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為科學防控疫情,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對學生心理及時進行疏導,使孩子們能夠居家快樂成長,蘆家園小學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教育——【家校線上話心理】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一年級

王文君老師以《面對疫情,調整心態,積極應對》為題,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階段,特別安排了三個方面,供親子參加本次活動。首先,我們共同觀看了致敬逆行者的視頻,向奔向抗疫一線的逆行者們致敬!武漢保衛戰的戰士們,讓我們為之感動,深受鼓舞!然後,面對疫情期家長和孩子們可能會出現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通過深呼吸進行排解,不過度關注疫情,放鬆心情,按專業人士呼籲的,科學防禦,抗擊恐懼,也抗擊疫情。最後,孩子們向大家分享瞭如何分辨謠言,如何勸阻人們吃野味等問題進行積極探討。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同心戰“疫”


二年級

劉建華老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行動為主。

1、開設為期三天的心理輔導活動課

2、個別輔導

3、團體輔導

4、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5、讓學生通過騰訊直播的形式收看有關的知識講座通過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6、在各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7、通過社會、家長、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網絡、社會疫情事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直播學習,對家長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導,幫助其重視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三年級

張燕喜老師在疫情防控期間,通過釘釘直播課堂,指導家長在特殊時期如何為學生做好心理防護及科學陪伴。張老師在群裡向家長詳細講述“疫情之下,如何讓親子關係變得更美好”,並向家長推薦抗擊疫情“不放棄”手勢舞,讓家長和學生在家練習,既調節了緊張的疫情氛圍,讓繃緊的心靈暫時得到慰藉;又拉近了親子距離,使家庭關係更加和諧,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四年級

韓旭老師針對本次心理戰“疫”課,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第一,我們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第二,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心理問題;第三,應該怎樣疏導。韓老師採用教師主講,學生家長補充說明,全體討論交流的方法組織課堂的。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需要心理上的一個疏導,這時候進行一次心理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對學生來說,他們正面臨著人生中第一次考驗,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孩子來說影響重大。希望通過這次心理課程,能夠讓孩子們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五年級

王月榮老師讓家長朋友參與到課堂中來,請家長暢所欲言,分享自己在觀看“心裡戰‘疫’”的感受。在微信群裡,孩子們分享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今後該怎麼做,讓王老師很受感動。通過騰訊會議的平臺,看到了孩子們飽滿的狀態、堅決打贏這場戰疫的信心、不給國家增添負擔的信念、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決心。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六年級

韓秀麗老師讓家長從正面瞭解大眾出現的焦慮情緒有哪些症狀。然後讓家長根據症狀總結自己的一些身體狀況,進而教師教給家長如何識別身體的不適。看看是身體上的疾病引起的,還是心理情緒引起的,教給家長如何做好心理健康建設,應對疫情,鼓勵大家“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只要我們都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相信不久我們就會迎來春暖花開!最後,讓家長各抒己見介紹一下自己調節不良情緒的小妙招,引導大家正確面對疫情。只要我們都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和必勝的信念,大家就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走進蘆家園小學心理戰“疫”講堂

與你同在

每個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咱們的國家就有力量

保持樂觀的心態

也是戰勝病毒的力量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這就是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