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雖兩戰慘敗,但西北軍事戰略最終統一。(兩宋繁華往事262)


大宋雖兩戰慘敗,但西北軍事戰略最終統一。(兩宋繁華往事262)

好水川之戰後,夏竦、韓琦、范仲淹三人都被朝廷問責。夏竦被免去主帥之職,降級調離西北前線。韓琦和范仲淹也都被降級,但仍然留在前線服役。

夏竦,作為宋軍前線主帥,自然要對戰爭全局負責。三川口、好水川兩場大戰,宋軍皆全軍覆沒,戰況慘烈、將校死傷無數,他難辭其咎。夏竦,少即聰慧、超邁不群,為官地方、頗有政聲,一生才情、久負盛名,奈何對夏作戰走麥城、成為終身遺憾。十年後,夏竦病逝,朝廷追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諡“文莊”。

戰敗後,韓琦羞愧難當,立即主動上奏請罪。後來,宋軍清理戰場時,在任福將軍遺體上發現了韓琦的將令,證明並非其指揮之過。夏竦還專門就此上表為韓琦辯解。朝廷最終僅輕責韓琦。

韓琦,勇於擔責,令人欽佩;夏竦,雖戰敗,仍不計嫌疑,為屬下開脫,亦屬難得。

相對來說,范仲淹受責,略有些冤枉。不過,作為西北前線的“三駕馬車”之一,以其胸懷,與兩位同僚共同擔責,應該也不會有怨言。此戰之後,范仲淹的步步為營、穩打穩紮的軍事戰略,成為西北前線的共識。韓琦,也向范仲淹表示了歉意和欽佩。

自此,韓琦與范仲淹同心協力,精心治理西北,一時間頗有成效。時有《邊地謠》傳唱,“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

大宋雖兩戰慘敗,但西北軍事戰略最終統一。(兩宋繁華往事262)


關於此戰的後續影響,還有個重要的插曲。當時,范仲淹的進士同年兼好友滕子京,正任職西北前線,擔任知州。眼見宋軍傷亡慘重,很多烈士遺孤生活困頓、衣食無著,滕子京便籌集大量款項,用於撫卹安置。

不知為何,此事被人上奏朝廷,不是為滕子京請功,反倒誣陷其借名撫卹,實為中飽私囊。後來,在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力保下,滕子京仍被降職貶謫,去了岳陽。這便是“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貶謫守巴陵郡”的由來。也才有了,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也隨之名留史冊。

再來說說元昊。兩戰皆大捷。在戰術上,這無疑是巨大的成功;但是,從戰略上看,則比較尷尬。不僅沒有實現開疆拓土、甚至稱霸天下的宏圖偉業,即便是以打促和、迫使宋朝承認其稱帝的最低目標,也未能達成。宋軍雖有挫敗,但從頑強的鬥志和拼命的精神來看,距離打疼、打服、打怕,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修整半年後,元昊捲土重來。

這次,元昊繞開韓琦、范仲淹的防區,兵鋒直指渭州(今甘肅平涼),伺機威脅關中長安。10萬夏軍,兵分兩路,鉗形攻擊鎮戎軍(今寧夏固原)。軍情如火,鎮戎軍危在旦夕。

宋軍大將葛懷敏,受命趕往瓦亭寨,據險阻擊夏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