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之戰大敗沙俄,康熙為何還著急求和?背後原因很無奈


清朝建國以後,經過一小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到了康熙時代。康熙時期,清朝入關時間也並不算長,國內充滿危機。不過康熙本人雄才大略,解決了一個有一個危機。擒鰲拜、削三藩、擊敗準葛爾丹、收復臺灣、打敗沙俄,可以說康熙的一生就是輝煌的一生。不過,康熙在位期間遭受沙俄入侵,卻是一件恥辱之事。

雅克薩之戰大敗沙俄,康熙為何還著急求和?背後原因很無奈

為了應對沙俄,清朝和沙俄之間進行了一場大戰,最後在雅克薩之戰中,清朝大獲全勝。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取得了勝利的康熙,並沒有一鼓作氣收回失地,而是急匆匆派遣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前往沙俄談判,要求講和。最終簽訂了對清朝並不算榮耀的《尼布楚條約》。這是什麼原因呢?作為戰勝方,康熙為啥會急於求和?這似乎與歷史上赫赫武功的康熙大帝形象不符。不過,真要深入瞭解了當時的情況會發現,其實康熙也很無奈。

雅克薩之戰大敗沙俄,康熙為何還著急求和?背後原因很無奈

《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於中國;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留待以後再議;……俄國人在雅克薩所建城障,應立即拆除,在此居住的俄國人,應全部遷回本土。最終,沙俄同意把入侵雅克薩的軍隊撤回,清朝同意把貝加爾湖以東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土地讓給俄國。

說白了,這個條約其實是以清朝做出讓步而終結。沙俄雖然吃了敗仗,卻也成功侵佔了清朝邊境的土地。清朝雖然打贏了,卻無法將沙俄趕出去,只能儘量爭取更多的安全態勢。不論這個條約是出於什麼原因而簽訂,但是正所謂“祖宗土地,寸土必爭”,一個強大的王朝是不可能縱容敵人搶佔自己領土的。

雅克薩之戰大敗沙俄,康熙為何還著急求和?背後原因很無奈

但是,憤怒歸憤怒,以康熙當時的處境,確實也是無奈之舉。當時準噶爾部的噶爾丹發展勢頭正盛,而沙俄也向準噶爾提供過一些援助。雅克薩戰役後,清政府並不能徹底擊敗沙俄。既要對付準葛爾丹,同時還要面對擁有先進武器的沙俄,康熙國力有限。權衡利弊之後,康熙選擇了退讓以保持北部邊疆的安定。

雅克薩之戰大敗沙俄,康熙為何還著急求和?背後原因很無奈

而萬幸的是,沙俄政府內部也並不穩定,與大清持續打仗,也不是他們所願。現在有利可圖,還不如見好就收。最後,雙方總算是停了刀兵,歸於和平。所以說,儘管康熙打贏了雅克薩之戰,卻比沙俄更急於求和,這也是出於無奈。而這一戰同時也暴露了清朝政府的隱患。

沙俄雖然戰鬥力不強,但裝備先進,清朝自豪的騎兵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按理來說,在領略了沙俄火器的厲害之後,清朝應該警醒,可惜並沒有。這也為後來清朝末期,被列強一再欺負而埋下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