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練祖銀同志答記者問

2020-03-15 09:40 隨州廣播電視臺

問:隨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風險等級是什麼?什麼是高、中、低風險地區?

答:截止到3月13日,我市各縣市區連續16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經省疾控中心組織專家綜合研判,評估為低風險地區。

我省發佈的疫情風險等級是依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的風險劃定標準,以縣(市、區)為單位,依據人口、發病情況綜合研判得出:無確診病例或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為低風險地區;14天內有新增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不超過50例,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未發生聚集性疫情為中風險地區;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為高風險地區。

低風險地區,要實施“外防輸入”策略,可全域解除城市社區和農村村組封閉管理,加強疫情嚴重地區以及高風險地區流入人口的跟蹤管理,做好健康監測和服務,加強疫情監測和特殊場所,特殊人群的防控。中風險地區,要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高風險地區,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策略。

問:評估為低風險地區後,居民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答:低風險並不等於是零風險,建議廣大市民一是不要人員聚集,復工復產復學後必須注意做到與同事、同學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分散就餐等等。二是要自覺遵守社區、單位或公共場所有關體溫監測、健康管理等規定,積極配合落實防控措施。三是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戴口罩、勤洗手、通風清潔,注意咳嗽禮儀。四是開展室外活動時注意適度增減衣物,避免受涼。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要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治療,必要時要按照規定進行醫學觀察。

問:農業生產期間農民朋友要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答:近日省指揮部下發了《關於統籌做好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格有序組織農業生產勞動用工。農民朋友在生產時一定要做好以下個人防護措施:

1、要聽從村裡的組織安排,分時下地,錯峰進田,避免人多擁擠;出門時要戴好口罩。

2、在購買種子、化肥、農具等生產物資時,提前電話或網絡預約,最好做到無接觸式服務即“送貨不見面,取貨不見人”,如需當面領取,現場要排好隊,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儘量用網絡支付,不用現金。

3、多人共同使用的農機具,需要一用一消毒(對車鑰匙、車門內外把手、上車抓手、方向盤、檔位、操作杆等擦拭消毒);最好能戴手套使用,使用完畢後要記得洗手。

問:復工復產,企業在新冠肺炎防控方面要做那些準備?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後一是要成立專班,落實責任,明確疫情防控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二是要加強員工管理和健康監測,合理組織員工分批次返崗,建立員工健康臺賬,做實員工體溫檢測;三是要建立出入登記制度、清潔消毒制度並嚴格實施,有條件可以實施封閉式管理;四是加強會議管理、就餐管理、宿舍管理、垃圾處理等;五是指導員工做好個人防護,提供個人防護用品,強化宣傳教育;六是做好異常情況的的處置和上報,當員工出現可疑症狀時,要及時隔離觀察,報告當地疾控中心,並按要求及時安排員工到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問:企業員工返崗後,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伴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的變化,一些人將重返工作崗位,但是在這場疫情阻擊戰的關鍵時刻,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仍然需要做好必要的個人防護:

1、戴口罩。除了按崗位工作要求做好必要的防護外,還要佩戴符合要求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特別是在公共場所。當口罩發生損壞或阻力明顯增加時應立即更換。

2、勤洗手。在工作中要勤洗手,洗手時要用洗手液或肥皂及流動的水規範洗手。在佩戴口罩前和摘下口罩後應首先洗手。

3、做好健康監測。早晚各測量一次體溫。不疑病,但身體不適時及時報告,不帶病上崗。這即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4、做好工作環境衛生。加強開窗通風換氣,每2--4小時開窗通風一次,每次20-30分鐘,人員較多的辦公室可適當增加開窗通風次數。保證空調系統或換氣扇運轉正常,增加空調濾網清洗頻次;及時清理工作環境垃圾,可用含氯消毒劑對人流比較多的工作場所進行消毒。

5、保持距離。工作需要當面與人員交流時保持1--2米的距離。用餐應儘量採取錯峰就餐,避免聚集,落座間隔應保持1米以上,採取分餐制。避免面對面就餐。

6、加強營養、增強鍛鍊、保證休息。


審核:陳凡 魯京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