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箇中年人想自學中醫,學哪個醫派的好?

花牛機器人


買一套中醫學院五版教材,踏踏實實學完,尤其是中基,中內,醫學史,中藥學,方劑學。在完成這些基礎中醫理論基礎上,再學三部金典著作,《內經》《傷寒》《金匱要略》及各家學說。學完全部十餘門課程以後,你就入門了。再讀一些各家感悟的理論和經驗學說,作為輔助讀一些老子,莊子等中國哲學著作,對理解中醫理論有所幫助。


老狼217766506


我32歲開始學的。現年34。自己三人小家,從我學中醫後,沒需要去過醫院。大小毛病都自己調理好。這個東西,前提是你要跟對一個師傅。派別沒有意義的。比如我學的算是經方派,是黃煌體質學說這一體系的鄉野學生。


藍調大叔


傷寒學派、溫病學派、溫補學派、滋陰學派、河間學派、易水學派、錢塘醫派、吳中醫派、孟河醫派——這些年代久遠曾轟動一時的中醫學派的代表,現在只有年長學者或中醫業內人士還有些印象。

這其中孟河醫派,本人比較熟悉。孟河醫派作為著名醫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東漢三國時期,可謂為葛洪醫藥餘緒。孟河地區歷代名醫輩出,宋代出了許叔微,著《本事方》,開醫案類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準繩》以求“宗學術之規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區積集了一批學養很深的醫界人物,為孟河醫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孟河醫派著名醫家如費伯雄、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紛紛走出故土,有多名名醫東行上海,開業授徒,共和國建國前後許多著名中醫專家皆傳承於孟河醫派。


中醫周醫生


學哪一派都不好。你知道中醫為什麼叫“中”醫而不是東醫,西醫,南醫,北醫嗎?就是因為它不偏,永遠站在最正中的位置觀察人體,觀察人體和天地的變化。

而你所說的某某派,一般都是偏離了“中”的,比如後世自詡的“滋陰派”,用藥以生地之類的見長,抨擊以“扶陽”見長的“溫陽派”,反過來“溫陽派”也抨擊“滋陰派”。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學的偏了,只看到了自己擅長或者喜歡的那一方面,但是病人的病會按照你的喜好長嗎?你是“滋陰派”,來個陽虛病人,你也去給他用附子嗎?恐怕這不行。所以分了門派,也就有了成見,有了成見,就沒法客觀的觀察人體。古話說:亂拳打死老師傅。為什麼?因為老師傅都有“套路”,這就像門派一樣,有套路就有缺陷,就容易被抓住缺陷反擊,所以亂拳無門無派,沒有套路反而更加符合實戰。

再說中醫經典,你看《黃帝內經》《傷寒論》它們的作者,有說自己是什麼門派嗎?沒有,就是因為他們是站在“中”的位置觀察人體、治療疾病,用最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所以能成為永恆的經典,歷代醫家沒有敢也沒有能批判得了他們的,反觀後世醫書,自詡某某派的,看似開宗立派,但是在他之後的醫家總會提出與他相反的觀點,成立對立的“門派”。說白了,就是學問做的“不究竟”。

所以你想自學的話,建議從《黃帝內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之類的古醫書看起,有利於形成對中醫的“正見”。


酸棗仁的仁


正確的告訴你,中醫首先沒有學派,想學中醫,中基,中藥,方劑,中醫診斷,針灸學都是基礎的基礎,以全通滿分為準。自學與學校學必須是一樣。否此,不要談學中醫。至餘中醫流派,是那些在中醫領域卓有造就的玩昧。先不要學偏,先一定要基礎紮實。學周易,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學懂了以後,任何中醫流派都是小兒科。


怪醫


中年人就別學了,因為中醫有很多的內容是要背誦記憶的,如傷寒論397條,你能做到26分鐘背完嗎?金匱要略,你能29分鐘背完嗎?


用戶5591387250741


現在還是去上學吧,只有畢業證了才能考醫師證,有了醫師證了才可以行醫哦,要不然你就是什麼都學會了國家還是不讓你行醫的,明白了吧,不是什麼流派。要有證。。。



甲莊


“中醫的‘系統’,是一個未經實證也難以否證的系統,要接受它必須依靠信仰。因為這一套系統非常模稜兩可,怎麼說都說得通,所以同一個病人,讓三個名中醫來看可能就有三種說法。現代醫學依靠的是客觀的醫療手段,而中醫看重的是主觀的醫術,而這種對個體的強調,正是宗教、哲學的一個特徵。 回正題:不知你明白沒,學中醫,要從信仰開始培養,要取決你想學中醫的目的,更要做好家庭、生活中會突發的矛盾的準備。記住、中醫玩的是宗教、玩的是信仰。多接觸你就會懂


東大橋二傻子


中醫,把中和醫分開,就不是中醫,中醫不是翻譯成中國的醫學,中是中和,平衡各方面的功能,比如新冠病毒,中醫藥並沒有去殺死病毒,而是排出毒素,清理體內的垃圾,新冠病毒仍然存在於身體內,只是平衡了它的力量,隨著新冠的毒性降低,最終病毒將適應人體環境,而人體也能和其長期和平共存,這就是中醫的中。中醫的學派很多,什麼傷寒派,溫病派,等等。都離不開這個道理。

中醫的中就是治偏,比如熱病用寒性藥治,中和的療法,寒病熱性藥,也是一樣。糾正了這個偏,就要中止,否則,長期服藥也會有其他的反證出來。

還有中醫的氣虛當補,但補足氣之後,再補氣有餘則火,出現了火旺的症狀,所以補也要適中。

中醫的學派不重要,而它的醫理很重要,它是用一種智慧去治病,每一味藥都是活的東西,君,臣,佐,使,這些是什麼,是人,借用這些有生命的稱呼,古人告訴我們,中藥中醫是一門活的生命科學,藥是沒有生命的物質,把它放在治病救人上,它就是活的東西,它的藥味將入經入血滋養身體,中藥的應用實際上也是調整身體的另一種平衡點。

中醫的分工明確,五臟六腑,奇經八脈,衝任督帶,十二經絡等等,還有中藥對應的歸經歸臟腑,這些就是它的醫理,把中藥不辨體質不辨虛實,那不是中醫。中醫的醫理難也就在這裡邊。


Shunshi


真正的想學中醫入門。需要背誦熟讀 醫宗金鑑,找個師父帶帶。才能入門。其他的現代教材跟著視頻也能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