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托邦三部曲——《美麗新世界》

“人類有多麼美!啊!美麗的新世界,有這樣的人在裡頭! ”


反烏托邦三部曲——《美麗新世界》


看完書後,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麼殺死了“野人”,是元首?是市民?還是這個世界——“美麗的新世界”。

“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美麗的新世界是荒謬的,市民是妥協的,而野人卻是憤怒的。因此當他抵達了這裡後,他被抽空了,然後又被填充了——但那些假的虛的東西怎麼可能替換的了他自己的心呢——這也正是他自殺的原因所在。不過說自殺似乎不太確切,因為這根本就是謀殺。——他被美麗的新世界的原住民硬生生的塞進了這個極權世界,雖然他在“蠻族保留區”裡也是孤獨而痛苦的,但至少他擁有自己的歸屬——“石礫和月光的白骨磷磷的世界”“時間,死亡,神”。但是當他被強加給美麗新世界後,他的世界被侵佔了,他的時間被停止了,他背叛了神,而他所剩的,唯有死亡的權利。【“儘管世界上有那般廣闊的空間,而容納你的空間——雖然只需一點點——卻無處可尋。”】但這樣推理像是在說野人的死是為了奪回什麼,是反抗過後的最後一聲憤怒吶喊。但事實似乎又並非如此,因為我所讀到的野人的死是絕望的,更是無力的——他不是主動選擇死亡,也不是激憤地掘棄”美麗新世界“,而更像是在被這個世界折磨的一滴血都不剩後失去了生的能力——在這裡,恐怖與極權充斥著”生者“的每一根神經——他沒有選擇的權利。


反烏托邦三部曲——《美麗新世界》


”可是我不要舒服。我要神,我要詩,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至善,我要罪愆。“

他曾想過要去改變,他曾發誓貫徹信念與人道,他曾決不妥協——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曾經連控制億萬人神經的世界體制都未將他打倒,但他卻由於自己心中的邪惡,輕而易舉的背叛了。於是,持續憤怒而充滿榮譽的生活就這樣在堅守了許久後輕鬆瓦解了,被他自己。所以這也正是野人後來憎恨自己的原因。他是勇敢而偏執的,所以他選擇了用盡餘生去懺悔。這時,他已經絕望地放棄了對這個非人世界的控訴,而轉向折磨可恥且深感噁心的自己。

他是打算活下去的,帶著罪與罰。但,市民們對他的決議並不滿意,這個世界也決不允許失去這樣可帶動巨大效益的”寶藏“——他們刺痛了野人的每一根神經,玷汙了他的每一片靈魂,從頭到腳徹徹底底地嘲弄了他一番,然後在玩膩後又幹脆的將他拋棄——這是野人的莫大悲哀之處之一


反烏托邦三部曲——《美麗新世界》


第二個比較在意的問題,他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為”約翰“,而理所應當的成了”野人“呢——似乎自柏納把他帶離保護區後,他就已經失去了自己罷——他比索麻更能刺激人們麻木的神經——人們需要他,渴求他,然後毀滅他——這是野人的第二悲哀之處。

其實,他本可以選擇憤怒地生或是絕望地死。但在這裡,卻哪一種都無從得到,他被卡在了一個不三不四的位置——可恥地生,無力地死——他被抽乾了靈魂

而對於美麗新世界的原住民來說,他們中的一些也因為野人的到來而遭遇了毀滅性的波折,雖無自查,卻同野人一樣,悲哀,無辜,可恥,無助。。。到頭來每個人都不由啜泣——亦如他們初次降臨到了這個世界時一般,無助的像個孩子


反烏托邦三部曲——《美麗新世界》


”你吃了什麼不對胃的東西?“

”我吃了文明。“

而在書中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就是野人一行人的無所作為,即使他們亢奮的起身反抗,他們的努力在整個體制面前卻卑微的連茶餘飯後的餘興節目都算不上——他們用盡全力鬥爭,卻什麼也打不到;他們急切的掙扎,卻什麼也逃不開——在美麗新世界裡,沒有什麼可以直白的充當兇手的角色存在,不論是元首還是主任,他們也只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這個世界沒有可以讓你打倒的兇手,因為兇手就是這個世界本身。

悲劇因英雄主義而悲壯,讓人變得激動振奮,但在這裡,你讀不到,讀到的只是一場滑稽的表演,幾個悲哀的演員和一列沒有結局的劇本——他們什麼都沒有改變,什麼都沒有打倒,甚至壓根兒就沒有做出什麼來,卻承擔了遠過於此的痛苦與折磨——止增笑耳——


反烏托邦三部曲——《美麗新世界》


”從此以後,他們悲慘地死掉了。“

那我們到底應該把矛頭指向誰,是主宰我們的這個世界,還是創造並擁護這個世界的我們本身?!

整篇文章以不同的人的陸續覺醒而又被毀滅至死為線索,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是當可恥地快樂著的痴呆,還是作痛苦的帶著罪的人。。。《美麗新世界》的預言性令人毛骨悚然——世界在沿著它早已鋪好的軌道加速,我們無從改變。

“啊,美麗的新世界,”他複誦著,“啊,美麗的新世界,有這樣的人們在裡面。我們馬上動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