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剛上班沒多久,怎麼理財最合適?

困的不行不行滴


作為一名同為90後的職場新人,很高興可以跟你分享對於如何理財的看法。

大學以來我就開始學習各種投資理財的工具,雖然在別人看來是小打小鬧,但是一轉眼也已經累積了幾年的投資經驗了。

首先要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對於職場新人來講儲蓄不多,經驗尚淺。而面對那麼多的理財工具往往是隻停留在“瞭解過、聽說過”。理財方式有很多種:存款、債券、基金、股票、貴金屬、外匯、期貨期權等。建議可以把大部分儲蓄投資於低風險的理財工具上,對於高風險的理財工具,要抱著學習的想法,從失敗中不斷總結經驗。

其次要選擇安全可靠的理財平臺

理財平臺在網絡上不計其數,但是安全可靠的往往只有那麼幾家,例如支付寶、微信理財、同花順以及各大銀行的APP中也有理財模塊。作為剛上班沒多久的,風險承受能力有限,更應該選擇有保障的理財平臺。

最後要利用理財進行自我提升

一是可以養成理財的習慣。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一邊抱怨每個月工資總是不夠花,還有花唄和各種貸款要還,一邊在購物消費時卻如此大方慷慨。這是因為他們沒有理財和儲蓄的意識,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理財和儲蓄。建議除了掌握基本的金融經濟常識以外,還要克服萬事開頭難的思維定式,敢於邁出第一步去嘗試。二是可以瞭解到市場的動態。要選擇投資不同的理財工具時,必不可少的要學會分析這種理財工具的歷史收益、增長潛力、行業範圍等,這時就會接觸很多市場的動態。瞭解市場行情,你就具備了在工作之外與職場夥伴的談資。三才是可以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賺取收益是理財的最終目的,但不應該是最重要,這是每一個剛接觸理財的人應該謹記的。

如有其他高見,歡迎交流留言,謝謝。


LyEconomic


90後剛上班沒多久,怎麼理財最合適。

看到我的回答,你就可以不用看別人的了,你非常非常幸運。本人就是90後,正在理財之路,開拖拉機。我的案例可能不適合你,但是你可以看看。

第一,我還是個大學生,首先我應該比你小,所以你別歧視我,然後不給我一個贊。好吧廢話少說。我們直入主題。

第二,我是去年年初開始理財的,詳細的是什麼樣子,一時半會也說不完。具體的我的頭條號有。我去年開始理財,我先是放在微信,存定期的,收益率是比在銀行高。但是也的確比銀行高,所以你別把錢放銀行了。現在好多地方收益比銀行高。

第三,除了存定期,我現在主要的就是,用螞蟻金服APP買基金,裡面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買股票。其實有我也不會買,因為我也沒多少經驗。所以不敢用大筆的錢去買股票。

第四,剛說了,螞蟻金服就像支付寶和淘寶,都是兩兩相通的,螞蟻和支付寶,支付寶和淘寶。簡單理解就是,支付寶的錢可以在淘寶買東西,同樣也可以去螞蟻金服買基金。不過螞蟻金服不可以去淘寶買東西。這樣估計你也沒懂吧。

第五,別看了,直接先下載一個螞蟻金服,慢慢理解,反正跟支付寶相同,阿里巴巴也不敢坑你。先買100練練手,慢慢也就熟息了。

總之理財之路,有很多交通工具。我只是建議一種,自己在用的,放心絕對也沒有說假話。還有我打字那麼辛苦,你給個評論,點贊加收藏唄!算是給我的鼓勵,也給你自己的鼓勵。





每日看基


我是個95後,不過從大一開始就一直在做理財。家裡每個月生活費就給600,除去必要開支,錢就存著做基金定投和貨幣基金,期間攢的錢加掙得錢滿足了我最後的畢業旅行。畢業後,從業券商,一開始也是做基金定投,不過18年行情單邊下行,越做越虧,不過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到現在買房子的首付也出來了。定投收益平均下來年化27左右,馬馬虎虎,還是勸年輕人不要為了所謂的毒雞湯,過精緻生活,在還沒有錢的時候,真的還是要多學習理財知識,好好工作,財富積累了你才可以精緻!


啃苞米的苞米


嗯😊,剛上班沒多久就想著理財,為你點贊。理財的方式挺多的,現在對你來說可能目的就是想每月都有點兒餘糧,不至於月光族,剛上班那會兒我也努力過,那會兒每月剛開1380元,我就每月拿出500元存了個零存整取,就是每月存固定數目,到期一塊取,利息比定期低比活期高,當時就是為了存點兒錢💰[捂臉],但到最後都提前支取了[呲牙]。

現在理財的途徑挺多的,靈活點兒,簡單點兒的餘額寶,隨支隨取,無風險,此外各家銀行手機銀行上也都有類似的產品,還可以買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兼顧。存款來說,現在利息低,不考慮收益也是可以考慮



小老虎頑石


90後可以適當考慮理財這件事了。理財並不是高深莫測的東西,它更多是一種思維方式,小到一筆錢該怎麼花,大到如何對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理財中有一個概念,叫做“資產”。資產分為3類:生錢資產、耗錢資產和其他資產。

生錢資產能為你帶來正向收益;耗錢資產不但不能帶來收益,反而還會繼續消耗你的錢;其他資產就是既不會帶來正向收益,也不需要額外投入。

假如在生活中碰見打折促銷,有理財思維的人首先會考慮,這個東西是否能產生價值。比如考慮買一件打折衣服,自己是因為“需要”,還是僅僅“想要”或者“低價”而買,款式是否合適自己,是否已經有類似的衣服被閒置,能穿的機會有多少,是否有成本更低的可替代產品,是否對自己的形象提升有幫助等。如果都沒有,這件衣服就只是一件“耗錢資產”,不能產生價值,還浪費了錢。這也是為什麼有理財思維的人能越來越有錢,而普通人只會越買越窮。

再往長遠說,如果想要實現40歲退休,怎麼做才能實現?

首先你得有提前退休的規劃,並且能長期堅持實現,不半途而廢。然後開始理財之路,對目標進行拆分。根據標準普爾家庭資產模型,可以把資產分為四個賬戶,按照固定且合理的比例進行資產分配,有助於實現資長期、持續、穩健的增長。

賬戶一:必要性支出。比如交通、房租、吃飯等。一般佔總資產的10%左右。

賬戶二:應急備用金。人生處處有風險,誰都不能保證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要做好抵禦風險的準備。這部分主要用於突發、緊急的大額開銷,比如大病、事故等,佔總資產20%左右。一個意外或者大病就耗光家產的例子屢見不鮮了。可以用這部分的錢先配置醫療險和意外險,後續可以再考慮配置重疾險。有保險傍身,奮鬥才沒有後顧之憂。但要記住,保險的作用是抵禦風險,而不是賺錢。

賬戶三:投資資金。這部分資金是用來“錢生錢”的,一般佔總資產30%左右。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比如高風險高收益的股票等,但千萬不要盲目跟風。另外,年輕人剛剛工作收入還不高,這部分餘錢建議投資在自己身上,去開拓你的眼界,豐富你的頭腦,努力提高自己的主動收入才是最要緊的。賬戶

四:保本升值。這部分資金更多是養老、教育等未來必須的支出,不應該隨意取用,同時要求有一定抗通脹能力,所以理財應以穩健保本為主,升值為輔。可以選擇基金、國債等投資渠道。通過提高收入和調整理財組合,調整出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就有可能實現提早退休。

這就是理財思維:目標明確,提前規劃,拆解目標,注重積累,不小看每一分收益,保持理性和耐心。不讓辛苦賺來的錢因為自己的無知白白浪費。理財如此,人生亦如此。人生就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堅定目標,忍受寂寞,拒絕誘惑,韜光養晦,注重積累,不小看每一份付出。





大黑熊老師


90後剛上班沒多久,怎麼理財合適?

理財這個事,關乎我們的一生財富,是我們幸福的基石。

要懂得並且捨得投資自己,上班族如何理財除了要學會給錢投資,還要給自己投資,因為投資自己,就是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學識,能力,內外兼修。 投資自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通過自我投資不斷增加自己的價值,是一個回報率最高的理財方法。

如何規劃日常的錢:

衣食住行,日常開支,首先要先解決當下生活必須花掉的錢。

信用卡,平日消費刷信用卡,利用銀行50天免息期賺收益。

貨幣基金,儲蓄卡里的錢要放到餘額寶之類的貨比基金上。

千萬不要把大量資金都扔在銀行活期裡,銀行活期收益率0.3%,而貨幣基金有著不輸活期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收益率可以達到2-3%

保命的錢:

理財最重要的前提是活著,當我們連病都沒錢治了,或者治完病家庭也頻臨破產了,那理財就是個笑話。

所以理財之前一定要先有保命的錢,這部分可以通過保險方式來規劃安排。

要注意一點,保險要按照賺錢能力來分,先大人後老人孩子。

只有做好充足的保障,做好風險轉移,才可以更加放心的進行理財,和做出大膽的投資決策。

投資的錢:

要想讓自己手中的資金穩定增長,一定要平時多關注資本市場,股市,基金的投資渠道和選擇進行學習瞭解,不管是投資股票還是投資基金,要建立在自己對投資標的理解和分析上,做好倉位配置和風險控制。

不願買個股,就買指數基金,選寬基指數和優質行業指數都可以,不好把握買點就定投,寬基指數優選上證50指數。


獅心男孩


作為上班五年的90後,我是2015年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我回答一下我自己的做法,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僅做參考。

1.合理用信用卡。信用卡綁定支付寶和微信,日常所有消費和網購儘可能使用信用卡,切記按時還款、不要拖欠、不要套現,這樣額度會穩定提額的。另外,信用卡的髮卡機構不要太多(本人只有2張,超過5家銀行的信用卡,以後貸款會大概率被拒貸)。(以後我專門寫寫如何合理用卡、科學提額)

2.合理基金定投。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可以適當的購買基金。股票投資的風險大,需要大量的時間,所以近幾年,我一直未炒股,堅持每週基金定投,收益率到12-15%,我會賣出。(以後我專門寫寫如何合理選擇、定投技巧和注意事項)

3.合理配置保險。我以及我愛人和孩子,都購買了醫療險,每年200-800多塊,小病有單位的職工社保和補充醫療,大病需要這種醫療保險救急救命。(這個也可以以後專門文章來介紹)

4.合理購買房產。我目前沒有實力投資炒房,2016在南昌買了一套(自己工作在南昌),2018年在東莞買了一套(愛人在東莞工作)。我想說我一直是剛需自住、兼顧投資,同時只買一二線城市。我老家是江西贛州,目前還沒買房。

主要就以上4項,每一項都可以詳細闡述。

另外,儘可能不要使用小貸公司的高利息借款,不要賭博賭球。卡上請留足能夠還房貸車貸信用卡的活期存款,不要有任何逾期拖欠記錄,同時,可以購買銀行理財,T+1的貨幣型基金。









銀行人朱飛雲


首先我們來理解下理財的定義,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正如題主所說,因為隨著90後步入社會工作,收入慢慢增加,那如何理財也是當下急需解決的事情。

本人也是一名90後,身邊朋友也都是90後,大家基本都是大學畢業出來的,平時聊天溝通中也知道工作待遇方面都還挺不錯的,但一年到頭下來大部分都是說存不下來錢。其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我也曾試圖去分析,問題出現在哪,哪怕是在老家收入較低的農民父母一年下來的結餘也比大部分年輕的多的多。其實更多的還是儲蓄觀念的問題,老一輩的人因為經歷了食不果腹,所以他們無形當中就會去控制支出,而拿更多的一部分用來存儲。由於現在的年輕人經歷了更好的物質生活水平,以及倡導提前消費的理念,導致更多的年輕人忽略存儲的重要性。

基於這種情況之下,所謂的強制儲蓄既是非常有必要的。強制儲蓄,顧名思義就是強制性的儲蓄,用自身強大的意志力或者藉助外界的約束從而強迫自己達到儲蓄的目的。其實強制儲蓄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比如社保,其就是強制儲蓄的一種方式,通過每月的強制繳存來保障後期退休養老的生活水平。強制儲蓄這一塊大家不防可以試試銀行的定存以及基金定投。

對於有了前期的儲蓄之後,那接下來如何做好財富保值,增值呢?

先如今市場上投資品種琳琅滿目,而作為剛接觸理財的90後該如何去選擇呢?首先我們一定要知道,任何投資一定都是有風險的,任何收益一定都是來源於風險回報,高收益那背後一定是高風險。基於這一點我建議大家不妨可以從低風險收益產品開始嘗試,例如貨幣基金,類固收產品以及混合型基金,當隨著自己對市場的熟悉以及風險的認知,可根據自身的能力再去了解股票,期貨之類的衍生品。

綜上所述90後剛上班沒多久我建議是先學會儲存財富,使用短期定存或者基金定投的方式。財富慢慢積累了之後可以把流動資金放入貨幣基金,收益較低但能提供流動性,類似支付寶裡面的餘額寶。一部分儲蓄可以購買類固收產品比如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債券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通過這些投資領域實踐再去拓展自己的投資知識。投資理財是一門很專業的事情,如果單純的靠跟著別人買賣或許能超過通貨膨脹的水平,但要想獲取更高的收益還是得需要自身非常瞭解,或者得到非常專業得投資建議。




南瓜巴比


理財是一種投資行為,剛上班不久,最合適的投資是自己

1.剛畢業走上社會,學校裡學的是理論知識,走上社會後要多實踐,把自己的專業理論結合實際,專心把實戰能力得到提高。溝通表達能力、與同事和領導如何相處都是需要在工作中去鍛鍊摸索。

2.年輕的時候最重要的技能和管理,金錢不是當前的主要考慮因素,要把實戰經驗放在首要地位上,努力工作5-10年後,爭取做到管理崗位,帶領自己的團隊,工資和福利自然也就會越來越高了。

3.多存錢少支出,年輕時養成節約好習慣,為未來做投資奠定了基礎,可以定投基金,基金是需要做長期的,閒錢不斷每月定投一部分,3年下來是筆不錯的收穫,不但存了好多錢,投資也帶來了收益。

總之,剛畢業上班,重點要提高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多攢錢用來投資理財。


快樂的小聖女


90後剛上班沒多久,想要理財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01.開源節流,想要理財要有餘錢才行。

90後按推算現在才20多歲,按照25歲算也很年輕,正所謂年輕就是革命的本錢,越早理財越好。

剛開始上班工資肯定不高對於剛進入工作的年輕人來說提升的空間很大,你現在要做的首要任務就是開源:

努力學習肯吃苦,爭取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一員,你的薪水自然就能水漲船高,就像理財界的名言說的那樣:

投資自己才是最穩賺不賠的理財方式。

想要做到開源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但是做到節流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立竿見影:

每月開支都做詳細記錄,可以下個手機記賬app,這樣每月月底盤點是否有不必要的開支,下個月就可以省下來。

02.強制儲蓄,每月工資一發先把要存的錢拿出來,剩下的再考慮怎麼花。

人是很奇怪的一種生物,你如果一個月工資是3000元全部花完也行,如果只開支2500不影響。

所以,我建議可以每月先拿出500元進行理財,可以存餘額寶,也可以用來購買定期理財,也可以用作基金定投。

如果不願意承擔高風險,害怕本金損失我建議購買一年定期理財,現在普遍收益率在4.5%左右。

如果能夠承擔高風險一時虧損也不怕,可以開啟基金定投,通過長時間分期分批建倉,降低持倉成本以求獲得高收益。

總之

理財要趁年輕,因為複利時間越久收益越高。

假設你月投500元,按照4.5%的收益率來不斷複利30年,這意味著30年後你將擁有38.2萬,而你只需要付出18萬的本金,多出的部分都是你用錢生錢得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