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8,《浮生六记》:试探悲剧原因

《浮生六记》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它让我看到平凡生活中的美感。

胡歌也曾推荐过。

他说“选择这本书,是源于《大江大河》里非常感人的一场戏:在剧里,雷东宝成功收购了电线厂之后,第一时间去自己心爱妻子宋运萍的墓前,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而大部分的时间,雷东宝都在回忆他与妻子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样真挚的情感,让他想起了《浮生六记》里的沈复与芸娘。


1.一遇订终身

那年,13岁的沈复和母亲一起去到外婆家。在那里,他见到了长他十个月的表姐陈芸。

芸娘才思隽秀,聪慧可人。只需一面,便心意相投,和母亲道此生非淑姐不娶。(陈氏,名坐,字淑珍。)

芸娘自小聪慧且心灵手巧,四岁丧父,靠女红养活一家,《琵琶行》听一遍便能背诵。

因为能背,照着《琵琶行》编本,才识了字,更是写过“秋侵人影瘦,瘦霜染菊花肥”的诗句,也许这暗示了她的悲剧吧!

母亲也觉得芸娘性子柔和于是脱下金约指作为订礼,双方婚约就此确定。

2.兴趣相投,煮书泼茶

芸娘体贴温柔,在婚前因沈复送亲戚去城外,回来已经三更,堂兄说吃粥,芸娘说没有,却偷偷为沈复藏起暖粥和小菜。

他们洞房读书,“相拥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新婚仅足月,沈复便去继续学业,芸娘通情达理,只说此去无人照顾,愿君自己小心。

归来后,他们研习书卷,讨论古史,品月评花,过了一段煮书泼茶的日子。

不仅如此,他们约定来时再做夫妻,沈复刻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印章,自己拿阳文印,芸娘拿阴文印,做往来书信为用。

豆瓣评分8.8,《浮生六记》:试探悲剧原因


芸娘不仅聪慧,而且很有情趣,发现好看的石头,用它做盆景假山;收集残书残画,起名“继简残编”、“弃余集赏”;妆作男子参加庙会,托辞随君游太湖;更是能察言观色,推敲眉目。

乃至沈复家道中落,他们依旧布衣饭菜,可乐终身。雨水泡茶,馨香味蕾;做梅花盒,美观减省;珠帘做栏,废物利用;卖钗沽酒,毫不犹豫。

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林语堂也称赞过:芸娘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3.婚姻终究是两个家庭之事

如果没有憨园的出现,他们的结局会不会好一些呢?

乾隆五十九年,沈复32岁,去“扬帮”船上冶游。其后常去游玩,花费百余金。

此时沈复经济已不复当初辉煌。

乾隆六十年,沈复三十三岁,芸娘初遇憨园,与之结拜姐妹,自此一心愿沈复得此佳人。

豆瓣评分8.8,《浮生六记》:试探悲剧原因


后憨园为有权势的人所夺,芸旧病复发。

也许她真的福泽不深罢,

不敢替婆婆代写家书得罪公公,因为帮公公纳妾又得罪婆婆,病情严重不能自理,喝水喝汤都要唤人,又招上上下下所烦。

沈复因友情难却为朋友做高利贷担保人,遭朋友跑路无奈偿还;又因沈父误会芸娘品性,二人终被迫离家。

这个聪慧的女孩,这个满腹经纶的男子,在儿女之事上却难得糊涂。

只因一儿一女带入不便,又不想拖累公婆,两日内匆忙将他们安排。

儿子推荐学贸易,女儿做了别人的童养媳。

若那时芸娘知道自己再也不能与儿女见面,不知会不会改变主意。而世间之事,又怎有先知呢?

4.阴阳相隔,结局终负

沈复自幼过惯小资生活,并未有赚钱的门道,又拉不下脸,芸娘的病实在无钱医治。

病重遭阿双卷东西逃走,梦中又总是呓语“憨园为什么负我”情绪激动,41岁离世。

嘉靖九年,沈复42岁,父亲去世,回家奔丧,竟因所谓的骨气空手离开。

嘉靖十一年,沈复44岁,儿子夭逝,年十八

嘉靖十三年,沈复46岁,以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作《浮生六记》。记述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浪游际趣,让我们羡慕又感叹!

后记:

我不得不承认沈复笔下与芸娘的平凡生活充满情趣,他们的相处之道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可纵观一生,生活不仅是风花雪月,还有柴米油盐;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甚至是两个家族的事情。父母于子女,不仅是生养,更要教养。而为夫为父者,若不多些担当,又怎能顾好一家老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