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因女兒作業問題,發生爭吵,婆婆只罵兒媳“別給我兒子拱火”

(文丨波帝)

婆媳矛盾有些是源於婆媳兩個女人之間的小事情,有些則是由他人原因而升級為婆媳之間的矛盾。

這個他人,可能是老公,可能是子女,也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及親朋好友,兒媳希望得到自己老公更多的關愛,婆婆卻認為兒媳在向她示威。

兒媳輔導孫子家庭作業的時候,有時說話語氣重一些,聲音大一些,都是常有的事,但在婆婆看來,這就叫虐待孫子,一旦兒媳因為某些事偏向孃家人了,婆婆心裡就更不舒服了:都嫁到我們家了,還老向著孃家人,真是分不清裡外。

兒媳呢,其實只是在做最真實的自己,也許也可以理解為兒媳沒什麼心眼,不懂得偽裝。可是對於婆婆來說,兒媳的所作所為就是在和自己作對,有些婆婆就是認為兒媳是來搶兒子的,“霸佔家庭地位”心裡也很少想著兒媳的好。

只要家裡一發生矛盾或者爭吵,大多數婆婆都會先挑兒媳的不是,對自己兒子的錯誤置之不理。只有少數明事理的婆婆會對事不對人,向理不向親。

所以說,婆媳矛盾的根源主要在婆婆,只要婆婆端正了態度,對兒媳多一些理解,兒媳才會發現婆家的溫暖,才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否則,冤冤相報註定無期限。

夫妻因女兒作業問題,發生爭吵,婆婆只罵兒媳“別給我兒子拱火”

幸福的家庭


孫茜結婚已經十年了,與丈夫劉衛軍育有一女,今年九歲了,上小學四年級。

要說現在的小學和以前可是大不一樣了,現在小學四年級的課程相當於以前的初一初二,難度係數很大,而且現在的形勢是,家長比老師更累,時間體力腦力缺一不可,還有一項最重要的,那就是耐心。

孫茜沒結婚前是名大學老師,婚後便辭掉了工作,在家專心帶孩子。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她這個昔日的大學老師也派上了用場,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孫茜就手把手的指導女兒學習,由於她的辛苦付出,女兒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今年已經上四年級的女兒,在數學方面逐漸呈現出劣勢來,無論她怎麼用心講解那些易錯的難點,女兒都好像聽不進去一樣,就是弄不懂其中的關竅。

這讓曾是大學老師的孫茜很是頭疼,她就總是責罵女兒不求上進,大聲喊叫著催她做題。每次做數學題,母女兩個都好像在打仗一樣。

時間長了,丈夫也聽煩了,告訴孫茜,不行就算了吧,孩子能學成什麼樣就隨她去吧,丈夫實在是不想聽到孫茜再因為學習喊女兒了。

這段時間,孫茜一家三口從過年到現在,一直呆在公婆家。


夫妻因女兒作業問題,發生爭吵,婆婆只罵兒媳“別給我兒子拱火”


本來就和婆婆關係不和諧的孫茜簡直是度日如年,只盼著能馬上回到自己家裡。

因為在婆家,她不能像在自己家那樣對女兒大喊大叫,女兒依然是那麼的不爭氣, 恨鐵不成鋼的孫茜,心裡憋了很多怒氣無處撒。

當著公婆的面,她敢怒不敢言,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孫茜過得很是憋屈。每當她管教女兒聲音稍高一點,在廚房做飯的婆婆就會馬上進來,指責她管教孩子方式不對,讓她心平氣和一些。

其實這也賴不著孫茜,輔導過孩子作業的家長應該都深有體會,每次做功課前都一再提醒自己,孩子是親生的,親生的,要有耐心,有耐心,可是一旦做上題,家長們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對孩子橫挑鼻子豎挑眼的。

我們可以理解為家長自己急於求成,或者是周圍親人給予家長很大的壓力,致使家長不能心平氣和的輔導孩子。

而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孫茜更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是個“廢物”,如果女兒學習一塌糊塗,那婆婆就會諷刺她:一個老師,都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但是女兒帶給她的失望總比她對女兒的希望多,這讓孫茜有些臉面上掛不住。


夫妻因女兒作業問題,發生爭吵,婆婆只罵兒媳“別給我兒子拱火”


就在前幾天,因為一道數學題,孫茜又言語教育了女兒,男人是最討厭女人嘮叨的,坐在一旁的丈夫越聽越不耐煩,站起來就要動手打女兒,在廚房的婆婆聽到聲音不對,就進來勸架,孫茜也沒閒著,嘴裡還在唸叨著女兒不認真的學習態度,聲音也不覺提高了不少。

婆婆就指著孫茜說:“你別給我兒子拱火了,女人家的就不能壓壓火,沒看衛軍都要動手了麼!”

就這一句話,說的孫茜立馬不動了,坐在凳子上許久一言不發,她不明白,作為父親,丈夫也有責任指導女兒學習,自己這幾年一直這麼辛苦付出,沒換來一句好不說,到頭來所有的事情都要賴到自己頭上,難道家庭主婦就註定犧牲一切都得不到一絲回報嗎?這幾年她為家裡省下的輔導費用又有誰在意過?

果然,婆媳之間沒有什麼真實的感情存在,到什麼時候錯的都是她,對的都是丈夫。

經歷過這件事,孫茜有記性了,她不再吼叫式教學,而是把什麼都扔給了丈夫,自己空閒的時候不會再和女兒為了一道題而爭論不休,反正也得不到理解,索性做好自己,這樣的日子孫茜反而覺得很釋然。


夫妻因女兒作業問題,發生爭吵,婆婆只罵兒媳“別給我兒子拱火”


​現實生活中,孫茜婆婆那樣的人不在少數,沒有教育能力不付出勞動,還總是一肚子大道理,一聽到有矛盾就會馬上站出來,指責那個一直以來與自己對立的兒媳。

其實有些事它就是這樣,兒媳有事婆婆袖手旁觀可以,婆婆有事,兒媳想要撇清就會被指不孝順,婆媳間確實沒什麼道理可講,能處到一起的就好好處,處不到一起的就趁早分開過。

老人總是會比我們護著孩子,隔輩親的教育方式雖然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從孩子日後的發展考慮,老人過分的溺愛確實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在很多家庭裡,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夫妻會各執一詞,婆婆有時也會來跟著插一嘴,這真的沒必要。

我覺得,要是真為了孩子好,那麼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是一條心,不要這邊責罵,那邊馬上寵愛起來,也不能將大人間的矛盾都強加在孩子身上。

找到一個有效的教育方法,眾人一起去實施,才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文丨波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