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今天,筆者想和你們聊聊人生哲理。今天,筆者想和你們聊聊人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充滿快樂。願望同之,結果異之:有的人常與歡樂作伴,有的人卻總被憂愁所惱。什麼原因呢?因為各人的機遇不同?未必。機遇雖能影響人生,但人生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的奮鬥。有的人幸運地考上了大學,卻在優哉遊哉中製造新的憂愁;有的人不幸名落孫山,卻在自學的不懈進擊中獲得了無窮樂趣。機遇並不一定能帶來快樂。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因為各人的處境不同?也未必。養尊處優者,寡歡少樂;貧賤憂成者,玉汝於成。生活中此類情況並不少見。看來,原因主要還在於各人的處世態度不同。怎樣的處世態度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呢?人是好比較的。比較並不是壞事。但不同的比較,對人的情緒和行為選擇卻會發生不同的影響。兩個人年齡、學歷、經歷都差不多。但各自的際遇和所處的環境不盡相同,結果工資水平相差了一、二級。工資低的同高的比較,心中就悶悶不樂了。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又如兩個人能力不相上下,或者說甲比乙還要高一些,但由於種種原因,乙提了幹,甲還是老樣子,甲又可能鬱鬱寡歡了。這樣的事情生活中幾乎到處可見。應該說,這些事情都是不公平的。然而,世界上絕對公平的事情大概是沒有的。在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剝削制度決定了人間充滿著不平等。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消滅了剝削,前所未有的平等成了社會現實。但馬克思早就說過,形式上的平等;事實上的不平等,還將通行於我們的分配領域,至於由於歷史、工作等方面的原因而造成的種種人為的不合理,也是難以盡免。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既然現實就是如此,那就不能要求不公平的事情就那麼例外地同你無緣。一是要看到有些不公平的事情是很難避免的;二是要相信隨著改革的進行和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今後辦事合理性一定會大大增加。如此去想,何以不“樂”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比較的效果是同人的期待的程度密切相關的。有位心理學家提出這樣一種快樂方程式:快樂滿足或慾望。這個方程式雖然不能說很準確,但確實揭示了人的快樂感受是同心理狀態密切相關的。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譬如加工資,甲、乙兩個人同樣是加到半級。甲由於原先認為自己是加不到工資的,慾望值很低,如今加到班級,感到很滿足,頗有些喜出望外。而乙呢?由於原先估計自己篤定可以加到一級工資,慾望值比較高,如今也只加到半級,內心慾望沒有全部滿足,於是很有些失望。這證明,快樂與否及快樂的程度,不僅取決於客觀現狀,也取決於人的內心慾望。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還有些不愉快甚至很不愉快的事情,經過心理調整,降低慾望值,就可以避免出現;一旦出現,也能使自己的精神及時地從抑鬱中擺脫出來,而賦予新的活力。這樣說來,安於現狀值得提倡了?當然不是。不但在舊社會,安於現狀是落後的表現;就是在新社會,安於現狀也是缺乏進取精神的反映。生活的活力在於進取。沒有進取,就沒有生活的火花。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但我們說“知足常樂”,並不是要青年朋友安於現狀,而只是意味著苛求現狀的態度不足取。“現狀”終究是我們自己(有時包括我們的前輩)奮鬥的結果,它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某一個人強加的。因此,苛求於現狀,除了給自己帶來消極影響以外,對改變生活並無積極的意義。“知足”可以使人“常樂”;但是,光有知足之樂,樂的範圍和程度畢竟是有限的。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據心理研究告訴我們,滿足是一種樂,追求也是一種樂。人活在世上,總得有新追求,因此,還要講“常樂於不知足”。“不知足”於什麼呢?第一,不知足於工作、學習。知之無涯也,行之無涯也。這些方面都是沒有止境的。業務精了,還可以精益求精;工作好了,還可以好上加好;知識多了還需要不斷更新。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和水平,才會有奮鬥的樂趣。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而什麼事情都看得很“穿”,無所追求,雖能快樂於一時,很快又會愁緒滿懷。八小時內外是互相聯繫的。幹得出色,玩得痛快,將逐漸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哲學。而中國女排教練袁偉民的“過來之談”,很值得我們玩味。一九八一年,袁偉民執教的中國女排首次獲得世界盃冠軍後,有人曾問過袁偉民心情如何。袁偉民回答說,取得冠軍當然高興,但我們不滿足於現狀,新的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比賽還在等著我們。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三年之後,當袁偉民帶領中國女排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奪取金牌,並獲得世界盃、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的“三連冠”後,又有人問袁偉民有什麼打算。袁偉民回答說:“三連冠”已成為過去,新的高峰需要我們繼續去攀登。正是在這不懈的奮鬥中,袁偉民和中國女排姑娘們品嚐到了人生的奇妙樂趣。要是中國女排滿足於原先的成績,雖有當時的快樂,但很快苦酒就會取代瓊漿,呈現在女排姑娘面前。

人生哲學:“知足常樂”與“常樂於不知足”

綜上所述,不知足,其實也就是一種心理目標。哀莫大於心死。沒有目標,心死必哀。有了目標,就有奔頭,就有做人的味道。而且,不知足的樂,也能衝談、抵銷其他方面的不樂乃至痛苦。居里夫人在丈夫遭車禍後,也曾痛苦得簡直不知所措,但當她像陀螺一樣在科研領域裡高迅旋轉時,一切不快便被拋之九霄雲外。達爾文一生受病痛折磨,每每想到自己的身體,也是鬱鬱寡歡,同樣是工作上不知足的追求,使他忘卻了痛苦,常樂於奮鬥之中。確實,經常想到自己的追求,樂觀的處世情緒就會常伴你的身邊。謂與不信,你也可以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