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95年,正在準備考研,但心裡很糾結,如果考上的話,畢業就28歲了,要不要考?

回思963


畢業時二十八歲,那時就是碩士學歷了,但你不考研,一樣還會到二十八歲,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1、為什麼要考研

考研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

  • 本科學歷不再是天之驕子

  • 研究生學歷更好找工作

  • 去同一家公司,研究生學歷工資更高

  • 自我價值的實現--通往科研的必經之路

2、年紀大了還需要考研嗎

有些人認為年紀大了,考研的話挺浪費時間的。其實讀書就是一種投資行為,投資就有賠有賺,害怕年紀大了,考研的話不太合算。讀研這幾年,同齡人都結婚生子、成家立業了,而自己又成了一個沒有收入來源的學生。

上訴考慮的問題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吸引人才,對於博士的待遇更好,安家費什麼的都很多。所以,目前來說投資自身學歷還是比較合算的。

綜上所述,如果有能力考研就去考吧,不過目前考研競爭越來越激烈,前年二百七十萬,去年三百多萬,考研也不是很容易的。選擇考研就要認真對待,頭懸樑、錐刺股般的備考。


我是解憂小管家,解決你的煩惱憂愁。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留言哦。


解憂小管家


我參加了18年考研,這麼算算出來也有27了,就我的經驗來講,年齡因素在考研面前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因素了,就算你28歲出來去找工作,有了研究生學歷,也沒人會在乎你的年齡是不是太大,最重要的是,研究生現在一年比一年難考,人越來越多,早做準備,一心考研才是上策,我也不列舉什麼考上研的好處,這些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工作之後還回來考研,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現在考研的如果考上的話性價比還是很高的,所以建議努力備考!


叄研良語


個人覺得可以考研。

對於考研畢業後,年齡問題不是特別重要的。研究生畢業後,一方面我們擁有更好的學歷,可以選擇的平臺和機會也更多些,另一方面好的單位在年齡方面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如果你沒有選擇讀研究生,工作三年,你獲得的是工作經驗,或許經過你自己的努力,在行業裡確定一定的成績,但是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時,會覺得自身學歷的不足。

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的同事93年的,參加工作4年了,在工作中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工資待遇也非常的可觀,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她自己覺得自己的能力和學歷在崗位上任然有上升空間,參加了2019屆的研究生考試,併成功入學了。

現在她一邊工作,一邊讀研,雖然時間方面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但是生活缺過得很充實。所以考研究生與年齡沒有太大的關係,只要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就朝著這個目標去奮鬥就可以了,一旦出發了,就不要輕易放棄。



梅可1224


額,我94年,17年畢業,工作一年後19考的研究生,現在研一。沒上學之前以為會是最大的那個,沒想到隔壁班有83年的大哥,86年的大姐,還有90和92年的,所以怕啥,想考就考唄。省得以後後悔。反正還年輕還有折騰的資本[呲牙]


爽102420657


也不過28,有什麼好怕的,我去現場確認的時候看到一個阿姨至少30多歲,跟我們一起去確認,還有一個孕婦,肚子已經不小了,一邊婆婆扶著,另一邊老公扶著去現場確認,估計感覺考完試不久就要生那種,人家都沒有猶豫,你又何必糾結於這個問題。既然有了考研的念頭,家裡條件也允許的話,就該奮不顧身的努力一次,不留遺憾。


草莓味的小姑涼


說難聽點的,考研靠的是天賦,去年剛有想法時進了一個群,群裡有個二戰(雙非院校)說你本科牛逼咋了,估計你也就達個校線而已。沒想到專業課數學都難,查了分數我超校線40,他都沒達了校線。其實他都不知道我寫了2篇SCI一區影響因子過4的論文,而且我是在工作最忙的時候邊工作邊考研,申明一下我的工作不是坐辦公室是在現場實打實的幹活。所以第一確定自己有沒有天賦,其次,如果決定考一定要堅持不了。


用戶8480076011679


我女兒也是95年的,明年就研究生畢業了。基本計劃好了,畢業後先不忙找工作,結婚。


同芙雪夢


不考研三年後你也28了,考研三年後雖然也是28歲,區別在於你多了一個研究生學位。既然你已經在準備考研,聽我的,堅持下去,不管結果如何,別留遺憾。

不就95年的嘛,應屆生也就才97年98年的,比起三十歲,四十歲還在考研的人,兩三年的差距根本不算啥。如果你擔心複試時老師嫌棄你年齡大,請放一百個心,只要你不在意,導師根本不會注意年齡,95年的而己,一點都不算大。


兩週前秋季博士招生考試,我去貼考場座位號,簡單的很,拿膠水一粘就行。閒的無聊我就關注每個人的名字,除了姓名、考場、座位號的信息外,上面還有每個人的身份證號,整個考場最小的95年生,除此之外,有93年的,91年的,還有88年的,你算一下88年的今年已經30多歲了,基本可以判斷這是工作幾年後回來考研的。別的不說,就我們課題組畢業的碩士工作兩年後又回來讀博的都有不少。

課題組有個老師和大老闆年齡差不多,但他還是大老闆的學生,畢業後留校後現在已經是博導了。他當年工作了幾年才回來讀的博士,讀博士和導師年齡差不多。其實這都不算什麼,學生讀博比導師年齡大的我都見過。

你才25呀,你擔心什麼呢,別讓年齡束縛住了自己,加油,還有49天了!


考研小秘書


呵呵,28歲?你擔心什麼啊?家裡沒錢?你擔心考不上?擔心你找不到男(女)朋友?

本科一抓一大把,你讀的是211還是985?

求學,不是唯一的鯉魚躍龍門的途徑,但是最省力最輕鬆的辦法,誰都一樣!

十年寒窗,確實不易,你經過千辛萬苦,終於考上大學了,祝賀你!

然而,大學不是終點,大學只是你求學過程中的一個新的起點,意味著你從此擁有了更多的求學深造的機會。

你站在人生當中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今後怎麼選擇在於你,怎樣面對在於你。

當然,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選擇,就有不同的做法,也就有不同的人生。

你問問你自己:

我是誰?

我有什麼優勢?

我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

我為什麼上大學?

學校的歷史是什麼?

學校有哪些好的專業?

學校有哪些規章制度和政策?

我如何上好大學?

我要學些什麼?

我怎樣去學?

我的學習計劃是什麼?

我的家庭背景如何?

我如何分擔家庭的負擔?

畢業以後我打算做什麼?

這樣,才是你要考慮的重點。

如果你認為大學是終點,是來享受的,建議你,直接回家去就好了,不要浪費學校資源,不要傳遞負能量,最重要的去你犯不著你在學校裡面活受罪。

希望你茅塞頓開,做一個合格的嬌嬌學子!

我是土郎中,只有土辦法!





佛曉


一件事情如果太過糾結,可能是因為從內心裡覺得不重要,也可能是沒有這件事會帶來的長遠價值。

我本人也是研究生,當時考試也是在家人不看好的情況下,頂著壓力去做的時候,心理也會有一些困惑,萬一考不上呢?

一方面是時間問題,因為備考需要很集中的時間,大量的背書積累,很熬心力。

另一方面是選擇問題,選擇了考研就要放棄其他之外的就業、娛樂、休閒,當看著同齡人戀愛,結婚,升職,加薪時,會質疑自己的選擇對不對。

但其實這時候不妨換一個思路來看這個問題。

從思維模式來看

騰訊創始人之一的陳一丹先生創設了“一丹獎”,它的含金量比諾貝爾金獎都高。第一屆一丹獎頒給了斯坦福大學的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教授提出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很值得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深思。

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到底是什麼呢?兩者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是否相信能力是固定不變的。

在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眼中,他們認為人的能力是分為三六九等的,現在決定了未來,什麼都不會改變。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什麼都是發展的,什麼都可以學習。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就去問,對於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也虛心接受,慢慢改正。

這恰恰是生活中很多人缺少的思維,我們為什麼會對於是否考研這件事糾結?是因為心中的固定型思維已經難以改變,不知道考研對於自己的真正意義。

我身邊也有很多人在考研,有的人考之前需要做心理建設,到處問別人要不要考研,考研有什麼好處?有的人中後期也會覺得累,苦,受不了而放棄,有的人等到考研成績出來了,成績不理想又會心有不甘,想繼續又捨不得時間,想就業又眼高手低。

其實,當我們樹立了成長型思維,就會覺得考研沒有那麼多附加的意義,而是過程中的體驗,人的一生能夠有幾次為了自己全力以赴呢?在我自己決定考研的時候,我什麼結果都都沒多想,就是想著自己好好拼一把,今天比昨天強一些,能夠坐到固定的座位上覆習,全心全意學習。

從自我成長的角度來看

為什麼很多人都在考研?去年到今年平均按照50萬的增速在發展 ,這些人都是為什麼呢?

首先,考研可以帶來學歷。

在春招,秋招的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HR問學歷,研究生及以上時一部分,本科及以下是一部分,通過學歷就會在找工作的時候被分為三六九等。在我本科在普通二本的時候,我就深刻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雖然也想說不公平,但是的確學歷在學習方式和視野上帶給一個人的成長是不同的。

我們在本科再優秀,再能幹,沒有學歷就插不上翅膀去高飛,學歷帶來的可能會越來越多的機遇和提升。

其次,考研可以帶來環境。

研究生的環境不能說是絕對的比本科好,但是大家的學習氛圍很濃厚,自主性大大增強,環境使人向上,這是畢業後自己工作感受不到的學習動力,靠近什麼樣的人,接觸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最後,考研可以帶來成長。

每個人的成長不一樣,但是考研過的人都是真真切切為夢想努力過的人,持續的成長在校園裡是更為明顯的,有的人說想要一邊工作一邊考研,我身邊好多人驗證了這個挑戰的難度,很多人都是在生活的瑣碎中,慢慢放棄了夢想。所以成長的時候,別去即將時間,把時間花在哪裡,成績就會出在哪裡。

最後,還想說一句,不是說考研好就適合所有人,每個人在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時,先問問自己這樣做會不會後悔,這樣做未來我能成為什麼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祝所有人都能開心快樂,過上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