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南宋時期,一艘載滿貨物的商船沿著中國東南沿海緩緩前行,前往南亞、西亞等地區進行貿易活動,不知是貨物超載還是其他原因,途中沉沒於今天廣東省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至此一睡800年,直到1987年才被意外發現,這艘沉船也被命名為“南海Ⅰ號”。


那麼,這艘古沉船是怎樣被發現的?究竟如何把這艘深埋海底800年的龐然大物打撈出水?這艘南宋古沉船上又裝載了多少奇珍異寶呢?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南海Ⅰ號”沉船發掘現場


本期《考古公開課》邀請到了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南海Ⅰ號”保護髮掘項目領隊——孫鍵,為大家講述“南海Ⅰ號”從發現、打撈到發掘的傳奇經歷,揭秘這艘古沉船背後的傳奇故事,分享發掘過程中遇到的苦與淚、幸福與震撼!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南海Ⅰ號”保護髮掘項目領隊 孫鍵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孫鍵在節目現場


意外發現


1987年8月,中國交通部廣州海上救援打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打撈公司合作,在廣東的川山群島附近海域搜尋一艘荷蘭東印度公司商船“萊茵堡號”時,通過聲吶探測發現了海底目標。


隨後船上工作人員從海底撈起了247件宋元時期器物,包括陶瓷、銅器、錫器、金器、鐵器等。經專家鑑定,這並不是那艘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而是一艘中國宋代商船。至此,這艘在海底沉睡了800年的“南海Ⅰ號”古沉船第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1987年“南海Ⅰ號”出水文物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1987年“南海Ⅰ號”出水文物——金腰帶


整體打撈


“南海Ⅰ號”是目前中國發現的尺寸最大的宋代沉船實物。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原則,2000年4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全國水下考古專業人員組成“南海Ⅰ號”水下考古隊,開始對“南海Ⅰ號”進行調查、定位、試掘工作。


在先後6次探摸、試掘的基礎上,水下考古隊委託專業單位編制了《“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及保護方案》。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南海Ⅰ號”沉船整體打撈現場


“南海Ⅰ號”採用整體打撈方法,這在國內外均屬於首創,這次整體打撈及保護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水下考古項目。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沉船浮出海面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後搬入室內的“水晶宮”


2007年12月,南宋古沉船“南海Ⅰ號”經整體打撈出水,之後移駐位於廣東省陽江海陵島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展開水下文物“原址保護”。


萬貫珍品

令人驚奇的是,雖然這艘古船已經深埋在海底近千年,古船船體仍然保存得相當完好。經過考古學家的不懈努力,船艙內的發掘基本結束。


截至目前,“南海Ⅰ號”已經發掘的出水文物多達18萬餘件,以瓷器、鐵器為主,還有金銀器、漆木器、玉器、錢幣等其他種類。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船艙中垂直碼放的貨物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金耳環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白釉瓜楞執壺


南宋晚期,船隻從中國沿海港口出發,到達東南亞、西亞通常需要一個月乃至數個月的航行,生活用品和食品必不可少。在“南海Ⅰ號”中就發現了多種多樣的生活資料,諸如胡椒、羊骨頭、酒罈子甚至一罈鹹鴨蛋,這些對於歷史研究都彌足珍貴。


探尋800前年南宋古沉船之謎

“南海Ⅰ號”沉船出水鹹鴨蛋


真實再現


“南海Ⅰ號”這個舉世無雙的打撈行動,為我們開啟了一個跨越800年的時空對話。它近乎完整的船體、碼滿艙室的貨物,海上生活的再現等等,無不詮釋著史書未載但又真實而鮮活的一段歷史,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800年前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生動畫卷。


它的故事如同一個傳奇一般,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從無到有的全部發展過程,對研究中國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等有著重要意義。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考古公開課

《解密“南海Ⅰ號”》

播出時間:3月15日 20:10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秦德友 姜沛辰(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