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是何意?古人修身經驗

俗語“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是何意?古人修身經驗

在傳統民間,時常有老人認為,一個人長大是否有出息,從很多細節可以看出來。這或許是通俗版的“細節決定成敗”。而民間流傳的俗語中,就有很多相關的經驗之談,比如這句“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

俗語“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是何意?古人修身經驗

一個人的人生成敗,取決於很多因素,大致歸納可以歸納為主觀和客觀兩種。所謂客觀,指的是社會環境。比如有的人生錯時代而懷才不遇的就比比皆是,比如劉邦如果生在夏商周那會兒,也絕對成不了漢高祖。而主觀條件,則指的是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以及性格。其實上文提到的俗語,就是指一個人的主觀條件。

俗語“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是何意?古人修身經驗

先說“好男無性怕不堅”。一個男子,在任何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主見,當然小編認為,偏執固執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毫無主見的人,終究要吃虧。以前有過這樣的寓言:說猴子種了一棵梨樹,結果到第四年,有人建議它種別的見效快,於是猴子見異思遷,改種別的。這種情況折騰了很多年,每當猴子的果樹快要成熟,就有人建議猴子種別的,而猴子因為沒有主見,把人生都浪費在瞎折騰上。當然這是一個寓言故事,在現實中,這類人也很多。比如說跟風者就是典型:不懂得專一,不懂得分辨,更沒有主見。古人認為,這種人的一生,註定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當然,沒有主見只是“無性”的一部分,“無性”還包括不能堅持、立場不堅定。如同錢鍾書的《圍城》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在海外留學期間,一遇到學習困難就考慮換專業,最終,只搞了個野雞大學的文憑出來。

俗語“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是何意?古人修身經驗

再說“好女無性怕不秧”。在古代,形容一個人是否優秀,會用“苗子”來形容。比如有這句話:這個人是個好苗子,應該培養。所謂“秧”,指的就是苗子。古人認為,一個女子如果沒有主見、不能堅持,那也無法優秀立足。在古代,男主外、女主內。女子負責操持家務以及管理家裡的財務。如果女子沒有管理財產的觀念,守不住立場,那麼,很可能導致家產出現損失——在古代世情小說裡,時常有婦道人家被騙子花言巧語騙走家產的事情。

俗語“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是何意?古人修身經驗

並且,女子如果不能堅持,那麼會影響身後幾代人——比如《聊齋》裡面,就有女子管教子女不能堅持,沒有耐心,最終導致子女沒有成才。在當下,女子不能堅持,對人生影響也很負面:小編認識一個女生,讀書的時候嫌上學辛苦,於是初中讀完就不讀了,之後打算學會計,但是去培訓班學了幾個月以後,覺得會計太難,於是又放棄會計改行當幼師,但是做了幾天幼師以後又覺得幼師沒意思,於是又放棄,如此往復無疑是虛度光陰。而光陰有限,最後的結局無疑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俗語“好男無性怕不堅,好女無性怕不秧”是何意?古人修身經驗

在任何時代,做個有志向能堅持的人,都是安身立命的關鍵。尤其是在當代這個競爭較為激烈的時代,混日子的人,很難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註定過不上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