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劉備當年沒有先攻吳而先攻魏,蜀國能否實現一統?

三國的時間是在公元220~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不過要從立國時期算的話,魏國是220年建立的,西晉是266年建立的,西晉的開國皇帝是司馬炎(司馬懿最小的兒子,是司馬懿五十歲後所生,他的哥哥是司馬昭和司馬師)。換言之,魏國的時間應該是公元220~265,蜀國是221年建立的到263年滅亡,吳是公元222~280。這樣一來三國鼎立的時間應該只存在41年。

三國的統一是在諸葛亮死後開始的,魏首先滅蜀,而後司馬家族奪權建晉,最後滅吳實現一統。然而在這之前,有兩個重大轉折點,使蜀元氣大傷。

第一個轉折點關羽大意失荊州,蜀漢失去了中原根據。還有一個就是劉備親率70萬大軍伐吳失敗。經過這兩次失敗,相對平衡的局面被打破,蜀漢衰落,真的成為了“偏安一隅”。

假如劉備當年沒有先攻吳而先攻魏,蜀國能否實現一統?

劉備伐吳去世 白帝城託孤後勢力版圖分佈


假如沒有大意失荊州,劉備還會不會先攻吳?

之前提到蜀漢由盛轉衰是因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劉備伐吳失敗,其實這兩個事件又有因果關係。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東吳副都督呂蒙追殺,關羽至絕境後自刎。關羽死後張飛痛不可當,讓副官範疆和張達限期置辦3萬套白旗白甲,結果二人在規定時間內沒把事辦好,遭張飛軍杖懲罰,差點打死,二人擔心日後會有性命之憂,遂破斧沉舟,殺了張飛投奔了東吳。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感情深厚,如今關張皆因東吳而亡,劉備自然是怒不可遏,遂舉大兵討伐。

那麼假如荊州還在蜀漢手中,劉備還會不會先攻吳呢?

答案是肯定不會,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是諸葛亮肯定會勸劉備先攻魏,因為當時荊州失手關羽遇害之後,諸葛亮和趙雲也同樣勸劉備暫時不要伐吳。諸葛亮考慮不攻吳是從戰略層面考慮,東吳水師天下第一,但步兵和騎兵卻遠不如蜀漢。如果先攻魏,東吳如要從背後偷襲也只能從陸路攻蜀,川蜀有群山天險,易守難攻。而且東吳步騎長途跋涉,即使到了蜀地,戰鬥力也會大大下降,再加上蜀軍步騎戰力本來就高於吳軍,蜀地守軍完全可以少勝多。

如果先攻吳,則情況則完全不同,吳國有長江天塹,蜀地水軍與東吳不可比擬,如果從陸路進攻就要一城一地攻取,就會打成長期持久戰,而如果到時曹魏由漢中進攻蜀地,蜀軍就會腹背受敵,難以應付,魏的戰騎戰鬥力可不比蜀軍弱。諸葛亮行事一向謹慎,絕不會這樣冒險。

而且如果荊州未失,諸葛亮很有可能先收服孟獲,等後方穩定後再攻魏。如果真是那樣,那三國的版圖就不該是之前那樣,而是像下圖所示。

假如劉備當年沒有先攻吳而先攻魏,蜀國能否實現一統?

如果荊州未失 降服孟獲 三國版圖應該如圖所示


如果蜀國先攻魏,真能成功嗎?真的能實現大一統嗎?

如果按照上圖所示,荊州無恙,南疆已定,那麼蜀軍出川能有勝算嗎?我們不妨來分析看看。

首先看天時,雖然當時漢室已亡,但劉備是皇叔身份,在蜀稱帝仍立漢朝,且一直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為口號,有了這樣的品牌知名度加持,民心這部分是有一定保障的。

其次是地利,諸葛亮七出祁山,雖然司馬懿也很強悍,但他自己也承認論算計不如諸葛亮,蜀軍有好幾次都是得勝之後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選擇退兵,原因是糧草問題,川中糧食要運出都要翻越崇山峻嶺,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還會有泥石流堵塞道路,運糧很艱辛,而如果荊州還在,那糧食的運輸問題就解決了,這樣就能在獲得優勢的時候乘勝進軍。

第三是人和,如果關張具在,劉備的心態也不會崩掉,還能很冷靜的思考問題,也能和諸葛亮很好的配合,這樣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真的如諸葛亮隆中對所言,先取荊襄立足,再進益州壯大,最後從漢中居高臨下進取中原,二十年天下可定。雖然諸葛亮算無遺策,但無奈天意無常,歷史也不能重來,縱然劉備擁有臥龍鳳雛,還有五虎上將,仍然未能完成大業,不禁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