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需要的感覺真好 24歲的曉風書店直播“自救”

被需要的感覺真好 24歲的曉風書店直播“自救”

朱鈺芳、姜愛軍夫妻在店裡

一走進曉風書屋總店,座位區的桌椅就讓人聯想到那些歷經歲月的書房。

這家書店經營24年了,像杭州人集體的書房,陪伴著很多人從1990年代走到2020年代。一代讀者在這裡看著書長大,又帶著下一代來這裡逛,這是讓書店老闆朱鈺芳特別欣慰的事。

經歷長達一個多月的閉店期,2月底3月初,曉風書屋陸續復工營業了。3月9日,曉風掌門人朱鈺芳在體育場路總店裡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一旁店員忙個不停,佈置著晚上直播的背景,討論著勞倫斯和金斯堡的作品。

當晚,朱鈺芳參加了許知遠主持的“保衛書店”淘寶直播,20分鐘內,300份“企鵝文化”定製盲袋售完,馬上又追加了200份。

她說,曉風書店也是我們的女兒,為這座城市而養。這段特殊的時期,這個“女兒”與她一起經歷的,讓她生出很多想說的話,來聽聽她的自述吧——

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24岁的晓风书店直播“自救”

3月9日晚,朱鈺芳與單向空間許知遠直播連線

開一天就虧一天

但還是要樂觀

曉風書屋誕生於1996年,20多年來也經歷過一些困難。比如2003年非典時期,以及非典之後電商的興起。當時電商拿賣百貨、電子產品的錢來補貼賣書,折扣定得很低,導致很多讀者說書店賣書是暴利。

這對我們打擊非常大。書店不是生產商,書店只是銷售,上游是出版印刷,書的定價是控死的。書店打九折,毛利就很低了。

2004年,對曉風來說是轉折之年——那一年,書店咖啡做起來了。

2011年,曉風15週年店慶,我在浙江圖書館廣場上搭建了一個200多平方米的72小時書店。3天裡有6000人來打卡,這也是讓我們重拾信心的一件事。

但今年1月中旬以來,真的很特殊,曉風一直在吃老本。面對當下的疫情,我們也在想辦法求生存。好在國家出臺了優惠政策,租借國有房產的,可以減免2個月的房租,部分分店的房租拿回來了,這對我們來說,是有一些幫助的。

目前最大的支出還是人力成本,2個月要70萬元。現在,我們還能撐。如果疫情再拉長一個月,我們可能也要借錢了。

以體育場路總店為例,正常情況下,每天顧客有300人,現在只有以前的1/5-1/6。銷售起不來,開一天就是虧一天,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

不過,我自己首先要有朝氣,大姐(書店同事稱呼朱鈺芳為大姐)樂觀了,其他人才能樂觀。

20多年,我們的生活、我們孩子的成長,都在書店裡。書店就像我們的孩子,帶給我們太多。

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24岁的晓风书店直播“自救”

送給醫護人員的三八節禮物

讀者讓我們覺得被需要

曉風書屋有15家分店,我們每家分店都有微信群。過完春節,群裡老顧客就不斷來問,書店什麼時候能開,其中最心急的就是兩家醫院分店的讀者。

疫情期間,醫護人員一直堅守崗位,顧不上家裡,想買點書給孩子看,所以特別希望書店能早點開。

3月2日,浙江省疫情防控應急響應從一級降為二級,體育場路總店和兩家醫院分店(浙江省人民醫院店、浙大一院店)同時復工了,是曉風裡面最先開門的。

三八節,我們還特意做了香囊、紅木書籤送給女醫生,書籤上刻的是“勇者無畏”。

翻一翻我們醫院店的留言本就會發現,上面有很多感人故事——醫院有不少雙職工,小孩過暑假跟著來醫院,常常在我們書店度過,放學也在這裡等下班的父母接回家,我們希望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務。

其實,這個特殊時期,在醫院店工作,是有心理壓力的,但能跟醫務工作者一起工作,也很有意義。

這才是我理想中的書店,不是賺錢的營生,是生活的營生。

像體育場路總店,是全年無休的,大年三十還上班。過年了,附近居民會來店裡拿福字,這也是我們的傳統。復工之後,店裡很多口罩、消毒水等物資,也是周圍的讀者送來的。曉風的讀者,很有凝聚力。

我希望書店融入社區,讓別人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家旁邊有家曉風,我們孩子天天在這。”

被需要的感觉真好 24岁的晓风书店直播“自救”

朱鈺芳在直播

第一次做直播

1小時收入5000元

等待復工期間,我們也沒停著。2月下旬,曉風就開了視頻直播。

雖然我們店開了20多年,也曾有很多機會嘗試一些年輕的玩法,但我一直有點排斥線上直播。我是個比較傳統的人,喜歡看紙質書,對直播賣書還是有點牴觸。

但這幾年慢慢感覺到,你不能排斥(網絡直播),它發展得很快,不是你忽視它就不存在了。

2月25日,我嘗試了人生第一次直播。那天在國絲館分店,什麼也不懂,就用鏡頭帶著讀者去看我們書店裡好玩的東西。讓我沒想到的是,1個小時的直播賺了5000元,有500個人觀看。

那天,我推薦了店裡的一本書《西湖民間故事》,杭州人幾乎都知道。但直播間裡有很多杭州以外的人,我說,這本書是我帶著孩子逛西湖的必備書,把西湖故事和景點相結合,可以人手一本,帶著來杭州打卡。這本書賣出了20多本。

第一次做下來,我覺得,直播就是態度問題,我只想把店裡最好的推薦給讀者,抱著這樣的心思,真誠地去交流,大家真的會聽進去。

互聯網帶來很多新玩法,我們還是應該想辦法去融合。以後我們會根據書店的特色,繼續把直播做下去。開書店就像種樹,在博物館、高校、醫院、報社……讓書店在不同的土壤中,找到適合的養分,紮根、開花、結果,和讀者一起成長。

我們嘗試著做了幾場直播之後,發現同行之間也有很多共鳴。3月9日,我們和單向空間、南京先鋒等來自全國的6家書店一起,通過視頻連線,互相聲援。希望更多行業內外的人能關注到實體書店的困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