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式XX"上頭",不應該過度放縱自己

作為原本用來形容喝酒後的眩暈、頭疼等症狀的“上頭”,得益於在今年7月熱播劇《親愛的,熱愛的》中,扮演男主人公的李現於微博的一句詮釋,因此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李現式XX

▲扇子上的”太上頭了!”成為了熱門的調侃用語,帶動了“上頭”一詞意外走紅。


由此誕生出的一個新詞“上頭姐妹”,則用以形容被“甜蜜”衝昏頭腦時的狀態,又或形容煲劇時“磕糖”傻笑的姐妹們。哪怕沒有看過此劇的人,也會欣然接受此款“定製“的表情包,用以調侃日常之中的“享樂”時刻。


比如,當對某一事物持續興奮、激動的情緒,亦或被幸福和快樂狠狠擊中,每當這種時候,便可以說“沒錯,我上頭了。”


李現式XX

▲還配上了李現在劇中的演繹,做成了不同的表情包。


“上頭”的背後,藏的是什麼?

______


現實中,我們也有不少喜聞樂見的“上頭”行為,比如吸貓。


“看一個人是否有貓”登上了寵物鄙視鏈的頂端,“有貓可曬”成了人生贏家的標配,甚至於,那些隔著屏幕的“雲吸貓”,也不啻為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好習慣。


李現式XX

▲對吸貓文化的漫談,有句是這麼說的:“別看有些人表面光鮮,其實背地裡連只貓都沒有。”


在2018年一項《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調查中,80後、90後的上班族佔吸貓人群構成的大多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吸貓這個事“上頭”,大概源於他們看待吸貓行為的本身,便帶了一種“解壓”的主觀意識。柔軟嬌弱的動物總會讓人身心柔軟,從而收穫一份被治癒的感受。


《心理醫學》雜誌之前刊載的一篇研究也表明,愛撫寵物可以讓人體內與壓力有關的激素水平產生變化,從而釋放出更為積極的心理暗示。


李現式XX

▲吸貓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得到緩解,人也會更積極、快樂,充滿希望和滿足感,從而變得更有活力。而在吸貓的同時,抽盲盒也成為了當下年輕人極為“上頭”的行為之一。好奇心及對某種“隱藏款”的消費驅動下,盲盒讓人越來越“上頭”。有組數據可以說明這一點。在今年的雙11,熱門盲盒品牌之一的泡泡瑪特,成了天貓玩具大類TOP1。不僅銷售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值,在短短1小時內的成交額也大批量地超過去年雙11。大部分人看到的不僅是“隱藏款”所帶來的延遲滿足,消費一種“不期而遇的快樂”,才是關鍵。


李現式XX

▲圖為罐頭豬LuLu。


為什麼像吸貓、抽盲盒這樣的行為,會讓我們“上頭”呢?一方面,類似於遊戲能帶給人的釋壓效果,吸貓、抽盲盒填補了我們無聊想要取樂打發時間的情緒空白,刷抖音、快手時每一次下滑都有未知視頻的出現,抽盲盒的“不確定性”也帶給人一種對間歇性變量獎勵(intermittent variable rewards)的期待。


李現式XX

▲有時,雖然不清楚盒子裡是什麼,但靠消費就有可能獲得想要的款式,還是會大大激發我們的購買慾.“盲盒一面牆,北京一套房”,精準概括了盲盒愛好者的“上頭”程度。


另一方面,當人們被孤獨、疲憊、厭倦、困惑甚至沮喪等負面情緒裹挾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採取行動,以走出情緒這層“烏雲”的籠罩。這也是美國學者Nir Eyal和Ryan Hoover在《上癮》一書中提出的論點。它們通過一系列驗證向我們解釋了之所以一些消費行為可能使我們“上癮”,背後是因為人的思想亦或情感上的心防被攻克。有一點必須承認的是,我們對一件事情投入越多,通常就越認同或喜歡。


李現式XX

▲《上癮》一書中提到,連續的“上癮循環”,可以讓越多的消費者成為“回頭客”,進而實現循環消費的終極目標,而不是依賴高昂的廣告投入或氾濫粗暴的信息傳播。如果認定某種行為是解決情緒問題的良藥,就會習慣性向它尋求慰藉和關懷,越投入,得到的“被認同”感,則會越強烈。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我們大部分的日常中,吸貓、抽盲盒或是遊戲、電競,無論哪一種“上頭行為”,往往不因時間的推移,從人們視野中淡去。長期處於996狀態下的我們,往往需要一些“不期而遇”的溫暖或是快樂,來填補枯燥的日常。比如,當工作中遇到挫折,或與生活中的重要他者發生不愉快時,我們更傾向於通過一些能讓自己放鬆的行為進行自我調節,釋放負面情緒、舒緩疲勞。

李現式XX

無論是刷劇、吸貓,還是買盲盒、打場遊戲,哪怕擁有一天的安睡,也無外乎是為找一個情緒的“喘息口”,讓自己釋壓。事實是,人生苦短,姑且及時行樂:似乎,允許一些“上頭”行為的存在,才有直面生活之“南”的氣力。但換句話說,若想對自我進行一場真正的療愈,上述提到讓我們“上頭”的行為,並不能嚴格意義上幫助我們抵達深度的放鬆。找到一種“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釋壓方式,長遠來看,往往更行之有效。

李現式XX

▲跑步受越來越多人歡迎,因為一呼一吸間,即是對壓力的解懷。

釋壓的正確打開方式

______


如何排解壓力?心理學上有一個簡單易操作的釋壓法,被稱為“放大小小的愉悅感”。比如,不要低估午後第一口咖啡帶來的愉悅,當你長時間站立後終可坐下休息,或是被趣事逗得哈哈大笑、飢腸轆轆時飽餐一頓時……通過提醒和練習,你便可以在“擁有身體”這樣簡單踏實的愉悅中度過。每一天不管有多麼糟糕,都會有無數這樣的機會讓你感到一瞬間的輕鬆。

李現式XX

說到這裡,我們也為大家推薦一些運動解壓法,它們不僅有助於身心健康,興許還能幫你打開正確釋放壓力的方式,獲得一種更為持久的“上頭之樂”。放空冥想


當進入冥想狀態時,想像力、創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湧出,對於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身心也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冥想的方法有很多種,坐禪冥想、站立姿勢冥想、甚或舞蹈式冥想,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冥想方式,才能夠讓身心得到最佳的放鬆狀態。


李現式XX

▲在忙碌與疲憊共存的現代生活中,冥想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必然的放鬆與解壓最好的方式。


瑜伽之道瑜伽更像一種心靈的技巧。就像《薄伽梵歌》中所說的:“內心的平靜就是瑜伽的標誌。”瑜伽把注意力從外在環境帶回我們的身體。更進一步,把注意力帶回到心智,見證心智出現的思緒,甚至連這些都成了景物,如此就更深入內在。瑜伽停止心智的波浪,讓我們穩定在內在之中。透過瑜伽,我們與生活不同面向的存在聯結。


李現式XX

▲在任何變動的情況下,都穩定在自己的本性之中,這是瑜伽。任何把我們帶回自然,和諧、喜悅的,也是瑜伽。


來場拳擊吧


拳擊不僅是釋放,也讓人直面恐懼。在激烈的對抗中,拳擊是一種發洩。


直面拳頭的擊打,擊中對手所收穫到的成就感往往只是很小一部分,在學會如何調和必要的謹慎與內心的鬥志中,拳擊更是一種鍛鍊自己身體,及精神專注力的生活方式。


李現式XX

▲拳擊對緩解生活工作壓力有幫助是因為在對抗中要消耗能量。


雖壓力是工作生活中無法迴避的一部分,但也無需苦心練習應對或逃脫它的辦法。腳踏實地,相信自己有可靠、現實的方法來緩解壓力才能破開這層情緒的牢籠。


部分圖文編選自《LOHAS樂活》過刊內容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