情也好很多。她是個善良、勇敢、誠實的小婦人。然而他一心一意愛米爾德里德。即使她無情無義、卑鄙庸俗、愚昧貪婪,他還是愛她。他寧願同這一個受苦,也不願意和另一位享福。

因此他寧可撒謊,再次拒絕了諾拉,兩人分手後他暗自慶幸,這麼容易就了結了這件事,他上街給米爾德里德買了一些鮮花。

兩個人的晚餐很成功,氣氛也舒適愜意,米爾德里德卻告訴他,明天要去和別人約會。他無力阻止,再次沉默,真的感覺這段愛情很虐心。

米爾德里德走後,菲利普發現一本藍皮小書打開著反扣在沙發上,他順手把它拿起來,作者欄正是諾拉的筆名。

這一段讀起來好諷刺,米爾德里德曾說:“我實在喜歡他的書,他的書我全都讀過,寫的太美了。”

毛姆在這一段還嫌不夠諷刺,又補了一刀。

記得諾拉談到自己的時候曾經說過:“我在幫廚女工中名氣大著呢。她們都認為我很有教養。”但菲利普就是喜歡幫廚女工,真的是人生的枷鎖,逃都沒辦法逃。

菲利普繼續拒絕了才女諾拉的求和,在這期間,米爾德里德平安地生下了一個女孩,她繼續以編造謊言為樂,與菲利普身邊,與更高階浪蕩子格里菲斯勾搭在了一起。

作為一個浪蕩子,格里菲斯比蕩婦米爾德里德段位更高:“勾上一個女人是世界上最簡單不過的事,可是要甩掉就麻煩了。”

毛姆《人生的枷鎖》究竟是什麼,你萬萬想不到……

米爾德里德沒有懸念,又與菲利普的同學格里菲斯私奔,菲利普再次蒙受極大的痛苦和感情的創傷。

第三階段,劇情開始反轉,菲利普接納“殘缺不全”的米爾德里德同住,這時他對她已經沒有戀情,只剩下同情了。

米爾德里德開始“破釜沉舟”,她從前是瞧不起他的,此刻,境遇困頓,不甘心只剩下同情,還想要對方的愛情,沒有達成所願,被激怒,砸爛菲利普的家當,離他而去,重操賣淫舊業。

菲利普再次遇到她,對她渾身染上性病感到恐懼,只能幫她治病,再三警告她這是罪惡,可是她不聽勸告,並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這就是這段虐戀的始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永遠有恃無恐,直到相互視對方為路人甲。

05這段愛情枷鎖的啟示

站在男性讀者的角度,這是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對於作者毛姆來說,倘若沒有驅除這種難以忍受的、無法擺脫的記憶的願望,是寫不出這麼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的。

站在一個正常女性讀者角度,主人公是一個浪蕩子,愛上的女主人公是個蕩婦,又不斷愛上更高階的浪蕩子,男女雙方在這種感情中不斷沉淪,無可救藥,命運的安排似乎也只能這樣往下走,在精神領域這一對實在是天作之合,沒有再去禍害傷及無辜。

美國作家特德.摩根在《毛姆傳》中披露。《人生的枷鎖》中,米爾德里德的雛形來是個男青年,從側面揭示出毛姆早年的同性戀傾向,這注定是一段求而不得的愛情,生物學上,陰陽互補,異性相吸,原本就是自然規律,希望一個同性愛自己,是反人道反科學的。

毛姆《人生的枷鎖》究竟是什麼,你萬萬想不到……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如果初心就是錯的,後面經歷的一系列心靈枷鎖,痛苦迷茫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人生的枷鎖,真的是鎖鏈,至少在情慾這一塊,作繭自縛,是自己鎖住了自己。

閱讀這本名著裡,也是可以看出東西方文化是有很大差異的,中國人講究的是“天人合一”,修身、齊家、平天下,性情合一。

而西方人將情慾與心靈分開,所以,這個既鄙視又難以擺脫的枷鎖當然不足為奇了。這種痛苦的枷鎖是具有普遍性的,而並非只有毛姆如此。

不可否認,毛姆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他的偉大就在於他的真誠直白,直擊人心,讀起來心理有強烈的不適,但放下小說,你又不得不承認,這才是人生的真相。

《人生的枷鎖》在愛情這一千載永恆難題上,對年輕人也是有教育意義的。

如果你是一個女孩子,讀一讀毛姆的這本書,看看男人到底是怎麼想的,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還有一本書《別把男人不當動物》,作者楊冰陽,可以作為這本書的延申讀物,這是一本男人寫的科普書,從科學分析的角度,仔細分析男人這個物種,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主人公菲利普對於女人、情慾的觀點雖然有些偏激且極端且赤裸裸,但是還是能代表部分男性的部分觀點,對於時下流行的各類從西方傳來的,以獵豔或獲取利益為目的,大小“PUA”組織,東南亞“殺豬盤”騙局,無疑也是一個很好的反洗腦教材。

對於男性來說,對於菲利普的“悲慘痛苦且曲折”境遇,應該也有所借鑑,所謂的鎖鏈,其實就是自己捆住自己的鎖鏈,看清這一點,人生方得大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