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空閒的時候和女兒一起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讀繪本。

其實每次去圖書館借回一批新書,我甚至比她還開心:有時驚歎天馬行空的奇幻腦洞;有時感嘆枯燥的大道理可以呈現得如此生動活潑,有時純粹是欣賞風格迥異的畫風與呈現形式。

沒有什麼比閱讀好故事更能征服人心了。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三本最近讀到的繪本故事。

01

我們之前的文章談到培養會關愛、理解他人的孩子(《哼唱一首溫柔的共情小調:養育會關愛他人的孩子》),在這個年代是難能可貴的品質(善於合作與溝通),也是我們獲得幸福的源泉(擁有高質量的人際關係)。

其核心在於理解他人的情緒,與他人的情感發生共鳴;避免自我中心,理解他人的視角。當然,做到這些並非易事,我們彼此之間的差異,使得我們難以對與我們不同的他人設身處地。

我們接下來要分享的這三本繪本,可能在這方面會對我們有所啟發。

02

悲傷著你的悲傷的朋友

《小豬,別哭了》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第一本推薦是大名鼎鼎的宮西達也的繪本。這本繪本將主人公小豬和大樹的友情描述得生動而又感人。

故事裡有一隻愛哭鼻子的小豬,和別人打架了,他會哭;被媽媽訓斥了,他也會哭;跌倒了,他也會哭。

有一天,小豬正哭著,突然感覺天空下起雨來。晴天為什麼會下雨呢?竟然是一棵大樹哭了起來。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你怎麼了?為什麼要哭呀?”小豬吃驚地問道。

“我一直在看著你,可是你哭的時候,我卻什麼也不能為你做!”

“沒事,我才不在乎呢。你不用哭了。”

“真的嗎?你真的沒事嗎,愛哭鼻子的小豬?”

“我才不愛哭鼻子呢!”

這不就是我們之前談到的最好的共情:看到哭泣的小豬,大樹沒有先入為主的主觀評價,沒有居高臨下的同情,有的只是暖心地陪伴著小豬一起哭,還關切地詢問“你真的沒事嗎?”。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第二天,小豬又跑去找那棵奇怪的樹。

“今天,我和朋友吵架了……”

儘管小豬想忍住哭,可是眼淚還是湧了出來。

“哇——”就在這時,樹先大聲哭了起來。

“本來是我要哭的啊……”小豬因為很吃驚,止住了眼淚。

可是,樹還在哭:“小豬真可憐……”

“沒事,我不在乎,別哭了!”

這麼說著說著,小豬真的覺得自己沒事了。

就這樣,兩個人漸漸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共情建立信任和深厚的友誼。而有了大樹的關懷與支持,小豬就能堅強地拂去眼淚。這個暖心的故事讓孩子們理解共情的力量,也理解友情:有朋友無條件的陪伴,一起哭,一起笑,才是最幸福的人生時刻和最珍貴的回憶。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閱讀小貼士: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閱讀中去思考這些問題:

1)小豬哭的時候大樹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2)小豬如何和大樹成為了好朋友?

3)小豬後來為什麼不愛哭了?

4)看到你身邊的人哭了,你會怎麼做?

03

當你遇見和你不一樣的陌生人,你會怎麼做?

《青蛙弗洛格和陌生人》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熟悉的、可預見的事物會讓我們放心、安心、喜愛,而不同的、飽含不確定性的對象很容易讓我們焦慮、排斥,甚至恐慌。

想想那些被我們拒之門外的人和事,他們可能僅僅因為外形外貌就嚇退了我們,更別提了解和理解了。

理解他人及他人的視角,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我們需要拋棄成見,拋棄由於不熟悉而產生的恐懼。荷蘭繪本作家馬克斯.維爾修思的這本《青蛙弗洛格和陌生人》就告訴了我們這一點。

故事開頭就毫不客氣地描繪了我們慣常的行為: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人或事,貼標籤(一隻又醜又髒又狡猾的老鼠)、運用刻板印象(人人都知道這一點:他們專會偷東西)、拒之千里(對老鼠可要小心)。

這下好了,瞭解的通道被攔腰截斷。

怎麼破?

正如故事裡弗洛格看似不經意的單純一問“你怎麼知道?”,面對這些標籤、刻板印象,孩子們需要被引導發出這樣的質疑!其實,孩子們心目中這樣標籤可能並不多,只是被我們灌輸了太多。

有了質疑,就開啟了了解和探索的旅程。

但是弗洛格不那麼確定,他想親眼去看一看。

當弗洛格乘著月色翻過山親眼看到了帳篷外的陌生人,出現了全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

那個陌生人在帳篷外燃起一堆火,正在煮吃的。紅紅的火苗一閃一閃,一陣一陣的香味飄過來。弗洛格覺得,這樣的夜晚好溫馨。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陌生的人與事其實並沒有它們看上去那麼可憎與可怕!這是我最想和孩子分享的經驗——放下許許多多的成見和預設去交往和經歷,你會有讓你驚訝的美好發現:人人都有可愛的一面,事事都有可被理解的契機。

當弗洛格和朋友們與陌生人真正接觸了之後,他們明白了其實老鼠不懶不饞也不壞;恰恰相反,他禮貌、智慧、有見識,而且樂於助人。他們最終成為了朋友。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故事再簡單不過,可閱讀的過程中我卻止不住問自己:那些我拒而遠之的人和事,我給了他們被瞭解的機會嗎?

閱讀小貼士: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閱讀中去思考這些問題:

1)老鼠出現後,大家是什麼反應?為什麼他們有這樣的反應?

2)聽了大家的話,青蛙弗洛格做了什麼?

3)老鼠和大家說的一樣嗎?他究竟是怎樣的老鼠呢?

4)你有沒有特別不喜歡哪位小朋友?為什麼?試著和他接觸下吧,看看會發生什麼?

04

你我眼中的世界是一樣的嗎?

《一半?一半!》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除了預設的成見和對不熟悉的恐懼阻礙了我們相互的理解之外,另外一個障礙來自我們一貫的自我中心:以為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其他人與我們的觀感和想法大致無異。

但這是完全錯誤——即使是面對同樣的事物,人們看到的、想到的也不會完全相同、甚至大相徑庭。

道理雖然簡單,但是由於缺乏具體的實例,讓我們很難在這一點上有所進步。

波蘭繪本作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的這本《一半?一半!》就是一個對我們非常好的提醒。

繪本非常簡單:左邊圖,右邊一段簡短文字,但是卻運用清晰而強烈的對比:同樣的事物,不同年齡、性別、職業、身份地位、教育水平、經歷的人,看到的完全不同。

比如: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可能只有這樣強烈的對比,才能讓我們對自己的自我中心有了強烈的實感。而當我們考慮到其他的可能,而卸下自己的視角時,理解和溝通才成為可能。

“水天相接的地方,對魚來說是世界的盡頭,對鳥來說卻是世界的開始,為了理解對方,魚必須抬頭仰望天空,鳥必須低頭俯瞰大海。

閱讀小貼士: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閱讀中去思考這些問題:

1)對於每一幅圖不同的人對同樣的事會有怎樣不同的看法?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不同?

2)有碰到類似的經歷嗎?對一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05

學會關愛和理解他人,並非一朝一夕之力,需要我們長期耐心地去培養共情、去除自我中心、採擇他人視角的能力。而閱讀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渠道,因為它可以提供給我們比日常生活更豐富和多樣的不同經驗,深入他人的內心和情感世界。

那麼,祝大家閱讀愉快!願我們在閱讀中擁有成為更好的人的力量!

- End -


-----------------------------------------------

三本暖心的繪本:共情、接納與理解

育兒心理培養導航圖

@ 懂體系,再優術,育兒事半功倍 @

“心博士爸爸”持續更新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