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領域的“內科醫生”

隨著現代軍事裝備技術發展,裝備從以往的粗大笨轉變成高大上的技術目標進化,為了滿足軍事裝備的高端化需求,高精度的軍用裝備零部件也越來越嚴格,如果說高端數控機床是軍用裝備零部件的“外科醫生”,那熱處理技術就是軍用零部件的“內科醫生”。

古書中記載“鍊鋼赤刀,用之切玉如泥也。”可見古代對冷兵器熱處理的看中,這也是古代群雄爭霸的一大利器,古代的冷兵器(如唐刀)熱處理在當時的世界上絕對是翹楚,時過境遷我們在這一領域已經被西方國家趕超,這一點要承認,有差距才會樹立目標進行改正。

軍工領域的“內科醫生”

熱處理在如今軍工體系中絕對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縱然零件外部精度高,沒有好的熱處理工藝也是無法滿足軍事裝備高強度的訓練,而且還會拖累日常訓練的進程,尤其是在天上飛的和水裡遊的,對熱處理工藝更是格外的看中,這將領域一旦某些熱處理零件不合格會導致提前磨損不耐用,頻繁的更換零件只會增加額外的經費,更重要的是容易耽誤事。

熱處理簡單的意思就是:任何金屬零部件在使用之前都要經過熱處理。

學術上叫法是:在加熱、保溫和冷卻過程中,鋼的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從而改變了其性能,在加熱、保溫和冷卻過程中,鋼的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從而改變了其性能。

普通熱處理工藝一般分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熱處理: 利用感應裝置對加熱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熱表面淬火,但是這種處理方式表面硬度深度較淺,零件內部結構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化學熱處理:滲碳、滲氮、碳氮共滲、滲硼、滲硫以及其它金屬等。

軍工領域的“內科醫生”

在此基礎上還有許多複雜的熱處理技術如:複合型型熱處理、特殊性質的熱處理,這兩種的熱處理方式在軍工領域應用最為廣泛,且技術含量高。

軍工領域在許多高強度的零部件大多都才用複合型和特殊熱處理,如陸軍坦克炮塔、飛機等重要核心零部件。

熱處理通過加熱改善零部件性能,達到最大挖掘金屬材質潛力、提高零件的質量、大幅度的延長零件在日常使用中的壽命,其中西方國家生產的零部件在耐用性上遠遠超過我們就是熱處理工藝先進,先進的熱處理工藝製造出的零件不僅在耐磨性上有著很好的基礎,在受力上也比熱處理不關的要強上很多很多。

軍工領域的“內科醫生”

熱處理技術沒有在一流水平的基本都屬於爛水平,只有頂尖和次這兩種劃分,頂尖的還是歐美日,這也是為什麼進口零部件能耐用的原因之一,國產機床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核心零部件熱處理不過關,導致零部件年限使用受到了限制,軍工領域同樣是如此。

熱處理是一個國家軍工體系的“內科醫生”,沒有好的醫生,縱然有“強健的體魄”也無法抵擋“內部的疾病”。

歡迎評論留言

如果喜歡請加——難明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