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前哨“掃雷”兵——記離石區疾控中心流調組組長李建軍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役中,有這麼一群人是挺身而出的先遣隊,摸清“敵情”供指揮部參謀決策;是一個個涉險步入雷區的掃雷兵,掃除潛藏的密切接觸者和未發現病例這些“地雷”,為打贏戰役清掃出安全區域。離石區疾控中心主任助理、免疫規劃科科長李建軍就是其中的一員,作為一名疾控衛士,他用信念書寫忠誠,憑藉過硬的專業本領,衝鋒陷陣在戰疫最前線,為人民群眾堅守著第一道健康防線。

義無反顧向“雷區”挺進

戰疫前哨“掃雷”兵——記離石區疾控中心流調組組長李建軍

李建軍在密切接觸者家中開展流調工作。

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3時,離石區接到呂梁市人民醫院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報告,這也是呂梁市首例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報告,拉響了離石區與疫情戰鬥的警報,而屬於疾控人的戰役才剛剛打響!

作為區疾控中心疫情流調組組長及突擊隊隊長的李建軍向來未雨綢繆,他早早就主動申請在年三十、大年初一值班。當晚在市人民醫院值班的李建軍發現可疑就診病例後,冒著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險,立即趕到病區,與患者面對面溝通交流,詳細瞭解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的信息,向主治醫師詢問患者就診情況,仔細搜尋每一條線索,全面摸清患者的發病、就診、外出等每一個過程。從感染區病房出來,李建軍立即回到單位,馬上投入到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排查工作中。

“幾點去的藥店?現在身體感覺有什麼症狀?當時戴口罩了嗎?回家以後又去過哪裡?接觸過哪些人呢?……”因病例曾去過商場、藥店,儘管已是深夜,李建軍心中牢記和堅守新冠肺炎乙類甲管的原則,不停地撥打著一個個密切接觸者的電話,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調查。

醫療是處理存量,疾控是控制增量。追蹤每一個病例,把感染者送醫,控制傳染源,把每一個密切接觸者仔細排查出來進行隔離,切斷傳染途徑,嚴防疫情擴散,疾控流調工作成為了防控戰役勝敗的關鍵。“發現疑似病例後我們要立即開展調查,15分鐘內必須到達指定地點,24小時內完成調查報告,上報市疾控中心和區衛健局。”作為流調組組長,整夜未眠的李建軍帶領隊員們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在大年初一凌晨就開始了追尋病毒蹤跡的現場流調征程。

在疫情防控中,離石先後報告2例確診病例、1例疑似病例,涉及76位密切接觸者。由於病例患者活動軌跡複雜、時間跨度大、涉及人員多、患者配合不夠等因素,為本就艱鉅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如果患者或密切接觸者刻意隱瞞,關鍵的信息一旦不能被精確獲取,將會嚴重影響病人感染範圍和密切接觸者的判定,給疫情及時精準防控帶來很大阻礙。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中,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術,以寧願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高度警覺,李建軍和隊友們抽絲剝繭,順藤摸瓜,當患者回憶不清時,還結合電子支付憑證、監控、家屬佐證等手段,逐一還原其活動軌跡進行追蹤並現場調查。一次流調從詢問開始到最終形成報告平均耗時5-6小時,情況複雜時甚至要花費一整天或者更長時間。疑似患者、確診患者以及每名密切接觸者的基本信息、現住址、旅居史、接觸史、曾經去過的場所、乘坐過的交通工具、就醫情況等關鍵信息他都瞭如指掌,這些資料不僅留在了電腦裡,更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腦海中。在外行人眼中一個個看似毫不相關的片段,在李建軍的腦海裡卻串成了一條條緊密相連的傳染鏈條,成為了他摸清病例感染來源及可能傳播人群的科學依據。

“現場流調做到100分是我們的最低要求,因為1分的疏漏就會毀掉99分的付出。”遺漏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就等於讓前期的努力功虧一簣。嚴格篩查,不遺漏任何密切接觸者,鏖戰關鍵時刻,李建軍和他的隊友們傾盡所能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地與病毒較量著。

為生命站崗的逆行堅守


戰疫前哨“掃雷”兵——記離石區疾控中心流調組組長李建軍

深夜,李建軍在加班撰寫流調報告。

讓數據說話,助力疫情防控。沒有數據,就是空談,沒有數據,就無從下手,沒有數據,敵情就不明。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必須用數據作支撐!李建軍和他的同事們每天都要進行數據整理,科學分析,綜合研判,找出防控重點和薄弱環節,預測可能的流行趨勢,撰寫流調報告,提出應對建議。

“建議區衛健局暫停XXX診所的一切醫療活動。”“建議XXX暫停營業,繼續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密切關注員工身體健康狀況。”病例基本情況、基礎疾病史、旅居史、暴露情況、接觸史、就診情況、發病時間、應對措施、風險評估、建議……撰寫每一份流調分析報告容不得半點馬虎,專業、細心的李建軍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不漏掉一個數據,不錯報一次疫情,報告中的“硬核”措施和建議成為了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重要決策依據。

制定集中隔離場所工作制度、醫學觀察制度、公共場所消毒技術指引,下發公告、協查函……在李建軍和隊員們的努力下,一環扣一環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密切接觸者未被感染,得益於流調處置及時、判定準確、隔離到位。正是有了這樣的默默付出,我們才看到了每天的疫情數據變化,看到了指揮者的鎮定自若,看到了防控方案的精準施策,看到了必將最終戰勝疫情的勝利曙光。

“零新增”背後看不見的付出


戰疫前哨“掃雷”兵——記離石區疾控中心流調組組長李建軍

李建軍與隊友們研究制定防控方案。


戰疫前哨“掃雷”兵——記離石區疾控中心流調組組長李建軍

李建軍與同事們探討工作。

“我們不但要接觸患者,我們還要接觸潛在的病毒。”每一次出發都是為了“零”的記錄。咽拭子採樣、送檢是排除疑似病例的重要環節,也是距離病毒最近的戰鬥前沿陣地。每次帶領採樣送檢組和消殺組隊員們採集咽拭子時,李建軍和同事們都要穿上隔離衣、防護服,戴上N95口罩、護目鏡和麵罩,再套上鞋套和醫用手套。兩例確診病例出院後的兩週和第四周,需要進行為期14天隔離觀察採樣和28天恢復期採血清、採肛拭子和咽拭子,還要對密切接觸者及境外湖北等地入離重點人員全部進行採樣。採樣工作不僅緊張繁重,還有很大的感染風險,樣本量逐漸增多,工作量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每一次採樣都是對李建軍和隊員們體力、耐力的巨大考驗。“工作結束不了,脫不了防護服,不管多長時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衛生間,只能像機器人一樣連續工作,我們從中午12點一直忙到晚上12點,那天進村入戶一共採了60位密切接觸者。”李建軍同志如是說。

在這特殊的時期,李建軍和同事們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沒時間睡覺。累了,靠在椅子上歇一歇;餓了,吃上一碗方便麵,困了,俯身在辦公桌上小眯一會兒,卻又被急促的電話鈴吵醒,揉揉發紅的雙眼,甩甩髮酸的胳膊,轉身又投入到工作中……他們是一群“工作狂”,李建軍更是同事們眼中的“拼命三郎”;他是全中心走得最遲、來得最早的那個;他總是霸佔著辦公樓最後的燈光,長長走廊裡總有他忙碌的身影。

疾風知勁草,危難見忠貞。開展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國內重點疫區和境外返離人員的流行病學調查追蹤,採樣送檢、隔離,病例、疑似病例居住環境的消毒,復工復產企業的防疫指導,基層防控人員的培訓,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忙碌的李建軍和他的同事們用無聲的行動踐行著疾控人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參加過非典防控、麻疹疫情防控,二十多年來在一線的實戰經歷,讓李建軍成長為離石疾控的中堅骨幹,多次受到國家、省市衛生部門的嘉獎。在一次次鍛鍊中成熟、在一場場鬥爭中奮進的李建軍說,作為一名疾控人,就是要當好抗擊疫情的“掃雷兵”,做好人民群眾健康的捍衛者,這是疾控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姜利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